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谈是结交朋友的手段,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是联络感情的润滑剂。然而,喜欢交谈不等于会交谈。会交谈关键要善于运用交谈的基本方
法。
一、敬人,交谈成功的前提
人们往往将会交谈与高谈阔论、侃侃而谈联系在一起,却忽视自尊心在交谈中的作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例随处可见。有个青年人随介绍人与女方见面,交谈不一会便旁若无人地大谈《红楼梦》如何如何,结果相对象见面却成了他给别人上文学课,大大地挫伤了女青年的自尊心。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认为:“人类本性上最深的企图之一是期望被钦佩、赞美、尊重。”古人云:“敬人者,人恒敬之。”青年人大都希望通过交谈给对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赢得对方的理解和尊重。我们在交谈中不妨先藏美于后,以谦恭礼让的姿态把讲坛留给对方,这会融洽交谈的气氛,对方也自然会对你产生敬佩感,这就是默然效应。一定的默然有时是超过语言力量的一种高明的交往方式。经常采取默然姿态往往会取得“此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英国谚语“说话是银子,沉默是金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插话,重在正是时候
交谈是由听和说构成的一种行为。专于倾听固然是交谈获得成功的基础,但恰当地掌握住插话时机,也会使交谈对方产生一种愉快的感觉,进而活跃交谈的气氛。可你的插话要是时机选择不当,在对方讲得起劲时,你非要插进你自认为十分必要的话,表面上看你轮到了发表高论的时机,实际上是失去了激励别人创造的机会。国外有位心理学家说:“如果一个人真想听到完整的讯息,他就不会不断插嘴。”择机而出。第一,当对方讲话告一段落时插话。每个人叙述事情,论证观点和看法时都有自然的停顿和间歇,这就是你选择插话的时机,而对反应快的人来说,可以在听了对方的谈话后,先在脑中整理一番,然后再插话。第二,注意对方的目光和动作。人们在用语言交谈中时常伴有一定的调整身势的动作。主要是目光和点头。谈话者的这些动作可以告诉你何时保持安静、倾听,何时可以插话做出反应。第三,注意对方的提示。谈话者既希望有人听,更希望对他的讲话有一定反应。这种愿望的表示方法多为询问式,如“您觉得如何?”“不知您有什么高见?”“能请您谈谈吗?”“我很想听听您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这都为插话时机的选择提供了帮助。
三、表达,力求简明扼要
简明扼要的表达能力是实现一语中的,妙语连珠,赢得对方侧耳聆听的基础。世界著名演讲艺术家费尔特说:“你应该时常说话,但不必说得太长,少叙述故事,除了真正贴切而简短之外,以绝对不讲为妙。”有关资料表明:人们的话语在四十五秒之内最易理解,最长一分半钟。因为一分钟讲的话约
二百八十个字。四十五秒钟讲的话也有二百个字。超过这个限度听者就会感到“冗长”,超过二分十秒就更难理解。谈话还忌讳含糊其词。因为这会使听者搞不清你究竟说的是什么意思。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大学校长讲话总是含含糊糊,学生给他写了一首打油诗讽刺他“大概或者也许是,不过我们不敢说,可是大家总以为,然而恐怕不见得”。可见,语言表达必须准确,当然也要求美。因为交谈中由于态度生硬,不注意或不善于使用礼貌用语而说出一些不得体的话,很容易伤害别人,影响交谈的效果。因此,讲话前要慎于思考,避免脱口冲出犀利如刀或不文明的话语。更重要的是态度诚恳,千万不要有教训人的腔调。
四、共鸣,思想感情的沟通
交谈的最终目的是促使交谈双方在思想和感情上产生共鸣。实现这样的沟通关键是,要仔细斟酌交谈的内容,进而感染并打动对方。
首先,寻找共同的话题,力求超越自我。交谈中介绍个人的经历、感受和成功是无可非议的。然而,一味地强调自我,摆出一副处处高人一等的架势,对别人感兴趣的话题不热心,甚至不屑一顾,个人固然可得到一时的满足,却会伤害别人。比如,一个人在同事中绘声绘色讲着一个笑话,大家都为精采的情节高兴得大声笑着,而你却不以为然地说:“这个笑话确实有趣,但我早就在某杂志上见过。”这样做可以让同事们知道你比他们都高明,但却夺去了讲笑话的人为赢得大家的笑声而得到的满足,也扫了大家的兴。还含有教训大伙的意味:你们真是孤陋寡闻,这个笑话还没听过,也值得一笑?
其次,学会由衷地赞美别人。诚恳地与人交谈会发现每个人都有许多值得赞美的优点。只要你真诚地去赞美,会给对方一种激励,易于使双方达到感情上的沟通,相反,满口恭维,乱戴高帽或赞美不当却不会产生好的效果。我们到同事家做客,本应通过对女主人做菜手艺的赞美由衷地感谢她的一片盛情,而你却一味赞美餐具如何好,家具如何棒。其实,这样的赞美不会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也失去了赞美的真正意义。
第三,真诚交流探讨,不随意否定别人。交谈自然会出现一定的争论和思想交锋,然而有的青年朋友却不分场合地争论,甚至在日常的谈话和无关紧要的闲谈时也要与人争个高低,搞得大家都不愿与他交谈。正确的争论原则是:一是不在枝节问题上纠缠。有的人在听对方讲话时,只要发现其中有一点自己不赞成,就立刻表示异议,而对方马上以为自己的观点全部被否决。其实,他们的分歧仅是在一些枝节问题上,基本观点是一致的。二是不同意对方的观点,但要绝对尊重对方发表不同观点的权利。要心平气和地讲明自己的看法,同时要假定自己的意见并不周全,更不能强求人家相信你的观点。而且要容许别人有充分时间来考虑你的意见,还要为他们提供考虑你的意见的根据。三是若你不同意对方意见中的主要方面,你最好预先赞同对方意见中你所同意的各点。这既是尊重对方的思考能力,也会使对方在思想上产生共鸣。
更多幼教讲师资源和技巧学习可加入中国幼教讲师联盟微信群,定期分享幼教讲师知识和技术,定期开展互动,点击“”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