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孩子在操作“金木创意”开放性游戏材料的时候,时而专注认真,时而开心愉悦。孩子们手中的材料仿佛成了他们小小头脑里所有的关注点。但是,有人乍一看不理解这些木杆和金属件对孩子的吸引力是什么,甚至认为是不是就拼个木工作品而已呢?
那么,开放性游戏材料到底能够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呢?
创新思维的培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特别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而“探究”的过程就包含着寻求“创新”的过程;“探究的能力”也离不开“创新的能力”;科学教育中“观察”“提问”“猜想”“验证”等“探究的方法”,也都是“创新的方法”。
但是,创新是一个需要行动的过程,是一个需要实实在在地亲自动手做的过程。金木材料的开放性和结构性的特点,让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提升了自主操作和想象创造的机会。
充满想象的“摇摆机器人”
成成在区角活动中做了一个机器人,他起名叫“摇摆跺脚机器人”。他告诉老师,他的机器人手指是可以活动的。
你看,机器人这样可以向你挥手,可以和你握手。
太棒了,我还发现你的摇摆机器人的两条腿是不一样的,一条腿是用木杆做的,一条腿是用金属角码做的,你是特意设计成这样的吗?
我特意的,因为这个地方(螺丝连接处)让他可以“噔、噔”的跺脚,腿就可以弯曲了。
我在后面还设计了一个开关,打开后身体可以来回摇摆,我特别满意我的摇摆机器人。
幼儿阶段的创新教育,重要的不是孩子们提出多么新奇、独特的想法,也不是提出的创意有多少实用价值,重要的是教育者有鼓励和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精神。开放性游戏材料为幼儿的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平台,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帮助幼儿逐步确立创新意识,养成创新的思维习惯,我们的支持与引导就是未来创新发展的稳固基础。
学习能力的培养
有句话讲:学习成绩决定现在,学习能力决定未来。
金木游戏充分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开放、自主性活动为主,既体现了游戏的乐趣,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幼儿在游戏情景的带动下提升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能力。
今天惠惠玩金木材料的时候拼了一个“小孩”,她告诉我:“这是一个小女孩。”
哇!这个小女孩像你一样,是站着的!
她要求我给她和这个“小女孩”合影,可是刚刚合完影,这个“小女孩”就变成了这个样子。
“小女孩”的身体发生了扭曲,站不住了,如果没有人扶着,就会立刻倒下。
这样能行吗?我一松手,它就会倒下了,我们得想个办法!
不行不行,你帮我扶着,我有办法了!
她去找来了一根木杆,在这个“小女孩”身上比了比,想要把这根木杆装在“小女孩”的身体上,但是发现自己找的木杆有点短。
这根木杆上面有几个洞?
1、2、3、4、5,上面有5个洞。
那小女孩身上的木杆呢?
是10个洞。
所以这根木杆和“小女孩”身上的有什么不同?
要短一点,所以不能用,我再找找吧!
说完,惠惠又继续寻找10个洞的木杆。找到之后,她拿着木杆比了比,果然是一样长的,于是把这根合适的木杆装在了“小女孩”身上,果然不晃了!惠惠开心极了!
幼儿在搭接的过程中,要考虑材料相互之间的关系,材料与人物形象之间的关系,最后能选择出适宜的材料,幼儿运用了对比和点数这样的数学经验,也获得了反复尝试、分析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
良好性格的养成
金木游戏对幼儿良好的性格养成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幼儿在亲自动手搭接和设计中,一定经历过反反复复、拆下又装,这种挫折的经历对幼儿的坚持性、抗挫折能力都有促进作用。通过同伴的互助和相互学习而解决问题会让幼儿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幼儿会知道做很多事情是没有那么容易的,他们的包容度、接纳度都会逐渐形成。
佳佳的手推车做得差不多了,就差轮子。当佳佳为手推车装上轮子之后发现小车总是倒,她认为是手推车的一边太沉了。
这时旁边的丁丁说:
你的车轮都在一边了,这样小车不平衡,所以才会倒。
但佳佳不太认同丁丁的说法,并且由于总立不稳导致对手推车的积极性也没有那么高了,她开始东张西望,甚至对我说:“老师,我可以换一个区吗?”
但丁丁却对佳佳的手推车很感兴趣。
佳佳,你的手推车还没有完成,你或许可以让丁丁来帮助你,也许他说的办法可以呢。
在我的建议下,丁丁开始和佳佳一起制作,他把四个轮子分别粘到车身底部的四个角上,但因为是用胶布粘的,所以轮子的位置发生了一点变化。他们又一点点的调试位置。
经过几次尝试,终于把轮子都固定在了合适的位置,小车也不倒了。
佳佳很高兴,在这个过程中,她对小车的兴趣也被丁丁的加入重新带动了起来。
幼儿的学习与游戏都不完全是个体行为,好的性格对幼儿待人、处事,学习、生活都有着积极促进作用。开放性游戏给幼儿空间和形式上的自由更鼓励了幼儿间相互的交往与学习,促使幼儿通过游戏和互动,建立经验共享、积极合作的意识,养成良好的性格。
爱弥儿愿
提供更适宜的探究材料。
了解“金木创意”游戏材料
-
幼儿园为什么要进行科学教育?看了你就懂了! -
我知道要鼓励孩子提问,可到底要怎么做? -
让幼儿探究动物的活动充满爱和发现 -
有效实施科学主题教师需要做什么? -
有效的科学活动导入方法,你知道吗? -
刘占兰:深化教研实现幼儿园教师知行合一 -
如何有效组织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 -
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支持策略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北京爱弥儿科学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