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师教研
[选最优之路 育至善之人]
近年来“教育减负”“教师减负”的话题一直都备受关注,如何给教师“减负”?一边说着“减负”,另一边却忙着各种评比、检查……令一线教师们苦不堪言。
是什么导致了幼儿园教师不停加班?
这些导致幼儿教师加班的工作内容,有多少是与幼儿密切相关的呢?
其中有多少是有效加班呢?
一个幼儿园教师的本职工作到底是什么?
本期由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朱家雄,来谈谈关于给幼儿园教师“松绑”的话题。
朱家雄
“我每天要提一个问题,每星期要写一篇反思文章,每个月要做一个案例;我天天写,利用中午写,利用晚上写;忙,忙,还是忙。可我在忙什么呢?我自己也不知道。”
教师不是课程专家,但是,每一位都被要求去编制课程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制作教具和课件;被要求去创编“与别人不一样”的“园本课程”。
教师不是学者,但是,他们被要求去做“科学研究”,去证明幼儿教育中的“普遍规律”,或者去发现新的幼儿教育原理。
教师还被要求去做“观察、记录和反思”,这些连许多学者和专家尚没有完全弄清楚怎么做的事,而今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去做,结果成了添加在教师身上的又一负担。
在我国,幼儿教育改革已经历时近20年了。回顾幼儿教育改革走过的路,我们真的应该反思一下,教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问题了。
作为一名幼儿教育理论工作者,我并不完全赞同这句话。
专家是干什么的?
但是,作为一名幼儿教育理论工作者,我又特别能够理解这句话的涵义。
幼儿教育实践应着眼于最优化地解决问题,着眼于“行得通”,而不应过多考虑是否与“正确”的理论相符。幼儿教育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是五花八门的,没有一种或数种理论能够理想地涵盖和指导如此繁杂的实践问题。
麻烦之二是,“ 专家太多,观点太多,变化太多,无所适从”。
专家从各自的立场出发,做自己的学术研究,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这本是无可非议的事。正是有了诸多不同的学术研究和观点,才会造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对于同一教育现象或事件,不同的专家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看法。
如果对专家的话,“言必听,计必从”,“有风便是雨”,盲目跟风,必定会自找麻烦,无所适从,最终丧失自我。
麻烦之三是,专家的实验和研究“一做就成功,一到实践就行不通”。
有些着眼于研究幼儿教育实际问题的专家缺乏基层的经验,没有真正地与幼儿教育实践工作者交流和对话,下车伊始,就发表所谓的指导意见,这必然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有的教师埋怨,“当专家们推出自己的观点并不断游说时,一线教师就忙着应付,否则就被说成观念陈旧、教育教学方法落后。”
其实,盲目跟从那些不是来自于教育实践、扎根于教育实践的所谓研究或指导,往往不会在教育实践中获得成功。
在谁都还不太清楚该如何改革的时候,会走弯路。走弯路的累是白白的累,但是,这样的累能让教师获得诸多的经验和教训,这样的累为的是以后少累或者不再很累。
应该说,谁都不会喜欢累。如果让教师没完没了地累,莫名其妙地累,到头来只能让教师感到心烦,感到无奈,感到厌倦。有个教师在网上这样写道:“现在到家就关起房门,为一堆计划、观察、反思而奋笔疾书,在家平均每天说不上几句话,累了一天,实在没时间没力气说话了……”
当教师将每个幼儿都看成是有不同发展潜能的人,看成是有平等接受教育机会的人,那么,他们就不会在意幼儿现时的发展水平,更不会通过复杂的测量给幼儿分等级,“贴上标签”。他们会以满腔的热情去对待每一个幼儿,不管他是否已经达到人为制定的要求或标准。
如果教师能根据国家和地方的纲要和课程指南,选择和运用社会上已有的教育资源,特别是通过政府有关部门严格审查的教育材料,那么,他们就只需在如何创造性地运用这些由课程专家们编制的材料上下功夫,通过“园本化”的过程使课程和教育活动在最大程度上适合自己的教育对象,而不必花时间和精力去自己编制课程了。
如果教师将研究目的确定为改进自己的教育和教学工作,那么,他们就会自觉地加强教研活动,通过相互讨论和启发,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而不会花时间和精力去做那些不着边际的所谓研究了。
如果教师还有余力,他们还可以去研究幼儿和教师自身的行为,即通过“观察、记录和反思”进一步领悟教育、教学的真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但是,这样做,一是应该懂得如何去做(“观察、记录和反思”实在是不容易做的事),二是要有余力才去做,否则还不如不做。
我认为,教师的负担轻了,他们才会有好心情,才会“快快乐乐地去和孩子打交道”,起码,这样的教育才称得上是有价值的。
让教师做他们该做的事,不要去赶“时髦”,要少做或不做“跟风”的事。
理想与现实之间是有距离的,需要时间加以填充。幼儿教育改革目标的达成有赖于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这需要时间。
专家的话要听,但不可全听。不要将专家的学术研究都看成是在教育实践中可以做成的事情。
各级幼儿教育行政干部、督导和教研人员对幼儿教育实践往往起着导向作用,不要去赶“时髦”,更要少做或不做“跟风”的事。要保护和珍惜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漫画版!
【3】央视纪录片《我的游戏童年》,发现游戏的精彩(附视频链接)
【4】刘焱:幼儿园如何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因公众号改版,
为防错过【优师教研】的推送
请【星标】或文末点【在看】
|版权说明
优师教研原创文章欢迎经授权后转载。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并保持文章完整性。本公众号因教学和研究需要转载或选编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