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千年来,伟大的中国人民在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因此,一直以来,对于民族文化传承的方式与内容,都是教育界探讨的热门话题。而其中各种习俗蕴含的“游戏性”“象征性”“艺术性” 和“仪式感”有别于日常社会生活中的生活形式,符合儿童传统文化习得的特点,容易为儿童理解与接受。因此利用“过春节”这一特殊文化习俗建构丰富的游戏活动内容,能够丰富儿童对传统艺术的感知经验,还能增强儿童感知艺术的主动性。
一、特色活动实施路径:课程内容,让“中国年”充满年味儿
活动。这一丰富而历史悠久的社会文化生活,要能为 3~6 岁幼儿所感知、了解,需要丰富而生动的“课程”作为载体。
小班的孩子,入园仅仅四五个月,在与老师、同伴的互动中,逐渐建立起了社会归属感。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社会生活的感知多依赖于自己熟悉的人、事、物,需要在具体形象、充满游戏性、情境性的环境中体验、感受。结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及学习方式,我们将运用水果宝宝、动物宝宝这两个小班
孩子最熟悉、最喜欢的角色情境承载“年味儿”。让孩子们在扮演生肖动物、水果角色的过程中,体验和同伴一起迎新年、庆新年的快乐。
在此基础上,老师们生发出各种有趣的游戏形式,和孩子们一起动手创设班级环境、制作新年礼物、饰物,让班级环境里到处充满“年味儿”,在“年味儿”的逐渐生发中,不断印证小班孩子的成长。
(二)中班:在亲身体验中感受生动有趣的“年味儿”
中国年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背景,剪窗花、点灯笼、贴春联、猜灯谜……这些传统习俗即是中国年里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也是孩子可以感知体验的游戏与学习机遇。在中班,有的班级老师带领孩子们走出幼儿园感受大街上、社区里的浓浓“年味儿”;有的班级与家长们一起为孩子们提供丰富的材料,和他们一起经历“年味儿”相关的趣味游戏活动;有的班级会在一周的时间里,和孩子们
一起经历春节后的种种习俗:过小年、置办年货、扫尘、拜灶王爷、包汤圆、拜岁、拜年……一天一个习俗、一周一次分享,孩子们在幼儿园里、家里深入体验“年味儿”的生动有趣。
(三)大班:在深入探究中创生灵动活泼的“年味儿”
“中国红”“年兽”“中国鼓”“灯笼”“ 夜饭”“舞狮舞龙”……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留下了非常丰富的中国元素。成人在一年一年的中国年味儿里感受到的是祖国的强大、生活的美好、
对未来的无限憧憬。而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这些中国元素就是一个个充满传奇色彩、可以不断演化的传说故事,也是他们可以发挥想象、大胆创新,
不断创造的新物件、新符号。在每个孩子的世界里,
在他们的眼睛里,看到的新年元素各不相同,在他们的手里,那些在成人世界看起来有些平凡的“年味儿”变得各有不同、灵动活泼。
课程中的“年味儿”在幼儿园里与孩子们不断发生“碰撞”,同时也调动起家长们对“儿时记忆”
的回顾。家长们在老师的调动下、在孩子们的邀
请下,参与年俗文化调查、传统音乐收集、“年”
作品展示等系列活动。家园共育也成为新年课程的有力载体。
二、特色活动重要载体:环境支持,让“中国年”呈现别样色彩
在巴幼,环境是支持孩子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支架。在特色活动的打造中,我们也尤其重视挖掘并发挥好育人环境的重要作用。年文化中蕴含了非常多的中国色彩与图案:春联、服饰、绶带、炮仗等年俗事物中呈现给孩子们的“中国红”“明黄”“腾龙”“凤凰”等等,都带给孩子们别样的欣赏视角;除此之外,每一种年俗事物的制作也牵引出了中国文化的渊源悠长:中国结源于古代人的打结记事;元宵灯笼源于汉代的正月十五花灯照明;舞龙舞狮源自千百年来人们对吉祥、幸福、丰收的祈祷……
我们在和孩子的互动游戏中,一方面通过课程将对年文化的感知转化为可操作、游戏性的活动,另一方面依托对室内外环境的装饰,丰富孩子们的幼儿园和家庭生活环境,将环境作为呈现学习过程、展示文化特色的重要载体。
(一)让孩子直接感知“中国年”的环境创设过程
在浸入传统中国年的文化习俗时,老师们首先会和孩子做班级环境营造的思考与商
量。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会用力所能及的方式制作丰富的材料充实中国年的环境特色。老师也会遴选适合不同年龄段特征与需求的环境创设元素,便于儿童的操作与探究。红彤彤的中国结、各种造型的窗花、大大小小的纸炮仗、彩盘子里的各色“美食”……每一个小朋友都用自己的小手表达他们对中国年味儿的感受。
(二)让孩子原有经验结合“中国年”
环境创设内容
新年课程开启前,老师们会根据课程发展的需求,将新年课程与班级已有的探究主题活动相结合,将幼儿在前阶段学习的经验自然延展到新年课程中。如:大班会将其探究的“光与影子”课程与中国年元素中的“皮影戏”相结合,孩子们在有了影子、光、成像等科学核心经验后,再将这些经验运用到制作中,发挥想象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与光影游戏结合起来——制作皮影戏、皮影舞蹈等等。有了各种经验的支撑,孩子的创意表征更加具有个性化、更加精美。中班会将孩子们在社会课程里学习到的交往技能、对社区的认知等经验,
延展到新年课程中。
(三)让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融入环境氛围
红彤彤的灯笼、喜庆的福字、朗朗上口的对联……各种装饰物在装点环境的同时,也让年文化一点一点地浸润在孩子们的心田。学着剪窗花、画福字、卷炮仗……孩子们在自在表达的同时,也体验着创造的乐趣与自信。这里的装点物一笔一画皆为孩子的内心表达,一物一件皆是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生。当然每个年龄段幼儿对于同一事物的理解与表达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比如对于“年兽”这一存在于传统年俗里的特别形象,小班的小朋友在生动的故事中,用稚气的语言与动作“赶走”
它;中班的小朋友则在经历制作“鞭炮”“贴
福字”“贴春联”以及寻找“红色吉祥物”中,“打败”它;而大班的小朋友在丰富的传统故事中,创意想象出年兽出现的不同场景、不同特质的年兽可能为人们带来的不同生活……
三、特色活动评价途径:自信展演,让“中国年”焕发个性光芒
每逢新年,每个班级都会呈现一场特别的
“春晚”,一台由孩子、家长、老师担当“导演”“演员”“嘉宾”“观众”等多重身份的精彩演出。这样的展演形式,既是对孩子
在新年课程中所有活动的回顾与小结,同时也是对班级教师在课程设计的一次精彩亮相。在老师的精心设计下,每一个孩子和家庭,参与到不同的节目表演中,舞蹈、诗词、童话剧、儿歌朗诵、快板、
亲子剧……每一个孩子都在聚光灯下展示自己这一年的成长与收获。对于新年会的设计与思考,老师们也会集合班级教师团队、家长资源的合力,创造性地开启不同的展示方式,每个班级一台精彩节目展演的背后是老师们智慧的付出。
(一)节目展演紧扣“中国年”课程内容
一台精彩的“晚会”需要节目的支撑,更需要孩子们的参与。因此,老师们将课程内容与节目展演紧密结合,一边在设计课程一边也在将课程延伸到节目中。如:了解感受南北方不同的过年习俗,老师就和孩子们一起创编了《快板:说新年》;阅读了绘本《过年》,老师们就将书中的场景、故事改编串联在节目的编排中,变成童话剧、绘本表演等等。
(二)每一个孩子都能对课程进行自我评价
新年会的舞台,是属于每一个孩子的舞台。这个舞台也正是孩子们自我评价的大舞台。老师们结合孩子的能力及性格特征,有序编排节目、安排节目展演的细节,如主持人的安排、节目使用的道具、舞台的布置、节目的展演、节目单的制作、新年会邀请卡的设计等等,都有小朋友参与的痕迹与过程。孩子们在经历课程的过程中,用自己的方式从台前到幕后,不断感受中国年带来的新鲜感、幸福感。
(三)凝聚并展示家园合力,共筑孩子的成长
智慧的老师们,充分利用每一次家园共育的契机,新年会的筹备也不例外。不同能力特点、个性特质的家长,都在新年会中和孩子们共同经历、共同感受:制作年俗相关的节目道具、为宝贝制作礼物、报名参加亲子节目、为孩子记录并实现新年愿望……每一个家庭都在班级新年课程中被深深的“卷入”,从幕后到台前,他们带着智慧用情参与,让每一个班的新年会都能焕发个性、绽放精彩!
过好中国年已经成为幼儿园一种文化传统,“中国年”也在老师们的探索中,逐渐成为支持孩子们成长的又一经典特色课程!传统文化经由儿童的学习而得以传承,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固着于过去的事件、经历和环境,更重要的在于重视对儿童内心世界的理解,知道他们关心什么、思考什么、好奇什么,了解他们的情感,让传统文化内容成为与儿童精神世界对话的工具,支持儿童在感知理解年俗的基础上,进行自己的创意与表达。
注:本文来源于今日教育(幼教金刊),作者杨虹莉(重庆市渝中区巴蜀幼儿园)
推荐学习
戳我试试
优师教研" data-alias="PreschoolTT" data-signature="优师教研致力于区域学前教育发展政策研究,为区域政府提供科学的学术支持;课程与教学研究,研究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幼儿教师发展研究,研究学前专业教师培养体系及教师专业成长。" data-from="2" data-is_biz_ban="0" has-insert-preloading="1" data-index="0" data-origin_num="86" data-isban="0" data-weui-theme="light"> 推荐阅读:
|版权说明 优师教研原创文章欢迎经授权后转载。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并保持文章完整性。本公众号因教学和研究需要转载或选编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喜欢就点亮“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