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健康饮食、正确的生活习惯需要科学护养。正好开学初的餐前故事《胖国王》发分享中,幼儿对胖国王减肥这个点很感兴趣,于是我们基于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将“胖国王减肥记”作为我们的戏剧主题。
我们带着幼儿一起了解绘本内容,并将他们感兴趣的点作为剧本的创新点,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帮胖国王想到了多种减肥的方式,如:运动减肥、饮食减肥、合理安排自己的一日生活等。基于我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及兴趣,我们将想到的国王减肥的方式融入到了戏剧中,生成了我班新的剧本。
环境是“隐形课程”,如何基于主题创设能激发幼儿参与戏剧活动环境呢?前期,我们班两位老师对环境创设的思路进行研讨,预设了班级的整体风格。然后引导幼儿根据戏剧活动的开展,逐步创设环境。
幼儿基于故事情节,利用多元材料:积木、彩纸、超轻土制作故事场景,并绘制角色进行角色对话,故事情节的演绎。
剧本是幼儿游戏场景的再现,孩子们将游戏中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通过绘画的形式,将其融入故事中形成了新的剧本。他们沉浸于自己创编的故事情节,与同伴交流着胖国王减肥的趣事。
每日的户外活动为幼儿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运用粘土、锡纸、彩纸、毛根等材料制作了各种各样的运动,并将其张贴在了我们创设的空白墙面上,形成了我们的悬挂式运动墙。
我们以戏剧中的剧情作为线索,结合幼儿的兴趣和实际需要,依据戏剧开展的阶段主题目标和实际情况与幼儿发展的水平和需求,将幼儿的区域活动渗透戏剧的内容,通过分层次投放各区域活动材料,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通过更多实践操作与戏剧主题相关的个别化自主学习活动来提升戏剧经验,从而促进创意戏剧课程的开展。
幼儿用各种材料制作各种运动小人,制作好后发现:纸做的小人立不起来,只能拿在手里左右摆动,锡纸和超轻土做的小人依靠工具可以立起来,但是只会站在那,不会动。
问题:怎么让小人动起来呢?
幼儿想到了之前玩过的实验:“会动的毛毛虫”,于是我们调整了区域了材料,在里面增添了吸管这个材料,第二次游戏的时候,孩子先在纸上画了一个小人,然后按着轮廓剪了下来,接着她又在小人的一条腿上贴了一个小吸管,接着用一根长习惯穿过短吸管黏在小人的另一条腿上,这样推动吸管,小人的腿就动起来了。
问题:老师,这个方法只能腿动瘦腿,其他部位没办法瘦。
幼儿想到了皮影小人。我们第三次调整区域材料,在里面投放了塑封纸、两脚钉、记号笔、木棍、绳子。幼儿通过绘画、剪裁、打孔、装订、系线等方式制作出来了能动的小人。有一次我发现他们制作的小人的除了外观不一样,打钉的地方也不一样,通过了解才知道,原来他们打钉的关节和瘦身的部位有关系,最后孩子们还用超轻土、纸筒、积木、纸板等材料创设了运动场景,孩子们拿着会动的小人在里面做着各种运动,玩的不亦乐乎。
胖国王太胖了,每天吃了睡,睡了吃,最后生病了。
幼儿纷纷为国王制定减肥食谱,早餐吃什么,午饭吃什么,晚饭又吃什么。孩子自制的游戏材料总是能调动孩子参与的兴趣。但是我在旁边观察的时候发现孩子们制定的食谱,食物很单一,通过谈话发现孩子们对饮食搭配并不了解,他们经验还停留在“蔬菜可以减肥,多吃蔬菜就行,其他都不要吃”。
我们通过集体活动引导幼儿了解膳食金字塔,并给予了环境上的支持,和幼儿一起制作了膳食金字塔,然后投放了电子秤。幼儿游戏时根据膳食金字塔科学的为国王搭配营养餐,并计算着国王一天食物摄入的量。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幼儿为国王配置的减肥餐吧!
“汉字”娱乐馆,是幼儿觉得国王不能一直运动,需要合理娱乐的时间。基于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我们将幼小衔接的内容融入到了我们戏剧游戏中,幼儿在里面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探索字的秘密,如用棋子摆汉字,用超轻土做汉字,用双面胶和彩沙写汉字,当他们对汉字有一定了解后,还和同伴合作用身体表现汉字。
在小医院,幼儿变身小医生帮国王检测身体健康,如果国王生病了、运动时受伤了,那我们的小医生就要上场了,帮国王治疗减肥中身体出现的一些小问题。那小医院里玩的医生首先要了解不同病症需要什么药,并根据病人的病症对病人进行问诊,然后进行配药,配完药的小朋友拿着药回家进行煎药、吃药。
在表演区,幼儿依据戏剧主题自己确定戏剧表演的内容、戏剧表演的角色、戏剧表演的方式,幼儿充分运用戏剧游戏区域已有的材料,对之进行加工,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让材料变成灵动性、可变性、创造性的素材。
让我们来一起去欣赏他们的精彩表演吧!
1.学习源于兴趣,孩子们在平常的生活中愿意去发掘有趣的故事,在阅读绘本中,找到有着和自己相同特点的“胖国王”,因为胖国王,孩子们变得更加热爱运动,挑食的习惯也改善了不少。
2.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我们要赋权给儿童表现自己的机会,教师随时随地请孩子们“说一说”“试一试”,尊重孩子的想法,让他们画自己想画的,做自己想做的……他们会用独特的方式来解读这个世界,儿童是天生的创造家!
3.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以评促合、以评促质。我们在活动过程中,采用表格的形式进行幼儿自评、同伴互评、老师评价。那在我们教室有一面一周饮食墙,孩子们根据每天的记录自己一天吃了什么,然后对照膳食表去评估自己那些营养摄入过多,那在这面墙上就体现了幼儿自评、同伴互评、老师评价。主要目的是联合幼儿自身、同伴、老师的力量去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引导大家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评价思考,逐步推进课程的发展。
END
文字|黄敏晏
排版|黄敏晏
审核|信息宣传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