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方便大家学习回顾,也为了分享给抱憾没去成现场的老师,我们将陆续放出部分讲座的内文和PPT,欢迎您持续关注。
另,为方便大家高效阅读,本稿与原讲座相比有所删减,仅呈现干货部分。
学界和幼儿园一线越来越重视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巨大价值,并从理论到实践都进行了深入、持久、卓有成效的探索。“课程游戏化”“游戏课程化”“深度学习”等词成了热门词汇。我们很欣喜地看到,游戏终于有了一席之地,孩子终于成了游戏的主角。也就有了他们今天沙龙的主题:看见游戏中的儿童。
沙龙主题
看见游戏中的儿童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毛淑娟、南昌市红岭幼儿园园长刘奕、南昌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教研室主任李欢、江西省赣州市保育院院长邹琴香、萍乡市芦溪县张佳坊乡中心幼儿园副园长邹艳萍及江西省政府直属机关第二保育院保教科副科长袁杏瑜为大家带来了“看见游戏中的儿童”座谈沙龙。专家及园长们就如何创设有利于幼儿自主探究的环境、乡村幼儿园游戏环境改革经验、环境支持及教师理念转变的重要性、如何通过教研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教师如何有效支持幼儿自主探究等内容谈了自己的看法。
首先,李欢老师通过以上图片告诉大家,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和处理幼儿之间的问题时需要多维度的观察、倾听、解读幼儿的行为、语言或者只是在自主游戏中的某个表情。
的确,看看很简单,看见或看懂就不易,话说一百多年前,杜威就提出“教育的各种措施都应该围绕儿童来旋转”教育思想。
随后,刘奕园长给大家分享了红谷滩红岭幼儿园的自主游戏视频和户外环境的图片,并讲解了游戏及其游戏背后的故事。
从视频中看见了孩子在游戏中学习的意义“一物多玩”。其实,一个人的独自游戏也能很精彩。在自主性游戏教师需要做好空间设置、材料投放。幼儿在自主性游戏中善于思考、探索,从中能培养幼儿的坚持力和挑战的勇气,从中感觉到游戏带来的喜悦和成就感。
红岭幼儿园从孩子的兴趣、需求出发,结合科艺主题课程,打造了六大户外游戏功能区。这些游戏环境的创设,既体现了科学的探究性,又体现了艺术的审美性,很好的诠释了该园的科艺融合课程。
野趣园体现了生态自然、开放性的游戏环境。
在自主游戏中让孩子自我服务,培养同伴之间协商与合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智慧和能力、不断创造新玩法的能力、以及自主与自律、专注与坚持等学习品质,整理和自理方面的良好习惯等。
邹艳萍园长所在的芦溪县张佳坊乡中心幼儿园地处偏远的乡村,随着课程游戏化的发展,能给与幼儿更加丰富的游戏环境,做了很多游戏改革和探索,在如何创设适宜幼儿自主探究的环境方面,邹园长也是经验丰富。
邹艳萍园长的幼儿园背靠山,借着得天独厚的环境,从山上移植了多种野生花类打造了花园、竹园让孩子尽情的探索植物们不同的特性和四季成长的变化。
室内的设计邹艳萍园长认为游戏是孩子自己的。同时,希望把环境也还给孩子,在游戏中减少环境对孩子的束缚与局限性。
李欢老师谈了在张佳坊乡中心幼儿园的所见所闻,并和大家共同回顾了教育家的教育观点,可以深切的感受到,随着学前教育的大变革,已经逐渐构建并发展出“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一种新型师幼模式,幼儿园教师的核心素养从带班、教学、才艺转为观察儿童、解读儿童和支持儿童。
随后,教研方面非常资深、有经验的袁杏瑜主任提到教师游戏观察能力需要提供支架,结合游戏特征和目标,设计不同的游戏观察表。以往的游戏观察表比较粗线条,问题非常概括,不利于教师提高观察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针对这个问题,她们也设计了基于幼儿游戏材料包的游戏观察表。可以看出,这个表里比较具体为教师勾勒了观察的方向。每个园所、教师都可以结合幼儿园的情况,自行设计观察表,为教师搭建观察的脚手架。
毛淑娟教授感慨其实在她们高师院校对学生的职前培养体系中,之前还是侧重五大领域教学能力的培养,侧重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的确需要根据现在学前教育改革的新趋势,完善幼儿园教师培养方案,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培养出新形势下符合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基本要求的合格教师。在改革行进的路上,不但看见了游戏中儿童的成长,也看见了游戏中教师的成长。前段时间,幼教人的朋友圈被南京市鹤琴幼儿园田老师的草坪婚礼刷屏了,不到两小时,这篇文章点击量超过10万,目前点击量已经破200万,这位老师和班上的孩子共同围绕自己的“婚礼”这个主题进行了一个月的探索活动,很多老师感慨:原来幼儿园课程还能这么精彩!原来做幼儿园教师可以这么幸福!
赣州市保育院邹琴香园长通过自己园所的自主游戏案例,讲解了教师如何在游戏中支持幼儿自主探究。
教师在游戏当中对幼儿的支持具有关键性作用,在游戏过程中老师可以把问题丢给孩子,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自己规划、设计,培养孩子的计划性和独立性。孩子的处理方式的时间会比较长,老师不用着急,放开手只需要捕捉和记录孩子的信息,在游戏教学中教师需要多包容、理解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看见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成果,教师心理也会有满满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毛淑娟教授表示好的游戏就是回归教育的原点,孩子说了算!好的游戏离不开教师的支持,也离不开家长的理解。
就怎么改变家长的观念这个问题,邹艳萍园长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她所在的是一个乡镇幼儿园,可能大家都会觉得家长工作更加难做,也比较容易小学化。但是她们园的家长非常支持孩子的游戏。她们是怎么做的呢?每天由老师在群里给孩子分享一个孩子游戏故事,告诉家长孩子在游戏中获得了什么发展。举个例子,家长的转变。第二个,提供高校出版社的幼儿自主游戏材料包,家长在家里和孩子一起操作,发现了游戏中幼儿的创造力。最后真正成为幼儿游戏坚定的支持者。
毛淑娟教授觉得当家长们看到她们在真正关注孩子,看到教师在用心记录孩子的点滴成长,看到她们专业解读和支持孩子的游戏行为,看到孩子在游戏中获得了学习和发展,一定会成为她们的同盟军,成为她们改革坚定的支持者。
最后,祝愿每一位学前人在游戏中能探索出和孩子共生共长的理想生态,共同追求真游戏、真学习、真发展,共同为江西省学前教育保教质量的提升不断努力。
图文来源于:第二届幼教峰会——座谈沙龙“看见游戏中的儿童”
编辑制作:张妮
审核:陈蓉
让教育充满智慧和快乐
糖球儿幼教研究中心服务号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
值得我们去尊重和欣赏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糖球儿幼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