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宝贝,这次的学校活动,妈妈不能陪你去了,你让爷爷跟你一起好不好?”
“今晚爸爸加班,不能陪你拼乐高了,宝贝做完作业乖乖听妈妈话……”
当你挂掉电话,疲惫的盯着屏幕上刚刚完成一半儿的方案,打开一罐红牛,满脑子浮现的都是宝贝孩子失望的表情,不禁感慨万千:是啊,六一就要来了,该怎么安排呢?
不知道大家的礼物是钢铁侠呢,还是小猪佩奇?或者说是在逛街购物时看见的一套漂亮帅气的新衣服?为人父母,都希望尽可能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你知道吗?有些礼物是小朋友们最需要的,是你每天都应该给予但却在有意无意中忽略掉了的。
什么才是孩子们最想要的最需要的呢?最新的玩具?美味的零食?也许这些都不是,或许这支公益戳泪片《陪着≠陪伴》能告诉你答案。
图片来源:《陪着≠陪伴》视频
视频真实展现了孩子和父母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几乎所有父母都在里面找到了自己陪伴孩子的影子。
图片来源:《陪着≠陪伴》视频
每一个宝宝都是经历人间的小天使,在孩子出生的这一天爸爸妈妈的世界被宝宝点亮 ,当孩子们来到这一个世界的时候,你是不是心里想着一定要把世界上最美好的都给孩子,好消息总是第一时间想说给孩子听。
图片来源:《陪着≠陪伴》视频
孩子是你幸福的来源,也是最大的安慰,小小的孩子竟是我最坚实的依靠,可是,当孩子需要我们的时候。你却在哪里?
图片来源:《陪着≠陪伴》视频
孩子偶尔的小情绪不用放在心上,总以为孩子还小,察觉不到你的敷衍,总以为孩子一个人就可以玩的开心,总以为和孩子简单说说话就足够了。
图片来源:《陪着≠陪伴》视频
总以为每天陪在孩子身边就够了,孩子却在我的“以为”中渐渐长大。难道孩子们真的只是在六一的时候需要简简单单的小礼物,其实孩子们最需要的是家长的用心的陪伴。
图片来源:《陪着≠陪伴》视频
视频中这些的场景,都是我们在陪伴中犯过的错误,都是我们和孩子生活的缩影。孩子们基本的物质满足已不再是父母们关心的首要条件。都市快节奏的生活,让“城市失陪宝宝”越来越多,“失陪现象”不再是个体现象和需求。
图片来源:《陪着≠陪伴》视频
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孩子,或是过分内向,畏畏缩缩,或是过分调皮,让大人伤破脑筋。很多家长不懂为什么自己放弃工作全身心照料孩子,却依旧改变不了孩子。
图片来源:《陪着≠陪伴》视频
追根溯源,不过是父母总忙于照料孩子的生活起居,而极少能够真正的陪伴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
奥巴马在第一次选总统时,说自己最自豪的事情是,在长达21个月的选战中,他没有错过一次孩子的家长会。
米歇尔谈到做总统的丈夫时,总是满满的幸福,至今奥巴马仍每晚和女儿一起吃晚餐,耐心回答她们的问题,为她们在学校交朋友的事儿出谋划策。即使再忙,他每年也要带着妻子和女儿去度假旅行。
也许他知道:自己不可能做一辈子的总统,却是孩子一生的父亲。如果没有陪伴孩子的成长,那么生儿育女这个过程还有什么意义呢?
而身家744亿的扎克伯格,这位掌管着Facebook的CEO,每周必须工作60小时左右,可能比我们身边任何一位父亲都要忙!他不仅没有把照顾女儿的责任“委托”给妻子,反而乐在其中, 经常带女儿体验游泳,带女儿上诊所打疫苗, 连平时在家健身也要背着女儿。
隔三差五就晒出和女儿的亲密合照,从未错过女儿每一个重要的成长时刻,践行着“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爱”。
童话大王郑渊洁说:“在我们家里有一个规矩,不准当着比自己岁数小的人看手机。我孙女4岁,我女儿18岁,她们和我在一个房间时,我不会看手机。当着孩子,多看书。我儿子34岁,我见了他都不拿手机。”
郑渊洁还强调,家长和孩子旅游时,要关闭手机,专心投入地和孩子聊看到的一切。那些只在周末晚上亲一下孩子额头的父亲是失职,更是失败!
《穷爸爸富爸爸》一书中曾说过:“所谓成功的父母,就是有时间从容地陪伴孩子。”
或许我们无法做到时时相伴孩子左右,但我们至少可以做到在重要而特殊的日子里不缺席。
因为,不缺席活动,才能不缺席孩子的成长。
不是所有的遗憾,都有机会弥补,错过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从今天起,请做到真正的陪伴!
陪伴,最好的方式是每天抽出一段时间,专心陪孩子游戏、运动,或者哪怕只是单纯的聊天,在这个过程中你是完全属于孩子的。心无杂念,不被其他的事情占据精力。
图片来源:《陪着≠陪伴》视频
同样,家长也可以与孩子一起看书,读故事,享受这种纯粹、专注的亲子时光。
除了陪孩子游戏,亲子共读外,还有一种特别的陪伴,同样是一种高质量的亲子相处模式。例如家长边做家务边陪孩子,关键在于你在做这些事情的情绪和态度。
荷兰教育学家曾经说过:“孩子对他周围环境的感知越是无意识、这种感知渗透进灵魂的就越多”。
生活中我们其实还可以这样做:
经常对孩子表达爱意
如果天天对孩子说“我爱你”会太难为情的话,也可以通过小纸条、短信或者留言等其他方式来表达;在他取得成绩的时候肯定他,受挫的时候鼓励他。
在特别的时刻营造一些惊喜:比如在孩子过生日的时候,跟家里的其他成员商量要给他布置一个精心,亲手做一个蛋糕,参与到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重要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