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收听主播 语墨 朗读音频
每一个父母都深爱着孩子,他们倾尽所能给孩子好的生活条件,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中国的父母对孩子的未来寄予了厚望。
然而,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有出息的孩子背后必然有一个好的家庭环境。
好孩子,一定是父母精心教育出来的;熊孩子,一定是父母放纵溺爱出来的。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成长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如果说一个好老师,可以影响孩子三五年;但一个好的家长,影响孩子绝对是一辈子的事情。
正所谓“桔生淮南即为橘,桔生淮北则为枳。”
孩子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主要取决于他所在家庭环境的影响。
10年后,有出息的孩子大都来自这4种家庭,你是属于哪一类呢?
不溺爱孩子的家庭
每一个父母都深爱自己的孩子,然而不得不承认的一个现实却是,很多父母的爱都用错了方法。
家长过分宠爱孩子,可谓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口里怕化了。”
孩子成了整个家庭的中心,所有的大人都围绕着孩子转,恨不能把一切最好的都给孩子。
在父母的娇惯下,很多孩子有恃无恐,成了家里的小皇帝。
父母对孩子的爱毋庸置疑,但过度的爱就成了纵容,成了偏袒,成了伤害。
安徽街头,10岁男孩因妈妈不给买玩具而对妈妈拳打脚踢;
河南信阳,23岁男子父母过度溺爱,活生生饿死在家中;
浦东机场,24岁留学生因母亲给的生活费不够而当场捅死母亲……
在父母的过分溺爱下,失去了自理和生存能力的孩子,最终也输在了人生的起跑线上。
记得上学的时候,遇到过这么一个室友,每年的假期返校,全家老小都陪着她来“报道”。
搬运行李、整理床铺和衣柜,临行前其母亲还不忘叮咛,可以每周把衣服邮寄回家……
过分的溺爱,自然导致了她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在日常的相处中也能发现,她的独立自主能力欠缺,凡事都要问父母。
生活中无数事例在告诉我们,这种从小被娇惯的孩子长大后容易受挫,经不起风水雨打。
有的还会因行事肆无忌惮,酿成大错。
教育孩子,可以无条件的爱孩子,但绝不能溺爱。
很多父母最大的特点,就是溺爱而不自知。
情绪稳定的家庭
教育孩子,对父母最大的考验莫过于情绪管理。
父母的三分脾气,会对孩子造成七分伤害。
当你对着孩子发脾气,肆意怒吼的时候,孩子看到的只有暴力和绝望。
经常发脾气的父母,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容易紧张、恐惧、充满戒备。
经常被吼的孩子,会变成什么样呢?通常情况下,被吼的孩子会表现出这样的反应:
很自卑,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
喜欢伪装自己,假装自己很强大;
习惯去讨好别人,害怕自己受伤害;
不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习惯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蒙台梭利博士说:每种性格缺陷,都是由儿童早期经受的某种错误对待造成的。
任何一种心理疾病,追根溯源,都是由于童年时期遭受的创伤所致。
父母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行为,都有可能在孩子心里留下巨大阴影,以致影响孩子一生的心理和精神。
每个人终其一生也难以摆脱原生家庭所带来的影响,不管过去多少年,你的身上总能见到原生家庭留下的印迹。
孩子,是慢养的,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需要父母细腻的呵护和理解。
当你想发脾气的时候,深呼三口气,把发脾气换做沟通;
平和而坚定的表达自己的意愿,用同理心去教育孩子,比大发雷霆效果好得多。
父母懂得放手的家庭
中国的家长,可以说是最“尽职”的家长。很多家长一有了孩子,就把大多数精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
为了不让孩子碰着、磕着、受委屈,简直操碎了老母亲的心。
哲学家弗洛姆说:“如果没有尊重,爱就很容易堕落为统治和占有。”
“请帮助我独立完成”,是每个孩子天性的内在需求。
蒙台梭利博士指出,幼儿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不要给儿童的正常化成长设置障碍。
家长们要学会“放手”,而这就要坚持这一原则:最少的指导,最大的耐性和最多的鼓励!
正如蒙台梭利博士所说,“永远别去帮一个孩子做他自己觉得能搞定的事情。”
父母越舍得,孩子就越优秀。
父母舍得放手让孩子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孩子就会变得勤快起来了;
父母总是不舍得放手,事事都要替孩子操办,孩子就会越来越懒惰,很难养成自律的习惯。
不要觉得爱孩子,要替他做一切!没有锻炼机会,等于是没有成长!
孩子缺乏动手力、实践力,长大后生存能力差,缺乏力主人翁意识,缺乏责任感,将来走向社会也容易被排挤的。
优秀的人生,从来不是父母安排的,而是靠自己走出来的。
只有及时放手,让孩子在探索中前行,才能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父母自律、上进的家庭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你希望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自己要努力成为什么样的人。
你希望孩子热爱读书,那你自己就要捧起书本,为孩子营造一个充满书香之气的家庭氛围。
好学、上进的家庭,大概率会养出一个追求知识、热爱学习的孩子。
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家庭熏陶,是其他教育形式很难比得上的。
海边沙滩上,一只母蟹对小螃蟹说:“孩子,你怎么老是横着爬,为什么不直着走呀?”
小螃蟹委屈地答道:“妈妈,我是照着您的样子走的呀!”
虽然是一个小故事,却能带给我们无限的深思:孩子,就是那个踩着我们脚印行走的人。
你暴露给孩子什么样子,他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教育的根是从家延伸出来的,而家的经营关键在家长。
如果你能够坚持自我学习,给孩子树立了最好的榜样,不用督促和说教,就是最好的教育风向标。
很多道理大家都懂,但从“懂”到“做”,却是一个大难题。
当你放下手机,孩子对手机的兴趣也会减少;
当你努力上进,孩子也会干劲十足,勇往直前。
能渗入孩子心灵的,不是父母们做的那些轰轰烈烈的大事,而是日常生活中,父母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育最好的模样,就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
教育家冯那斯基说:“孩子成为什么样,全靠父母塑造。”
孩子的习惯就是父母的习惯,家庭教育归根到底,就是父母以身作则,以榜样的力量,去影响孩子。
愿我们都能成为孩子身后,那个同样优秀的父母,共勉!
◆ ◆ ◆
点“在看”给我一个小心心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每日蒙台梭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