乐享生活
课程转身润童心
追随儿童的脚步,
一花一草、
一人一物,
寻一丝兴趣,
踏一片未知的足迹,
支持、探究、分享……
最美的故事在这里开始,
鲜活的课程在这里生发,
绚烂的童年在这里绽放!
让我们一起走进幼儿,
捕捉灿烂笑容背后的温暖!
课程案例(三)
我是消防小卫士
(一)课程源起
探索“微型消防站”
放学时,班级幼儿时常在一楼走廊排队等待,我们发现许多幼儿都会在等待时趴在一楼的玻璃门外指指看看,相互探讨里面红色柜子里有什么?有什么用处?
一天散步时,班级老师发现幼儿又停留在玻璃门外聊了起来,于是老师打开了玻璃门,让幼儿们有序观察。“这个是消防员的帽子”、“哇,这里有楼梯”、“这个是灭火的手枪”……
依托幼儿的兴趣,班级教师开展了课程初审议。首先,我们和幼儿一同将微型消防站的物品搬到宽阔的操场,利用五官去看、闻、听、摸以感知、探索。
表征回想 提出问题
观察结束后,我们集体讨论、表征回想。
在圆圈时间,幼儿结合观察和交流,提出了相关问题。
(二)课程实施
师幼合力 解决问题
围绕幼儿自主生成的相关问题,教师梳理问题脉络并审议,开展了“测量消防水带的长度”、“寻找幼儿园的消防栓”、“消防员的工作有什么”等探究活动与课程活动。
1.测量消防水带长度
结合幼儿测量消防水带的问题,教师设计活动《小兔量萝卜》,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引导幼儿趣味地初步了解测量的规则与不同方法,由此引申幼儿自主设计测量水带的方法,并自由结对尝试。
第一次测量一共只有2组成功,我们圆圈时间一同探讨测量成功的结果和方法,测量失败的原因,并二次实践且表征记录结果。
在“手拉手测量”中,班级24名幼儿手拉手后还不能到达水带终点,后加上4位老师后测量成功,孩子们跳跃、欢呼、拥抱,共同庆祝集体测量的胜利。
2.寻找幼儿园里的消防栓
幼儿园的消防栓在哪里?孩子们利用散步时间小组结对寻找,第一天没有一组孩子找到,在老师的标记提示后,孩子们重新踏上寻找之路,当我们找到消防栓时却很难将之打开,最后我们寻求了路伯伯的帮助,打开消防栓门后,师幼共同观察,了解消防栓的作用。
同时,幼儿通过动手尝试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消防栓门难打开、消防栓标志不明显、消防水枪生锈、消防栓里很脏很多死虫子等,后期幼儿将发现的问题表征集中反馈给园部总务路伯伯。
3. 消防员的工作内容
消防员的工作内容有哪些?我们邀请了孩儿巷消防队的消防员叔叔们进班助教,通过视频、图片的观赏,幼儿深度了解了消防员除了灭火之外的工作内容与简单的消防知识。
随后,幼儿在消防员的组织下参观了消防车,进行了消防演习。
后期,幼儿也将当日参观与演习的内容加以表征思考,提出新问题,并尝试建构消防车的游戏。
消防员进班当日正值“11.9”消防日,孩子们也在前期通过美术、区域等活动制作了爱心消防钥匙扣与银杏花束送给消防员叔叔们。
3.多维课程巧生成
结合幼儿在活动中的认知、兴趣与问题,教师生成了系列的课程。
在综合活动《你好,119》中幼儿深入了解了消防自救知识和预防措施,生成游戏《趣味消防棋》,幼儿自主结伴制定规则1.O版本,并讨论记录、优化升级。
综合活动《你好,119》
趣味消防棋
幼儿自主记录消防棋达到终点次数
在《生活中的消防标志》中,幼儿认知了常见消防标志,并在园内寻找,发现问题,如安全出口标志未按标准悬挂过高、消防标志过少等,幼儿根据发现的问题手绘标志张贴。
在活动《易燃物与非易燃物》中,幼儿了解了生活中常见的易燃物与非易燃物,并担任家庭消防安全员,和家人一同检查家中与楼道安全隐患,并表征记录于调查表。
在活动《消防救援记》中,幼儿了解消防员的日常训练项目,自主设计训练游戏内容,并利用晨间时间游戏,再讨论反思再设计在游戏。
在活动《消防宣传画》中,幼儿结合所学知识,绘制了宣传画,在幼儿园与家庭中进行宣讲。
(三)课程反思
杜威曾经说过“幼儿园课程是幼儿与教师在互动中,通过文化接触、知识的探索、问题的解决而不断创生的结果”。
班本课程《我是消防小卫士》源自于幼儿对幼儿园“微型消防站”的兴趣与探索。课程实施中,教师不断支持、观察、协助幼儿,幼儿则通过系列活动的实践、反思与调整,不仅了解消防知识和逃生技能,树立消防安全意识;同时通过表征提高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产生有意义的深度学习;更萌生对消防员的敬仰之情,获得社会情感共鸣的升华。
素材/编辑:洪卫 伍燕燕
审核:园长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