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家长及教师忽略孩子的年龄特点,对幼儿进行自我防护教育采取一概而论的做法,随意而无序。如果违背孩子年龄特点盲目进行,事倍功半。例如,对于小班孩子,如果内容太深,孩子不但不能理解,反而造成心理负担;对于大班孩子,如果不从小班起开始培养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孩子积习难改,则白费功夫。因而应切忌“一刀切”,要认真研究并掌握孩子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然后根据各年龄段的孩子的不同发展水平,确定相应的自我防护教育的目标内容,并选择适宜的方式方法进行教育,使之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
托班、小班的孩子
由于年龄小,体质和体能发展不理想,在活动时往往把握不好平衡,身体重心不稳,动作不协调,反应慢,不灵活,相撞时躲闪能力差。因而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成人的照顾与呵护更应比中大班的孩子略多一些。同时要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遵守活动规则意识,为中大班的安全教育建立良好的基础。这对以后的成长过程中避免发生安全事故起到最基本的预防作用。例如:根据小班孩子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运用看图片、讲故事、情境表演、看VCD等多种形式,对幼儿进行了初步的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自救技能培养,让孩子在有趣的活动中,懂得不能随便离开大人或集体、懂得正确的开门关门方法;懂得不能随便爬阳台、不能玩电、不能乱吃东西;学会正确使用剪刀和正确的吃鱼方法等。
中班孩子
介于小班与大班孩子之间,似懂非懂之间,已经有了对周围事物的初步认识与判断,更加愿意与他人交往,并从中体验到自己的价值。因此这时,他们会经常因为交往手段的不正确而发生摩擦、冲突。如果不及时发现,会引发很严重的后果。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老师要注重引导孩子分辨对与错,引导孩子学会预见不良行为的不良后果,并通多种途径树立正确的榜样,帮助孩子提高自控能力;创造情境放手引导孩子在实践中学会处理事情的方法;拓展知识,学习一些简单的求救方法;懂得不轻信陌生人的话,学会走失以后的求助方法,知道玩大型、中型和小型玩具时各要注意的安全事项,了解基本的交通规则,认识一些常见的交通标志等等。
大班孩子
这个时期各种思维都处于较活跃的状态,他们对自己身边的人和事物有了自己的初步见解,同时,初步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控制。因此教师要尊重孩子,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做”为“我要做”,有意识引导孩子预设各种活动中可能出来的安全问题。与幼儿共同制定日常活动各环节的活动常规,与幼儿一起绘制各种安全标志,并安排值日生共同维护与提醒同伴注意安全。对于发生在自己身边冲突并能够正确处理的幼儿给予全班面前的表扬和鼓励,使其产生榜样的作用来鼓励其他幼儿。内容可以在中小班的基础上增加一些防自然灾害的自救常识。
孩子的安全不是过度地保护,剥夺他们的学习机会,让孩子无所作为。我们要做的是,不但要让孩子知道危险在哪里,更要知道安全在哪里,即在面临危险的过程中有效地保护自己,得到真正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