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在诗人眼里,
天空中飘落的每一滴雨里,
都藏着浪漫的诗句。
在萌娃眼里,
天空中飘落的每一滴雨里,
都藏着好奇和渴望……
窗外雨淅淅沥沥地下起来,落在窗上的嘀嗒声响吸引了孩子们,望着窗外不停歇的小雨,他们格外兴奋,展开七嘴八舌的谈论,天为什么要下雨?雨从哪里来……
– PART 01 –
你喜欢下雨吗?
说说我的感受
朵朵:我喜欢下雨,因为可以踩水塘,可是妈妈平常不让我踩。
诺诺:我讨厌下雨,妈妈不让我下雨天出去玩,太无聊了。
希希:今天我折的钢琴掉在地上都湿了,真讨厌!
画画我的心情
别样的下雨天,孩子们有各种各样的想法。让我们一起走进自然、亲近自然,一起来一场关于下雨的探秘之旅吧!
– PART 02 –
小雨滴从哪里来?
小奕:太阳公公在哭,所以下雨了。
蒙蒙:乌云来了就会下雨。
鑫鑫:我觉得可能是天上有个洞,洞移过来了就会下雨。
通过孩子们的猜想与讨论,结合幼儿的需要,我们开展了集体活动《雨滴哪里来》。
实验试一试
通过集体活动与自主实验,我们知道:雨水是由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后遇冷变成优师教研,这些优师教研组成了云,它们在云里互相碰撞,合并成大水滴,当它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从云中落了下来,形成了雨。
– PART 03 –
戏雨
“下雨天,你最想做什么事?”
“不许踩水塘!不许把鞋子弄湿!不要走马路牙子!”平常不被大人允许的事情有没有可能在这一天都可以实现?
问题一出,孩子们都开始七嘴八舌议论起来。
小宝:我想从滑滑梯上滑下去,这样会有水花。
欣怡:我想用我新买的小黄鸭雨伞,可好看了。
陶陶:踩水塘呀!之前妈妈都不让我踩,会把鞋弄湿。
大宝:我们学过儿歌《小雨滴》,窗台上、滑梯上,我想用盆接住玩水。
看谁接的雨水多
这是一场孩子们期待已久的雨,因为他们早早打算好要“接雨”。有的孩子想用杯子接一杯“雨水”,有的孩子想用小碗接一碗“雨汤”,有的孩子想用小锅子接雨去“洗澡”。于是孩子们自由选择,各种盆盆罐罐成了孩子们“接雨”的工具。
就这样,他们拿着各自选择的工具开始接雨。在雨中,有孩子发现大门口自然角会有水柱从中六班的阳台流淌下来,只要站在平台的边缘,就能接住更多的雨水。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孩子发现了这个“秘密”,都围拢过来,不一会儿孩子们便接到了“雨水”“雨汤”,美滋滋地互相交流着。
踩雨、接雨、玩雨、雨中起舞……一个个自由的灵魂在雨中创造出无数种玩法,与自然肌肤之亲,在和雨的游戏中释放本真的自我。
寻·小雨滴哪去了?
“老师,刚刚我在草丛里发现了小雨滴,可是现在它们都不见了,去哪里了?”
小雨滴去哪了呢?于是大家开始尝试用各种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去“接雨”。
雨水落在滑梯上
雨水落在地上
雨水落在小河里
突然,一个孩子叫了起来:“看,小雨穿的雨衣上也积了雨水。”刚刚都自顾自接雨的孩子们纷纷将目光聚焦在小雨的雨衣上。
“这件雨衣和我们的不一样,它的下面是撑起来的。”
“它像斗篷一样,那一圈是硬的,所以雨水会留在上面。”
“看,雨水会顺着斗篷滴进盆子里,太好玩啦!”
雨中,孩子们变换不同的工具接雨,老师也穿着雨衣站在雨里,静静地欣赏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孩子们发现,雨水还有很多作用,有了雨水的灌溉,植物们和小朋友一样茁壮成长。
思思路过田老师的身旁,田老师好奇地问了一句:你用的是哪种接雨工具?”思思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说了自己的发现,并告诉我他用了一个很大的盆。听到我们的对话,孩子们都拥了过来,浩宇和铭铭抢着告诉我,他们试了好几种接雨工具。
转眼游戏时间结束了,我答应孩子们可以继续选择一个喜欢的工具放在户外接雨。这次,我发起了挑战:“谁的接雨工具最厉害?接住的雨水最多?”
“我的盆很大,肯定能接很多的雨。”
“我的瓶子那么高,可以接最多的雨。”
“我放花盆的盘子也很大,它很厉害!”
其他几个孩子也马上行动,找来各种各样的杯子和小碗等材料。
君君拿来一个塑料篮子给我看。“你是要用这个篮子去接雨吗?”他认真地点点头,我也点点头:“嗯,可以试试。”
就这样,孩子们带着期待与不安进入了午睡时光。
午睡刚醒,心急的皓皓就奔到窗口往外瞧,他兴奋地嚷嚷“看!我接的雨都要满出来了!”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叫起来: “我的接了这么多。”“我的也有这么多。”“还是我的最厉害。”
我特别关注了君君的塑料篮子,和其他同伴相比,他的篮子底部只有一点点水。君君却依旧兴奋地说:“老师,我的篮子里面也有雨!”我冲他笑笑“我看见啦,篮子里也有雨,我们可以想办法让雨再多一点吗?”君君用力地点了点头,开心地笑了。
老师的话:
“接雨”源于幼儿自发的兴趣,教师并没有因为他们是小班幼儿而阻止他们在雨中游戏。游戏之初,老师的想法很简单,满足幼儿并给予他们选择的权利,让幼儿感受到“雨天也可以玩”。事实证明,幼儿能观察到水柱落下来的位置并及时调整接水点,能比较雨水在不同容器中的变化,甚至发现了雨水滴落在雨衣上能够很快滑落下….小班幼儿在游戏中猜想、验证,在探索中感受着接雨的乐趣。
幼儿游戏时,老师看似是一个欣赏者,实际更是一个支持者。支持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探索“接雨”,尽可能让他们在亲身实践中直观感知,并理解各种工具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在恰当的时机,给予幼儿一个开放性的问题“看看谁的接雨工具最厉害、接住的雨水最多”。问题提出后,老师们在心里默许:允许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实验结果,允许幼儿在试错中主动探寻经验,最关键的是要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也是教师对每一个个体需求和兴趣的关注与思考。
明天还下雨吗?
收集雨水的活动让孩子意犹未尽。回到教室后,俊俊不停地问:“老师,明天还会不会下雨呀?”
“怎么才能知道明天下不下雨呢?”老师反问道。
“可以看天气预报!”朵朵说。
“我爸爸每天都在手机里看!”小宝说。
“电视里也有天气预报。”语舟说。
于是,我们一起利用手机查了天气预报,知道最近会连续下雨,这可把孩子们高兴坏了。为了接到更多的雨水,我们一起从活动室里找了一些玩具收纳盒,放学的时候放在室外,这样就能收集更多雨水啦!
第二天,满满的雨水迎接孩子们的到来。只见他们将雨水舀进盒、灌进瓶、倒出盆…忙得不可开交。
“雨水会从有洞洞的小篮子里流出来,就像洗澡时用的莲蓬头。”
“罐子里的雨倒在地上,一会儿就没有了。”
“我用大锅子往小碗里倒水,水很快就会满出来。”
“薯片罐一装水就破了,水会漏出来。”
“小碗本来在水面上,按一下就会沉下去。”
“往锅子里多装一些水,它也会沉下去的。”
孩子们还发现,水还可以接着玩。
于是老师给孩子们提供了瓷勺、彩笔和孩子们自己接来的雨水,尝试在勺子上画画并放到水里,看看能有什么惊奇的发现。
一场雨,
在孩子们的探索与发现中
充满了童趣与想象,
生发出一个个精彩的小故事。
雨虽停,
但关于雨的故事还在继续…
从大自然这本“活”教材中,
相信孩子们
还会寻觅出更多藏匿在
自然里的小美好。
图文:小六班
编辑:朱津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