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来源:Etonkids北京保利花园幼儿园
立秋来了
立秋已经一周,暑去凉来,秋天开始了。从夏到秋(换季期),气温并不会马上骤降,很多地区白天甚至还是30℃以上的高温,晚上却降至20℃以下。早晚的温度差正在一点点变大,这种难以察觉的转变最可怕,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让人渐渐失去对温度变化的警觉。
除了气温的变化,孩子本身的抵抗力也比大人弱,容易受到流行性传染疾病的侵袭,尤其是再过一段时间便到开学季,增加了群体互相感染和传递各种流行病病毒的机会。
那么,在换季的时候,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少生病呢?不妨先跟着小编看看换季期间,孩子最容易“中招”哪些“换季病”。
换季最易“中招”的疾病
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多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潜伏期2-3天,初期常伴有感冒症状,多数患儿还会伴随发热,体温在37.9~39.5℃。继而出现吐泻症状,大便呈白色、黄色或绿色蛋花汤样,带少许黏液,无腥臭味,每天10次左右。一般可持续3-9天,平均5天左右,前3天症状最严重。因为总在秋季发生,因此称为秋季腹泻,实际上秋季腹泻从9月到次年的4月之前都容易发生,做好预防极为重要!
预防措施:
? 注意饮食卫生,把好入口关,防止病从口入。餐前便后洗手,孩子的餐具、玩具定期消毒,护理孩子的人更要注意自身的卫生。
? 3岁以下孩子可每年服用1次轮状病毒疫苗,3-5岁期间服用1次即可。
注意事项:
? 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目前没有特效药,更不能滥用抗生素。
? 发现感染,一定要隔离观察和治疗,不要让孩子接触患者。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主要侵犯5岁以下的孩子。夏秋换季期,空气中的细菌病毒大量繁殖,孩子很容易受到肠道病毒感染,引发手足口病。
其常表现为: 患儿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阴等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
预防措施:
? 预防手足口病,要养成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勤晒衣被,多通风。
? 减少孩子处于公共场所的时间。身处游乐园、室外广场、公共交通这些公共场所,由于人群密集,病毒密度相对较大,孩子很容易被传染肠道病毒。
流感
夏秋换季,是流感病毒多发的季节,孩子身体抵抗力低下,是流感病毒重点侵袭对象。因此,家长更应该加强对流感的预防。
预防措施:
? 流感疫苗接种。让孩子接受小儿流感疫苗是增强对病毒免疫力的有效方法。
? 适量、适时地增加室外运动。早晚温差大,要根据天气变化为孩子增减衣物。
? 室内环境的保护。室内空气流动缓慢,大量流感病毒积存在室内,定期消毒可以及时杀灭病毒,消除孩子流感隐患。
? 保质保量的睡眠,为孩子营造一个安静、温暖、空气流通的舒适睡眠环境。
成就孩子更好的未来
请关注Etonkids北京伊顿国际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