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微信:18610206462
#活动案例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发展起来的。大班幼儿的社会生活开始从家庭转向社区,活动范围逐渐扩大,社会认知能力也明显提高。幼儿开始关注自己周围的各种事物,并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如他们会在自主游戏时扮演收银员、厨师、服务员等角色,讨论超市、蛋挞店、餐厅等游戏主题。基于幼儿的意愿,幼、师、家共建主题角色游戏“蛋糕店”,满足他们对周围环境的好奇,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
1.我想当厨师
幼儿和家长一起参观蛋糕店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多元化的材料开展制作“蛋挞”“三明治”“寿司”等一系列活动。幼儿的制作水平越来越高,成品越来越多,作品陈列区已经摆满了。幼儿提出:“我们开个蛋糕店吧!”就这样,班里第一个与美食相关的角色区——“蛋糕店”产生了。
可是工作人员怎么分配呢?
幼儿1:我们弄一个面试吧!
幼儿2:对对,我哥哥在家练习过,要说自己的优点,说能做什么。
幼儿3:我长大了想当厨师,我已经学会了炒鸡蛋,还有做寿司。
幼儿4:我想做美食家,品尝美食。
幼儿5:我也想当厨师,我妈妈已经在教我做蛋挞了,面试的时候我带烤箱过来。
幼儿在与成人、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了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也学习了如何评价自己,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从对话可以看出,部分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到了通过面试选择适合自己和他人的工作岗位,这表明幼儿能客观地了解自己或他人的梦想、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我们为幼儿提供视频、照片,让他们了解角色的岗位职责和技能要求。幼儿结合自己现有的技能,选择喜欢的职业进行角色扮演,开展职业启蒙教育。这种职业体验游戏是幼儿对未来社会生活的预演,为他们适应以后的成人社会、遵守社会规则、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习得合理的行为方式提供了重要的途径。
2.厨师,我要投诉你
顾客1:这是谁做的寿司?都散了,我要去店长那投诉你!
厨师1:我给你重新做一份。
厨师2:对对,你别投诉了,他再做一份,不收你的钱。
顾客1:还是散的,我不要。
教师:要不你(厨师2)帮帮他?
厨师2:米饭冷了,变硬了,才能立起来,就像这样(示范)。
厨师1观察厨师2的制作技巧,尝试再次制作寿司,这次他成功了。顾客1拿到厨师1重新为他制作的寿司,心满意足地走了。
游戏中,幼儿因买到的寿司形状不符合认知期待,要投诉厨师。在后期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该幼儿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情景。投诉是幼儿认知经验的一种表现,也是对游戏中厨师角色的一种随机评价。教师适时引导,鼓励幼儿与同伴积极交往,友好合作,尝试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和纠纷。扮演厨师的幼儿积极、努力地应对问题,虚心学习同伴的制作技巧,并再次尝试制作寿司。他们在游戏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问题、增进了友谊。
3.好像,业绩下滑了
蛋糕店里的蛋挞供不应求,寿司却慢慢少有人问津,两位厨师发现了这个问题。
厨师1:我发现,最近买寿司的人越来越少了。
厨师2:你怎么知道的?
厨师1:以前可以用完10片海苔,但最近我和旭旭加在一起才用了5片!
厨师2:为什么买寿司的人越来越少了?
厨师1:可能是吃多了就不喜欢吃了。
教师:怎样才能知道顾客的真实想法?
厨师开始自发地询问顾客的想法,调查买寿司的人越来越少的原因。 有幼儿说:“寿司不就是米饭嘛,蛋挞就不一样了。” 也有幼儿说:“你这个寿司没什么味道。”
通过持续观察,我们从幼儿的发现“最近买寿司的人越来越少了”中可以看出,经过多轮游戏后,幼儿的游戏主题始终是明确、稳定的,厨师不仅坚持制作寿司,还发现了食物售出的数量与被接受程度之间的关系。怎样找到问题的原因?教师以店长的身份参与讨论,支持幼儿的游戏。面对“业绩下滑”的问题,扮演厨师、服务员、店长、顾客的幼儿及扮演店长的教师展开了一系列的交往互动,如采访、统计、召开紧急会议等。他们在分工合作中,不断获得经验,最终找到了业绩下滑的原因。
4.“太阳寿司”诞生了
找到了业绩下滑的原因,店员们叽叽喳喳地分享自己的想法。
厨师1:不做寿司了,换别的。
服务员2:在寿司里面放点巧克力?
厨师2:我不喜欢吃巧克力,而且巧克力好贵的。
顾客1:我喜欢草莓味道的寿司,最好是爱心形状的。
厨师1:我上周和妈妈一起做过红薯饼。
此时,幼儿已经能自主展开小范围的讨论,有目的地选择和替换游戏中的材料,并根据游戏需要想办法寻找推进游戏进程的相关材料,但他们还需要新的经验来支撑。借助分享交流环节,我们帮助幼儿分析游戏中存在的问题,探寻解决办法,分享经验。有幼儿提到了自己喜欢的寿司口味、外形特点,丰富了幼儿的认知经验,激发了扮演厨师的幼儿寻找改良办法的意愿。最终,他们收集到了红薯,利用红薯大胆创新,制作了“太阳寿司”。
▍二、活动反思
1.关注幼儿发展需要,助力师幼深度学习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为幼儿发现、讨论和解决问题提供了情境。随着游戏的推进,根据幼儿当时的兴趣和需要,教师在支持幼儿游戏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学习,深度理解游戏,为幼儿创设游戏环境,提供材料,适当介入游戏等。游戏中,幼儿展现了较强的探究欲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让我们更加坚信:游戏中幼儿进行了自主、生动而丰富的学习。
2.珍视职业生涯启蒙价值,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在幼儿自主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不要支持、为什么要支持、如何支持,是我们在观察幼儿游戏时的“灵魂三问”。在主题角色游戏中,虽然幼儿扮演了自己心仪的角色,但游戏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幼儿面临大大小小的挑战,这些挑战有可能让幼儿终止游戏或更换游戏主题。教师搭一把“梯子”,鼓励幼儿不断地面对主题角色游戏中的困难,幼儿逐渐对厨师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了解到每个职业的不易,也在双重角色的挑战中形成了积极的自我概念。
3.重视家园教育合力,形成劳动课程价值观
劳动情感的培养和激发是新时代幼儿阶段劳动教育体系的核心目标。幼儿园、家庭、社区应为孩子创造劳动的机会和条件,将劳动融入游戏中,丰富幼儿的劳动体验,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
![]()
推荐阅读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年轻人 幼师园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