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是思维和交际的重要工具,幼儿时期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因此,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园的重要任务。幼儿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清楚地与人交流,并且有效地接受幼师讲授的知识,本文主要从课堂教学、组织游戏、设计活动、环境氛围四个方面简要探讨幼儿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作为幼教的一线工作者,要根据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正确引导和提升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就如何提升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小编总结了以下几点建议:
1
营造良好氛围,创设适宜环境
环境能够影响人,良好的语言环境能够让幼儿潜移默化地接受熏陶。孩子的世界是天真烂漫、五彩缤纷的。爱玩是他们的天性。因此教师要创设各种情境,比如,利用小画书当中的故事情节,分角色场景再现;室外活动时分区域进行游戏教学,给幼儿提供能说、敢说、并且有机会说的环境。对于刚入园的幼儿来说,一般情况下胆子比较小,不敢与人交流。在游戏中,处于放松的状态。因而可以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室内教学时运用图片,由最初的词语认知向一句话再到联想故事方向发展。锻炼其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以及创新思维。为了降低方言带来的影响,我及时纠正方言的语病并激励幼儿园的孩子们大胆地用普通话进行交流。讲的好的奖励小红花,激发他们学习普通话的兴趣,为孩子们创建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2
平等对话,发散幼儿思维
平等对话体现在两方面,其实是教师与幼儿之间平等对话,才能更好的了解和帮助幼儿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把“对不对”、“好不好”这类限制幼儿想法思维方面的短句,转变为征求孩子意见的短句,像“这样做好不好呢?“既体现了对幼儿的充分尊重也有利于拉近与幼儿的距离。对幼儿口语的发展以从及思维的发散有利。其二是幼儿个体之间的平等。在教学中,游戏角色分配一般由老师指定,可能会出现偏倚的情况,使得有些幼儿被忽略自信心受挫,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并无益处。
3
组织相关活动,激发幼儿表现力、创造力
开办比赛活动,给每个幼儿上台演讲机会,幼儿轮流课下搜集自己喜欢的故事在课堂上讲给小朋友们听。幼儿给自己喜欢的故事举手“投票”,按票数获得小红星。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表现欲。
家长如何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说说说,不停地说
你需要把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通过清晰准确、生动形象的表达告诉给孩子。当孩子坐在澡盆里洗澡的时候,你可以不停地对孩子讲:小肚皮上是不是觉得温温的“你听,洗澡水溅在澡盆上“嘀嗒,嘀嗒”的声音“好了现在该出水了。看看小手指的指肚,泡在水里的时间长了,都起了小皱褶。”总之,运用你的经验和所有感官,帮助孩子增加体验,并且学会如何描述。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孩子从小养成的阅读习惯,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他今后的学习习惯。所以,只要有可能,从孩子很小就开始带着他一起读书吧。你们可以先从一张、两张卡片开始,然后过渡到配有很多插图的彩绘本,最终慢慢进入以文字为主的阅读。
一起听歌、唱歌
歌曲是孩子们接受和掌握语言的最佳形式,他们在学会旋律的同时,自然而然就记住了歌词。每天安排一些时间,和孩子一起听歌、唱歌。唱的过程中,你可以配合相应的手势,帮助孩子理解歌词的意思。
不要小看讲故事
经典的儿童故事,不单能够教给孩子勇敢、诚实、勤劳和爱,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好的语言学习课堂。而且,对于不是非常善于言辞的父母来说,讲故事是教给孩子良好表达方式的捷径之一。不过,父母还是要提前做一些功课的,挑选那些比较精致的读本,自己先浏览一遍,如果故事内容里面有你不认可的部分,可以进行适当改编。
迎合孩子的兴趣
平时多观察孩子的兴趣点,抓住要害,才能强化效果。如果孩子对F1感兴趣,可以给他提供更多、更详细的有关赛车的图片和知识。同样是看书,如果孩子对于故事情节没有兴趣,而是纠缠于画面上的七星瓢虫的话,你不妨就把话题转到这种小昆虫上。
多带孩子出去玩
动物园、海洋馆、博物馆不仅仅是帮助孩子多认识些动物、植物和星星那么简单,它可以拓宽孩子的知识面,进而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能够让孩子从心底里好学的关键,就是激发出孩子的求知潜能,所以多带孩子接触外界,多见世面,绝对是有好处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原作者权益,请联系删除!
编辑制作:张妮
审核:陈蓉
让教育充满智慧和快乐
糖球儿幼教研究中心服务号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
值得我们去尊重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