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树朋友
——中二班项目化课程
嗨 你知道吗
每一棵树都有自己的想法
每一棵树花纹都很特别
每一棵树都是大自然的艺术品
一次晨间户外活动,小朋友们惊奇地发现地上有一块掉落的树皮,孩子们站在树下,仔细地观察,同时一个个关于树的问题接踵而至:“这是什么东西?”、“树皮为什么会掉落?”……基于孩子对树的兴趣和好奇,我们开启了一场“亲近树、认识树”的探索之旅……
Part . 1
《指南》中指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和能力。带着对树皮的疑问,我们和孩子一起近距离探索其中的秘密。
观察树皮
触摸树皮
孩子们触摸树皮,感受纹理,通过游戏进一步了解了树皮的作用。摸一摸、看一看发现了不少秘密,也知道了大树脱皮是自然生长的结果。
我们的发现
原来幼儿园里每一棵树的树皮都是硬硬的,长得并不一样。有的颜色深,有的颜色浅;有的摸起来很粗糙,很扎手;还有的上面长着短短的小刺。树皮是大树的“衣服”,可以保护大树。
教师思考
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抱一抱等多种感官的探索,孩子们了解到不同品种的树枝、树叶、树的高矮都是很不一样的;有些树皮摸上去很粗糙、有些树皮比较平滑……在一次次的深入探索中学习从不同角度去观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
大树的树皮真特别!小朋友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拓印,把它们记录下来。孩子们专注地顺着树皮的纹路在纸上拓印起来。当树皮的纹路拓印到纸上的时候,孩子们不禁赞叹:“树皮的花纹真奇妙啊。”
在对树皮的探究活动中,小朋友对大树有了更多的认识。为了了解孩子们关于“大树”的已有经验,我们开展了关于树的集体讨论,主要围绕大树的特征、组成、作用等方面进行了分享。
我见过好多树,每棵树都不一样,有高有低。
每颗树的叶子都不一样,大树的树皮很粗糙,会结很多果实。
有些大树树干很粗,可有些树干很细,是不是它们也挑食呢?
大树有树叶、树干、树皮、树枝……
关于幼儿园的树,你们想了解什么呢?
在幼儿园我看到过石榴树、桑葚树,我吃过她们的果实,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呢?
幼儿园为什么种那么多树呢?
幼儿园有几棵树?最粗的是什么树呢?
树对人类、动物有什么作用?
树干上为什么有小洞洞?
为什么树叶颜色不一样?
……
“如何才能了解更多科学的关于树的知识呢?”“小朋友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呢?”孩子们想到设计一张调查表,和爸爸妈妈一起寻找资料,进行树的大调查。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孩子认识的树是多样的。小朋友们对调查表的信息进行了分享和梳理,他们对树的叶子、作用等有了更多的认识,同时对树开始了进一步的探索。
树干
树根
树枝
树叶
大树是由树干、树根、树枝、树叶组成。
秋天很多树叶都会离开树妈妈,掉到地上。
树叶变黄了就会掉下来,踩着落叶会发出声音。
可是有些大树好像一直都是绿色的。
有些树不会掉叶子,好奇怪!
对此,我们生成了教学活动《落叶树与常青树》,孩子们运用多感官对落叶树和常青树进行了观察对比,并阅读了很多关于树和树叶的绘本故事,在故事里探究常青树和落叶树。
常绿树的叶子摸上去厚厚的、光滑有水分;落叶树的树叶薄薄的,摸上去粗糙没有水分。
小朋友们回家收集了各种形状的常青树叶子,进行树叶拓印活动。一片叶、一块布、一把锤。敲敲打打过后,是大自然送上的一份惊喜。
教师思考
活动中引导、激励孩子们从多角度进行观察比较,帮助孩子区分落叶树和常绿树的明显的普遍性特征,并尝试进行语言概括。
幼儿园主要以游戏活动为基础,鼓励幼儿动手创作,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通过操作实践得到了释放。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朋友们运用多材料创作的关于树的作品吧!
– 左右滑动
查看更多 –
孩子们利用益智材料、美工材料巧变大树,制作了一个个美丽的树作品。
教师思考
幼儿在日常活动中的发现和观察是他们获取经验最直接的方式,也是激发幼儿探究欲望最直接的途径,他们对幼儿园的树进行细致地观察、记录、讨论、分享、创作,在活动中不断生成了对于树的新经验。
Part . 2
随着与树的亲密互动不断增加,孩子们对树木的兴趣非但没有减少反而与日俱增,好奇心也越来越强。在大区域活动中,孩子们发现了美工材料——圆木片上有很多的圆圈,大家惊奇的谈论着……
柚子:圆木片上为什么有很多圆圈呢?
一一:是的,而且圆圈有些大,有些小。
六月:是不是大树开心圆圈就越多呢?
小海绵:这个叫年轮,是大树的年龄,大树应该 和我们爷爷奶奶一样大吧!
老师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带有年轮的木片,引导幼儿运用观察力,通过观看视频、讨论等方式去发现年轮的秘密,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对年轮的的认识。
孩子们通过观察木片发现:年轮有的宽、有的窄、有的圆滑,有的凹凸不平;有的年轮稀疏,有的年轮稠密;有的年轮颜色深,有的年轮颜色浅……
教师思考
孩子们拿到的圆木片是不一样的,年轮自然也是不同的,孩子们通过再次观察圆木片,了解一年四季,树木在生长,就会有年轮。锯开的树木横断面上长着一圈一圈的印痕,这就是树木的年轮。
偷偷告诉你,我画的小树比我大一岁呢!
我的小树六岁啦!
我的小树比我小两岁!我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小绿。
初遇年轮,孩子们对它感到陌生又好奇,他们触摸着大树的横截面,愿意用多种感官更加细腻地观察和发现年轮的“秘密”从而获得崭新而美妙的体验。
看!年轮木片也可以变成小兔子、小鸟等,还可以变成各种有趣的表情,真有趣。
1
第一次数数
孩子们自由出发去数树,数过后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有的说只有15棵树,有的说有很多很多树,有的说实在是太多了,数都数不清了。
数着数着就忘记了,太多树了。
不知道哪些树数过了。
这些冒出来的问题显然让孩子们有些沮丧,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说出了自己的困惑……但与此同时,我也发现孩子们不仅能够认真数树,还可以积极的思考数树中存在的问题,我对孩子们的做法及时给予了肯定,接着引导孩子们:那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哪棵树数过了,哪棵树没有数过呢?
解决办法
小麦:应该用手点一棵,数一棵。
抹茶:数过的树可以做个记号。
叮当:数一棵就用符号记录。
小宇:数过的树,绑一根绳子。
六月:带个小本子记下来。
最后,大家选择了绑绳子然后用笔和纸记录的方法,再次出发去数树。
2
第二次数数
数过的做标记还是会漏掉。
用符号记录还是会漏数。
3
第三次数数
柚子提出,我们可以把幼儿园分区域,就像我们户外活动的场地一个地方一个地方数,最后把每个地方树的数量加起来就能算出总数了。这也许是个好办法,孩子们并没有因为前两次数树失败而气馁,而是跃跃欲试想再次数树。
孩子们实地认真观察了幼儿园的区域布局,经过讨论并进行了划分。孩子们用绘画的方式将划分的场地实景进行了表征和记录。最终,孩子们将一个大的区域树木的数量加起来,算出了树木的总数量是28棵。
教师思考
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能够制定计划并按计划实施,遇到问题和困难也能及时调整和完善。教师为幼儿能灵活地应对新的问题和情境,做出必要的准备和适宜的支持。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展开的,在经历一次次数树之后,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观察和记录“幼儿园里有几颗树”的过程中,孩子们讨论起幼儿园里“哪棵树最粗?”的问题。于是,寻找幼儿园里最粗的大树成了孩子们接下来探索大树的目标。
通过目测,孩子们排除掉了几棵比较细的大树,有4棵大树在孩子们看来似乎一样粗,于是测量大树的故事开始了。
一、测量工具大讨论
1.可以使用尺子测量
2.也可以用绳子量
3.用手抱着大树的树干,就可以知道它有多粗了
二、测量进行时
发现的问题
1.绳子很长,一个人没办法测量。
2.多种工具怎么进行测量。
3.容易混淆测量过的大树。
解决方法
1.分组合作进行测量。
2.给需要测量的进行大树标记。
3.每组利用一种工具测量所有大树。
测量结果:
教师思考
测量是科学领域的一部分,《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探索与发现。在测量的过程中孩子们认识了常见的测量工具,体验了测量的乐趣,他们在做中学,学中乐,亲身体验自然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Part . 3
大树是我们人类不可缺少的朋友。它可以给地球带来生机,也可以为我们带来生活的乐趣。通过开展《树的作用》《小鸟的窝》《生活中的木制品》等活动,孩子们进一步感受到了树对于我们人类与小动物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的讨论:
大树可以遮风挡雨,给我们带来荫凉。
大树可以帮我们净化空气。
大树成为了很多小动物的家。
树叶在不同季节会变出不同的颜色,
可以美化环境。
大树还可以挡风沙。
大树为我们做出了许多贡献,那我们身边有哪些东西是用树做成的呢?
原来大树经过加工可以变出这么多东西,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吧!
滑动查看更多
Part . 4
大树生病是什么样子的?
天天:当有虫子进到大树的身体,它就会生病了!
小佐:我听爸爸说,当树叶变得黄黄的,卷卷的,就证明大树生病了。
小麦:如果大树经常落叶子,它就是在生病。
谁可以帮大树治病?用什么办法呢?
乔乔:我看书知道啄木鸟最喜欢吃树干里的虫,所以它是“树医生”。
小果:只要大树生病了,啄木鸟就会用尖尖的嘴巴帮大树捉虫。
岑子:还有公园里的一些叔叔也会帮大树治病。
六月:上次我在公园就看过有一棵大树在打吊针。
巧克力:老师,我在马路边看到大树在挂针,它是不是生病了?
熊老师:这个是树木营养液,是为了给大树更多的营养。“大树挂针”说明大树可能暂时生病了。
孩子们在找一找、玩一玩中对大树的感情日益剧增,并对探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去发现、去欣赏,与大树成为了亲密无间的“朋友”。
大树为人们带来了新鲜的空气,为人们提供了好吃的食物,也帮助人们装扮了他们的家。大树这么重要,保护大树有什么好妙招吗?孩子们把自己的想法画了下来。
孩子们在亲身体验和直接感知中,和树木有了亲密接触,在和同伴的讨论过程中,对保护树木有了自己的想法。孩子们纷纷拿起画笔,一起制作了大树保护牌,呼吁更多人保护大树朋友。
随着项目化课程的开展与推进,激发了幼儿热爱大自然之情,萌发保护植物的欲望。孩子们自由讨论,共同设计了“我的小卫士”计划。 他们用一双双稚嫩的小手帮植物松土、浇水、和施肥,真切体验到帮助大树的成就感。
1.学习用不同视角、不同方法观察树,认识树的基本组成及作用。
2.尝试运用提问、对比、测量等方法积极参与树的探索活动,能运用多材料进行树的艺术表现与创造。
3.了解大树与人类的关系,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和初步萌发保护环境的意识。
孩子们与幼儿园内的大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与树相伴的日子里,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对树的情感。
绘制宣传横幅
“保护大树,守护自然”
邀请伙伴
小小宣讲员
小小宣讲员向小伙伴们讲了保护树木的重要性,大家听得很认真。同时我们将小朋友共同制作的横幅悬挂在幼儿园随处可见的位置,吸引了很多小朋友观看。
通过宣讲活动,小朋友们对树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萌发了对自然的探索热情和初步保护自然、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幼儿评价
家长评价
老师评价
《你好!树朋友》持续开展了一个半月的时间,正是对幼儿兴趣的捕捉、对活动价值点的梳理、对幼儿问题的回应,生成了层层递进、线索明晰的班本生成活动。幼儿通过小组合作调查、数树实践等,获得了搜集资料、合作调查、统计分析的方法。幼儿在系列活动中提升了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的能力。幼儿对树的作用与结构有了更清晰的了解,数数、统计经验有了提升,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问题,把大树的数与量进一步对应起来。
此外,幼儿表现与创造能力、学习品质也得到提升。通过对探究活动的持续表征,幼儿对大树的艺术表达能力增强,对整个探究过程的表征能力增强。基于对大树的兴趣,幼儿的持续专注、积极投入、主动收集、想象创造、好奇热爱等学习品质得到强化。大树,让孩子们看到了更大更宽的自然世界,也让他们收获满满,乐在其中!
大自然是一本无字的书,
是孩子们最好的活教材。
相信在探秘大树的旅途中,
孩子们会不断感受到
大树赋予我们的乐趣与惊喜,
收获更多的知识与力量!
孩子们对大自然的探索还在继续,
共同期待更多的课程故事……
本 期
图文/集团阳光园 中二班
初审/李珍
终审/程樱蓓 邹琳琳
丽水市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