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微信:18610206462
王老师18610206462
中班科学活动:能吸住小纸片的尺
设计意图:入冬后,往往都会发生有趣的现象。如梳头时头发会飞起来……这些现象引起了小朋友们的好奇。中班的小朋友们已经不再只关注自己,更学会了关注身边有趣的事情,并且总有问不完的”为什么”。为了激发小朋友们的好奇心和探究周围现象的欲望,我设计了本次科学活动《能吸住纸的尺》,在活动中运用游戏,培养小朋友们主动去探
究。
活动目标:
1. 感知摩擦能使尺吸住小纸片的现象。
2.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并分享经验。
3.体验发现的快乐。
活动重点:感知摩擦能使尺吸住小纸片的现象。
活动难点:知道尺子吸住纸片的方法是摩擦尺子要久一些。
活动准备:
1. PPT:池塘图片;2.儿歌录音:《小尺子》
3. 塑料尺、小鱼纸片、尼龙布、塑料篮。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播放PPT(池塘图片)
1.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大家来到了池塘边,天气真好,老师想带小朋友们一起在池塘边“钓鱼”。有一位新朋友也想和我们一起去。我们来看看它是谁呢?
2. 教师通过儿歌《小尺子》介绍塑料尺,引起幼儿的兴趣。教师:这位新朋友的名字叫塑料尺,它说它“钓鱼”可厉害了,它是怎么样“钓鱼”的呢?3. 教师请个别小朋友来尝试用塑料尺“钓鱼”。教师:小朋友,你的塑料尺能“钓鱼”吗?老师的塑料尺真的可以“钓鱼”哦,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教师演示
1. 教师向小朋友介绍“钓鱼”的用具:塑料尺、尼龙布、塑料篮。
2. 演示:教师拿一把塑料尺,用一块尼龙布用力摩擦一会儿,在尺的周围放一些小鱼纸片,小鱼纸片就会被尺子“钓”上来了,把
“钓”到的小鱼纸片放到塑料篮中。
3. 教师:小朋友们,刚才老师是怎么样“钓”起小鱼纸片的?
4. 小结:拿尼龙布在塑料尺的身体上擦一擦,小鱼纸片就被尺子“钓”上来了。我们用塑料尺来比一比谁“钓”的小鱼最多吧。
三、 游戏:钓小鱼
1. 教师介绍游戏规则:小朋友边念儿歌(小尺子,细又长,用力擦,吸一吸,“钓”上“小鱼”本领强”。),边操作;念完儿歌后,就开始“钓小鱼”,谁的小鱼最多谁获胜。
2. 小朋友开始游戏,教师引导小朋友怎样才能“钓”到更多的小鱼纸片。
3. 鼓励小朋友互相交流,分享用尺“钓小鱼”的经验。
四、 延伸活动
师:除了尺子以外,还有哪些东西可以吸住小鱼纸片呢?我们一起去到外面找找吧。
教学反思
冬天来了,身上穿的衣物、头发以及一些塑料物品会产生静电的现象,于是我借助《能吸住小纸片的尺》的活动给孩子们充分探索的空间,在探索操作中,理解静电产生的科学现象。所以我预设本次活动的目标为:
一、感知摩擦能使尺吸住小纸片的现象;
二、对不同物体经过摩擦能吸住其他物体的现象产生好奇。在活动中,通过”观察–探究原因–猜想–验证–新的发现—-分享与表达”,最大限度地发挥孩子们的主动性,让他们充分讨论与实践并在探究中获得知识与快乐。整个活动下来,孩子们能简单识别摩擦能产生静电的材料、体验大胆猜想和认真验证的探究过程,所有人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开展本次活动后,他们对静电的产生有了极大的兴趣,每天都跑来跟老师分享自己的新发现:“老师,晚上我睡觉关灯脱衣服的时候发现静电了”、“老师,我和**牵手的时候有静电”……没想到,获得真知后,孩子们把平时生活中遇到的现象很好的解释出来,这是我始料未及的。从而也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别小看孩子的学习能力,让孩子探索,去亲身体验,永远比老师苦口婆心去说去做效果要好。不过,活动也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有待于在以后的活动中注意改进。
如在活动过程中,我没有及时为孩子们创设交流讨论的空间。其实,从最初的猜想就应该鼓励孩子互相交流、讨论,活动进行的过程中也不能忽视交流的环节,因为,交流表达不仅能培养孩子倾听和尊重别人意见的习惯以及合作的精神,而且有利于深入认识所探究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在这些不足的地方努力改进。
【】更精彩,觉得本文不错,请在右下角【点赞】支持,点亮【在看】,转发【分享】哟, 教育路上我们并肩同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教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