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本期专家简介: 

王亚珺,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博士,长期从事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研究工作,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方面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家长提问:

老师你好,我家孩子4周岁。据幼儿园老师反映,和大部分孩子相比,他比较缺乏专注力。比如,上课时无法认真听老师讲话,做各种小动作;对涂色之类的活动也不感兴趣,常常自顾自玩。我很担心缺乏专注力会对他以后的学习不利,请问平时我们应该如何加强孩子专注力的培养呢? 


王老师解析:

专注是积极的学习品质之一。幼儿天生对周围的世界充满激情和投入,但是,从什么时候起开始“不专心”了呢?又是什么让他们“走神”了呢?单纯的注意力训练真的有用吗?进一步思考这些问题,对我们再谈专注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科学判断幼儿的专注力


成人应避免在没有充分了解相关知识和证据支持的情况下,替孩子贴上“缺乏注意力”的标签。面对老师反映的情况,这位家长首先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孩子的表现。


1. 幼儿的注意力具有发展特殊性

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好动是幼儿的天性,这与幼儿的生理特点有关,是其生长发育、心理发展的需要。对于学前儿童来说,负责抑制功能的大脑前额叶发育尚未成熟,因此他们还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会出现注意力分散和不足的问题。虽然他们也能有意识地注意,但是稳定性较差,受到干扰后易分散。年龄越小的孩子越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支配,尤其是新的、有趣的、信息量丰富的事物。有实验证明,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3岁幼儿能集中注意3~5分钟,4岁幼儿可持续注意10分钟左右,五六岁幼儿则能保持注意15~20分钟左右。


2. 幼儿的注意力具有个体差异性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同样的活动中,不同孩子的注意表现是不同的。

每个孩子从出生伊始就带有独特的行为风格,有的勇敢冲动,有的谨小慎微。每个孩子的学习风格也不尽相同,反映在注意力上,有的幼儿比较容易被视觉刺激吸引(视觉注意),新鲜的物品、图片甚至光线变化,便会分散他们的注意;有的幼儿对听觉刺激更加敏感(听觉注意),一个冷不丁的声响就可能让他们走神;而有的幼儿则更喜欢运用身体或肢体动作(触觉注意)学习,他们喜欢发问插话、手舞足蹈、操作摆弄,在要求安静的活动中,常常坐立不安,动来动去,就算是被强迫坐定,也会在大人不注意的时候做很多小动作。尤其是最后这类幼儿,常常会被认为是“注意力不集中”“有多动倾向”。

同时,兴趣是重要的影响因素。面对感兴趣的事物,幼儿往往能够表现出超乎年龄阶段的专注,反之,则更容易受到打扰注意力分散。正如这位家长所说,孩子对涂色之类的活动不感兴趣,常常自己玩自己的,也印证了这一点。

此外,有研究表明,性别可能影响注意力。在学前阶段,女孩们更多地表现出专注和坚持的品质,而男孩则更好动、更有可能“捣乱”“不听话”;而且比起女孩,男孩们普遍对美术活动热情不高,更热衷于肢体接触的集体游戏。


3. 谨慎对待幼儿的注意力缺失症

注意力缺失过动症(ADHD)是幼儿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患病率约为3%-6%。通常是由于教养方式和环境与幼儿自身特点不匹配造成的,本质上是一种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失调。主要表现为:第一,注意力不集中。无论对活动是否感兴趣,都难以集中精力。第二,有明显多动表现。活动量大,难以安静下来,协调性较差,无法完成有目标的任务。第三,易冲动。缺乏自我控制力,不遵守游戏规则,经常愤怒发脾气,容易发生攻击性行为。

ADHD诊断必须基于长时间的观察,经由专业人士检查。切不可仅凭一些个人感觉就判定孩子有“多动症”,甚至以疾病为名忽视了本属于习惯养成方面的问题,错过了可以改变孩子行为的契机。同样,如果孩子真的表现出多动倾向,也要尽早接受专业的指导与治疗。


    如何培养幼儿的专注力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大部分幼儿的注意力问题,是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过渡时的发展不完全导致的,他们需要成人的不断支持与引导。家庭是幼儿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和最重要的环境影响因素。家长应注意调整自己的言行举止,营造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互动模式。具体可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景:当孩子全神贯注地做某件事时,家长一会儿让吃让喝,一会儿问东问西,一会儿捏脸,一会儿拍照,一会儿这样不好那样不对,一会儿嫌乱七八糟催促收拾……孩子的活动不断被打断,时间一长注意力自然不集中,反过来家长又觉得孩子做事不专心,没有好习惯。殊不知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当孩子自己玩的时候,家长不妨也在一旁做些自己的工作,既是无声的陪伴,又能达到共同努力的气氛。另外,家庭纠纷过多,家庭氛围中充满敌意和紧张,也更容易造成孩子“多动”的问题。


2. 积极参与幼儿的生活

决定孩子行为好坏的,不是管教的松与严,而是父母参与孩子生活的程度。舍得给孩子花时间,不是用来陪着做作业、陪上兴趣班,而是和孩子一起做事。加之,注意力不是单独存在的, 它总是伴随着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而存在, 我们平常说注意是指注意看什么、注意听什么、注意记什么或注意思考什么,所以要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必须通过各种活动来进行。

孩子游戏时,和他一起想办法,分享他的每一个小成就;家长做家务时,请孩子一起帮忙,利用这个时间教给孩子一些生活的经验和做人的道理,事情做完了,孩子也教到了。有研究发现在与成人合作之后,低龄儿童能够具有更好的计划意识,并有目的地分配注意力。与孩子积极互动的时间越长,越有利于形成温暖的、安全的、支持性的亲子关系。多项研究表明,在面对挑战性任务时,与成人没有建立起安全关系的儿童经常是不积极的、不能坚持的。


3. 适时提出适当的要求

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幼儿,而是要在观察了解幼儿之后,顺应幼儿先天的优势和兴趣点进行教育,避免过多的规则、过难的问题、过多的刺激引发幼儿注意力分散和好动的行为。比如,对待活泼好动的孩子应该给他更多自由的机会“动”,这方面的需要越是被满足,孩子在需要“静”的任务中就表现得越好;相反如若一味锻炼孩子长时间静坐“磨性子”,只会适得其反。

家长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孩子的注意力。以这位家长的孩子为例,根据提供的信息可以初步推测孩子的听觉注意欠佳,那么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有意识地听。比如,让孩子听地铁报站,到站前提醒家长下车;讲故事时利用游戏的方法引导孩子理解、复述;家长和孩子轮流数数;与孩子一起讨论并实践做事的计划等。另外,注意力不集中的、好动的孩子会对父母的耐心提出挑战,致使父母有可能做出惩罚性和前后标准不一致的反应,而这种方式会加剧幼儿挑衅性、攻击性行为,因此家长也需要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避免冲动育儿。


4. 成就感比兴趣更重要

兴趣在学习中固然重要,但是成就感更加关键。成就感是兴趣得以持续的内部奖赏,是坚持和专注的根本动机。幼儿经常能够获得成就感,便会更加热情地参与活动,并且可以自觉地排除干扰、投入注意。通常能够带给幼儿成就感的活动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恰到好处的挑战。再感兴趣的事情,毫无难度也会变得无趣。第二,非物质的奖励。过分依靠外部的或物质的奖赏,反倒会压制儿童学习的内在动机。第三,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如果什么都不知道,何谈兴趣,更何谈成就感。

有这样一个场景让人印象深刻:一个3岁的孩子把瓷碗双手捧在胸前,能够看出他浑身使劲儿,小心翼翼地挪动脚步,短短几米都走得艰难。眼看就要送到水池边了,这时妈妈看到了,几步上前拿走孩子手上的碗,利落地放在水池里,一瞬间孩子的表情写满了失落。孩子笨拙的动作说明他知道手里的碗材质易碎需要小心,为此他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并眼看就要成功。假如妈妈能够耐心等他完成,对着孩子高兴地微笑,将带给孩子怎样的满足感和自信心啊!这又必将让孩子产生更多地学习动机。


载于2018年11月《早期教育》家教版,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策划  |  早期教育媒体融合发展部

微信编辑  |  早期教育媒体融合发展部    李  烨


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长按关注我们吧


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幼师课件网第6张图片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早期教育亲子 一 柿子树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