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中班幼儿用“小小机械师”区域游戏材料组装的作品——双层巴士,作品中幼儿清晰的呈现了双层巴士的主体轮廓、乘客座椅、驾驶位,甚至前部的车灯。
您是不是也同我们一样被孩子的创造力惊喜到了呢?下面,我们将带着大家探秘双层巴士背后的故事,一起走进孩子的探究历程~
前期探究
“小小机械师”材料投放科学区后,班级幼儿经历了认识工具、寻找生活中的工具、使用工具组装简单作品的探究过程。
组装过程中,孩子们发现了角码的作用,利用角码组装出睡觉的小床、吃饭的桌子等,大大激发了他们的组装兴趣。就这样孩子们组装的想法也越来越丰富。
“双层巴士”的诞生
01
制定计划
这天区域活动时,幼儿正正在记录单上画出自己的计划:组装一辆双层巴士。我看着他的记录单,脑子里一直在闪现这样一个念头:双层巴士怎么可能组装出来?
教师:“正正,你计划用的材料这么少,打算怎么拼呀?”
正正:“老师,这是我拼第一层需要的材料,我的车特别大,今天肯定拼不完,明天再继续拼。”
我意识到,正正有自己的想法,而且做事情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于是我开始注意观察他。
02
初次尝试
他先是看了看盒子里的材料,又看到了窗台上摆放着的两张他之前组装的小床说:“我可以把床改成双层巴士的第一层。”说着拿出扳手开始拆了起来。
一边拆还一边告诉我:“老师,我发现了一个拆装螺丝的秘密,就是要把扳手固定在螺丝上,然后用螺丝刀拧,很快就能拆或者装上了。”
我肯定地说:“真是一个好办法,可以分享给班里的好朋友,让他们也知道你的发现哦。”他点点头,继续拆着,并开始了新的组合。
他把两张床的床腿拆掉后,组合成了双层巴士的上下层。
03
调整计划、解决困惑
第二天,正正又选择了科学区,他的计划比之前的更详细,新增加了很多的材料。
今天他开始组装双层巴士的车顶了,还找来了好朋友小泽帮助他一起组装。在小泽的帮助下,正正的车顶组装的很顺利,之后他也在回顾环节中分享了自己的操作发现与第二次计划。
这次的分享很关键,正正说出了自己的困惑,他觉得自己拼的双层巴士并不像,想请小朋友帮忙想想办法,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开始帮正正出主意。
右右:“我觉得你的双层巴士好像缺少车灯。”
正正:“可是我不知道用什么当车灯比较好。”
赫赫赶紧跑到这个区环顾了一周,拿起T形角码说:“我觉得你可以用这个当车灯,你可以试试。”
小雨点:“我觉得你这个巴士还缺轱辘,没有车轱辘怎么开呀?”
热情的诚诚赶忙出了一个好主意:“可以用L形角码,我上次拼汽车就用的这个,然后我的汽车就站住了。”
04
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由左至右——
记录1:我做的双层巴士不像,和朋友们讨论后,他们给我建议:用L形角码做车灯。
记录2:我的双层巴士没有车轱辘怎么办?我想了很久不知道用什么好。
记录3:我发现了一个秘密,可以用角码当轱辘。
正正将自己的问题记录了下来,并听取了同伴的好建议,开始了他第三天的尝试。
他用T形角码当车灯,用L形角码当车轱辘,眼看着双层巴士越来越像了。但是细心的小泽发现了问题:巴士上的乘客坐哪呀?两个人又遇到了新问题,开始了他们的研究与讨论。
正正:“我觉得可以直接坐在上面就行了。”
小泽:“但是车上都有座位呀,你这个没有座位,要是车开的太快乘客会出危险的。”
正正:“可是我们用什么当座位呀?”
小泽在材料盒里找了半天,终于找到了L形角码放在木板上面说:“你看,这个怎么样?”
正正激动的说:“哇,太像座位了,我们就用这个固定。”
说完,两个孩子相互配合,一人扶着,一人开始固定。
05
“双层巴士”诞生
经历了一周的时间,正正的双层巴士终于组装好了,在同伴不断地鼓励、帮助、陪伴下,初见规模。
当他举着自己的作品与全班分享时说:“我的双层巴士终于组装好了,谢谢大家给我提了好的建议,我希望以后有更多小朋友和我一起玩这个区。”
正正和双层巴士的故事结束了,孩子们和材料的探究仍在持续进行,相信孩子们会给我们带来更多创意、更多惊喜!
编者语
儿童
此案例是典型的个案呈现,主人公正正大胆创想,要组装一辆双层巴士,在组装过程中善于思考,能够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在同伴提出问题与建议后,正正不仅有自己的主见,同时又能把好的建议和想法吸收,是一名乐于探究更善于思考的幼儿。
正正从设计到最终完成作品,耗时一周的时间,对于中班初期阶段的幼儿来说,表现出了非常可贵的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
教师
在案例中教师真正做到了尊重幼儿、以幼儿为主体,教师的“没有出现”并不是“放手不管”,而是将支持化于无形之中。
在幼儿提出想组装双层巴士的想法时,教师虽有质疑,却没有显示出来,保护了幼儿的兴趣与创想;在过程中教师退到幼儿身后做一个观察者,看到了幼儿的探究路径、幼儿的发现以及问题,但教师没有直接提出问题或帮助幼儿,而是为幼儿创设分享的空间,形成了幼儿与同伴间的合作互助。
教师尽力弱化自己对幼儿的影响,默默地观察和支持幼儿最终完成作品,充分体现了孩子自主游戏的特点。
整个过程中不仅是幼儿在构建经验,同时教师也在成长着,从走近儿童到走进儿童,从最初的质疑到接受再到感同身受,跟随正正体味遇到问题的困惑、组装成功后的喜悦。
活动中教师做到了非常重要的一点,同时也带给我们的启示,就是:相信儿童。相信儿童的想象力,相信儿童的创造力,相信儿童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相信儿童能够实现自我并获得成功。
材料
可以说,材料在案例中显示出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的自主探究以及教师的放手观察都离不开材料的支持——
材料的开放性,支持幼儿自发参与、自由创意、自主游戏。
从认识工具到作品组装,都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方式积极参与操作与探索,充分激发幼儿的内在潜能。
材料的低结构性,支持幼儿按自己想法任意操作、改变、组合。
幼儿能够组装出桌椅,又能组装双层巴士;直角角码能帮助作品立体化,还能成为双层巴士的轱辘、乘客的座椅;T型角码不仅能够连接木杆还能成为车灯。材料的作用不是单一而是多元化。
材料的探究性,支持幼儿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持续探究。
即便没有教师的指导与帮助,幼儿也经历了从自主解决到同伴互助,从个体探究到合作探究,最终完成了作品。
适宜的材料能够让幼儿不断有挑战,又能不断构建经验;能让幼儿乐在其中,又能发现自己的力量与能力。
-
关于科学区材料支持幼儿持续探究的思考
-
科学区活动这样做,太有意义了~
-
幼儿园为什么要进行科学教育?看了你就懂了! -
我知道要鼓励孩子提问,可到底要怎么做? -
让幼儿探究动物的活动充满爱和发现 -
有效实施科学主题教师需要做什么? -
有效的科学活动导入方法,你知道吗? -
刘占兰:深化教研实现幼儿园教师知行合一 -
如何有效组织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 -
合理整合健康领域与科学领域课程 -
爱弥儿微课堂 | 深层分析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应关注的4大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