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后朴教育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OTkxNjk4OA==&mid=2247498864&idx=1&sn=40cb825351d1c79271e005b9ea7d0637
优师教研
[选最优之路 育至善之人]
|主播:何凤 | 点上方小喇叭收听
01
何谓游戏?游戏何为?
游戏不仅是教师开展教育活动借助的手段,它本身内含发展价值。
幼儿既可以通过观察生活中成人的行为模式,在游戏中模仿、联系,发展自己的交往能力、内化日常行为规范;
幼儿也可以通过建构性游戏发展智能,将现实与虚拟融合,多维度表征游戏,促进其想象力发展。
游戏除了有发展的价值,它还有情感修复的作用。
02
游戏是儿童最重要的工作及生活方式
在游戏中儿童生活于梦想的世界
前者:
帮助个体适应周围环境,了解个体发展需要怎样的资源和条件,并通过自己适宜的行为获得帮助和庇护;
后者:
则是个体获得的种族的集体无意识,它包括本能、欲望和恐惧,它是没有理性的,但却是充满生命力的,生生不息地追求满足自己的欲望,逃离自己的恐惧。

HOPE EDUCATION
游戏是一种介于真实和虚拟之间的活动,它既可以缓解原始力量的破坏性,又可以缓解社会文化带来的压抑感。
03
怎样帮助儿童欣赏艺术作品
艺术对于人的意义和价值大于其本身的审美价值。

譬如文章中列举了诸多名画,从单纯审美来说,不算是美的,甚至是丑陋的,但由于它们都有自己的故事,都表达着作者独特的情感,因为情感的强烈共鸣,人们也觉得这幅画“美”的。这其实是源于人类内在需要的是被理解。
当我们在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的时候,不仅是视觉的审美,也有故事意义的价值判断。


04
幼儿超前识字:
文化根源与危害性
中国自古就有识字断句的启蒙教育,但时代变迁我们更理解幼儿发展特点,那种刻板单一的背诵方式显然不适合;
其次具有韵律感的短篇文章更适合幼儿诵唱,培养他们的语感,比如童蒙格律等。

一是把早期阅读等于识字教育
没有看见早期阅读对于幼儿情感,认知和行为性格培养的价值,狭隘化了早期教育的内涵和价值;
二是将识字等同于小学化
甚至有些地方认为幼儿园出现文字就是小学化等极端案例,事实上文字作为一种符号,可以表音也可表意,适当运用并无不可。
05
中国小学教育亟待战略转型:
兼论“幼小衔接”应向“小幼衔接”翻转
从教育整个大系统来说:
首先是,这其中的关键是评价机制的不同:
其次是,小学教育教学进度把握问题:
从学前教育系统来说:
-
小学教育尤其是低年级教育不要过于急切地向高年级要求靠,而是能按照孩子发展水平来组织开展教学活动;
-
那么幼儿园教育按照《纲要》和《指南》落地实施,相信幼小衔接的问题才会有解决的可能。
【1】李玫瑾教授《育儿之道》全110集
【2】曾仕强:《家庭教育》全24集!
【4】《幼小衔接工作指导手册》全文,重磅发布!
【5】教育部丨0~6岁儿童发展的里程碑:儿童发育异常的自查手册
【6】《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漫画版!
【7】100幅漫画告诉我们:教育可以很简单
只有常读和星标订阅号
请按照以下步骤
收获最新“朋友圈”信息
1??打开公众号页面
2??点击右上角 ··· 按钮
3??点击设为星标即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