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微观(zhaojiaoweiguan)——不一样的视野,不一样的文章,数十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早教微观”免费关注,并点击“置顶公众号”,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西城区某幼儿园招生场景。(图片由家长提供)
紧闭着大门,门上贴着一张简略的招生简章。为了把孩子的报名材料“递进去”,家长需要弯下腰,从大门下端的缝隙向里看,姿势几乎要跪在地上……这是大城市众多幼儿园招生时常见的一幕。
每到幼儿园招生季,无数家庭在苦苦等待幼儿园的招生简章、录取通知书。对许多家长来说,这份通知书不仅包含着一家人几个月的努力,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一种运气。无论孩子是被录取,还是未被录取——谁也不知道其原因。
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广外街道的某幼儿园,是隶属于西城区教委的一所公办园。与普通的公办园不同,这个小区的开发商曾与教育部门有过协议,优先招收小区内的适龄儿童。然而,今年入学的家长们发现,超过半数的适龄孩子未能被按时录取。
今年65岁的居民庚全有是老北京人,过去在附近平房居住,小区拆迁后搬到楼房。“我在这里生活几十年了,拆迁之前就有一所公办幼儿园,拆迁后才有的新小区和新幼儿园。”他说,近几年,幼儿园入学的要求总有变化。去年,房本是父母的孩子都被录取了,为了孙子上学,他把名下的房产过户给儿子,耗费税费几万元,但是还没接到录取通知书。“论条件没有比我们更全的了,如果被录取的孩子都有这个条件,我一句怨言没有。”
虽然大多数幼儿园都公布招生范围,但是符合招生范围的孩子远远超出被录取人数,如何选拔如同“谜”一样神秘。
“虽然我家孩子已经被录取了,但我不清楚原因。我这段时间也非常焦虑,被录取后,很多人以为我托了关系,希望我指点迷津。当时一起苦苦等通知书的家长,都以为我隐瞒了被录取的真相。我真的没有托人找关系,只是运气好。我真的没有什么‘特殊渠道’!
——一位孩子已经被录取的妈妈
“2013年,我大外孙女上幼儿园。当时经历太难忘了,我拿着板凳、蚊子水在一幼门前排了一宿;孩子爸爸去二幼;孩子姥爷在小区里的幼儿园排队。一家人一宿没睡。后来,我们收到了其中一所幼儿园的录取通知书,觉得再辛苦也值了。”
孙凤娇说,到了小外孙今年上幼儿园,发现幼儿园都改成网上报名了。不用连夜排队了,可是没有一家录取。
记者采访发现,同一个孩子报五六家幼儿园,家长“广撒网”“碰运气”的心态十分普遍。这种反复报名,多次面试的做法不仅累坏了家长,也让幼儿园招生工作大幅增加,令他们应接不暇。
这位园长所在的园一年只能招100多个孩子,但今年有近400个人报名,如何选拔她也很发愁。
“每年户籍人口的出生都有数据,完全可以提前规划。如何统筹资源,并不是一家幼儿园可以解决的。因此,我希望招生工作进一步改进,更清晰的标准,更统一的规划。比如参照小学入学的办法,根据当年的入学人口动态划片。有了需求以后,统一采取网上预登的方式报名,减少家长的奔波之苦,更不需要提前几年操心。”
——幼儿园园长
实际上,最近几年北京的“入园难”整体上正在逐步缓解。根据《北京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年-2013年)》,北京新增加幼儿园618所,在园幼儿增加71687人。目前正在根据第二期“行动计划”的要求进一步落实新增学位,到2017年将增加15万个入学名额。
记者了解到,为了增加学位,许多幼儿园采取改扩教室,安排“半日班”等办法,不断探索。有的幼儿园“绞尽脑汁”才能摆下更多孩子午休用的小床。然而,这些新增的入学名额,如何合理分配,有没有惠及到普通百姓,一些人对此有疑问。
“幼儿园会公布一定的录取标准,但不可能公布录取名单。未被录取的家长希望一切公开,但被录取的家长并不希望自己的信息暴露在公众的视野下。"
——一位教育系统工作人员
由此带来的不解、猜测和普遍存在的焦虑情绪,都为“幼儿园”这个人生最初的起跑线蒙上了阴影,也给许多盼望教育资源合理分配的年轻家长“当头一棒”。
“毫无疑问,政府对公办学前教育的投入是不断增加的。教育部发布《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期评估报告显示,2014年,全国学前教育经费总投入是五年前的8.37倍。”
——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研究所田志磊
但一项研究也表明,扩大公办学前教育规模并不一定会带来整体教育机会的提高。由于公办学前教育对于民办学前教育的“挤出效应”,会有部分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由于入不敷出而退出学前教育市场。因此,对于社会中处于弱势的群体来说,他们享受到学前教育的机会并没有随之提高。
田志磊博士进一步解释了公办园“入园难”的深层原因。“首先,长期以来我国的多数幼儿园就不是’公共品’,如早期幼儿园的雏形——保育院,当时就保障干部子女,而不是全体人。"比如过去很多企业、街道办园,保障自己单位职工子女,有一定排他性。北京历史上的众多幼儿园,大多数是这种“俱乐部物品”。
其次,设在某个小区的幼儿园,并不是这个小区居民直接支持的,因此并不优先保障小区入园需求。换句话说,虽然公办幼儿园是政府全额拨款,每一分钱都是财政投入,却与小区不直接挂钩。所以,小区幼儿园不招收小区幼儿,居民也很难问责。
现阶段,我国学前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在一些教育从业者看来,政府并没有义务保障每个人接受学前教育,因此更没有“义务”保障入园机会的公平、公开和透明。
随着二孩政策的落地,学前教育的需求将进一步加大。“入园难”也让一些考虑生二胎的家庭望而却步。如何保障最基本的、大多数人的入园机会有所增加,是人们迫切关注的问题。
”尽管幼儿园不是义务教育,但我们要拿出重视义务教育的劲头来解决好幼儿园学位问题。不光是经费投入,也包括各级政府重视的问题。比如新建幼儿园的场地问题,需要各级人民政府配套解决。例如可以借鉴过去街道看孩子的托儿所、看护点、看护中心,解决居民基本需要。今后新建的幼儿园不能追求高大上,而是要保证人们最基本的需求。”
业内人士指出,过去我国学前教育存在一种“扶强不扶弱”的惯性,对重点园、示范园不断投入,而对大量普通公办园投入较少,对民办园更是挑剔。民办园只有“已经办得好”,才能得到政府的支持。但更需要扶持的其实是大量的普通园。
事实上,一批不被政府承认的“黑幼儿园”承担了学前教育的功能。大兴区一所“黑幼儿园”的创办人崔先生所在的乡镇只有一所公办园和一所民办园,其余都是“黑幼儿园”。他正在积极申请“转正”为合法民办园,但这样会提高成本,增加生存风险。
“在大城市办高收费的优质园相对容易,而要办保障一定质量但收费相对低的民办幼儿园最难。让民办机构来‘兜底’社会公益是不可能的。最有良知的企业家也不可能赔钱经营。”——崔先生
我国学前教育的整体水平逐步提高,同比入学率并不低。但改善学前教育供给的数量、质量和公平程度,真正降低学前教育的”门槛“,提高社会公众的满意度,仍然任重而道远。
来源:新华网北京频道
编辑:孟灵修
【版权声明:我们致力于寻找0-6岁早教行业至关重要的文章,以提高全民早教意识,促进教育交流。如文章涉及原作者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欢迎大家推荐优秀文章与原创投稿,可后台回复网址或联系邮箱:zaojiaoweiguan@163.com】
微者,精妙也;观者,谛视也。以早教微观,可以知上策,明幼规,察园涵,破迷题,解师心,安父母,健童生,谐成长,共发展。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早教微观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