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今天在小区里玩,碰到一个得手足口病的孩子。”
“听说我们小区也有几个孩子感染了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高发期来了,大家带孩子一定要多多注意啊!”
“夏季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7月份将到达高峰!”
“多个医院儿科爆棚,手足口等疾病进入高发期!”
入夏之后,不管是朋友圈里还是新闻里,都被手足口病刷屏了。
爸爸妈妈们带着孩子散个步、去个游乐场、出去和小朋友玩一下都提醒吊胆的,就怕一不小心,孩子染上了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什么?怎样预防?怎样治疗?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关于手足口病的那些事儿吧!
一、手足口病是什么?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每年4-9月份进入高发期,7月会到达高峰。
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
潜伏期为2-10天,病程一般为7-10天。
患病的孩子会出现发烧的症状,部分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同时孩子的口腔、手心、脚心和臀部会出现发红的小疹子。
但好在大部分患病孩子的症状都很轻微,一周左右就会自愈。
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会导致死亡。
二、手足口病是如何传播的?
总结来说,手足口病的传播方式有人群密切接触、分泌物、饮食三种。
其中人群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
孩子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衣服、毛巾、手绢、玩具以及床上用品等引起感染。
患儿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也会被感染。
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会发生感染。
三、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可以经由患者的物品传染,也可以通过飞沫和食物传染。
因此爸爸妈妈一定注意:
别让孩子在空气流通差的地方多停留,家里要注意多通风。
别和其他小朋友共用手绢、水杯等个人物品。
和小朋友们分享的玩具,要认真清洗、晾晒消毒。
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注意饮食卫生。
尽量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场所。
外出回家后,及时清洗手、脸等易沾染病菌的部位。
有的爸爸妈妈可能听说了,国内已经有针对手足口病的疫苗。
但是目前,疫苗只能预防EV71这一种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不能预防其他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而且很多地区还无法接种到。
所以咱们暂时还是以生活中的预防为主。
不过,由于EV71型肠道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最主要病毒,还是能起到很大的防护作用的,有条件的爸爸妈妈还是建议尽量给孩子接种。
四、感染了手足口病如何护理?
首先是隔离。
手足口是传染性疾病,所以孩子患病后,应在家休息两周左右,少出门,也不要去幼儿园、公园等人群密集的场所。
然后就是孩子的护理。
大多数孩子的症状都比较轻,一两周就好了。
在这期间爸爸妈妈需要做的是:
1.口腔护理
因为嘴里疼,孩子不愿意吃东西,更不愿意吃热的东西。
爸爸妈妈可以给孩子做一些味道清淡的面、粥、软饼等食物,注意晾凉点再吃。
还可以把蔬菜和肉剁碎,做成菜肉粥,尽量保证均衡营养。
孩子吃完后,可以用清水漱漱口,避免滋生细菌。
孩子嘴里疼不舒服时,容易有哭闹、粘爸爸妈妈的表现,爸爸妈妈也要耐心安抚。
2.皮疹护理
这些疹子通常是不痛不痒的。
如果孩子觉得痒,在皮疹表面没有溃破时,可以涂抹炉甘石洗剂,能有效地消肿止痒。
同时给孩子剪短指甲,防止孩子抓挠。
3.发热护理
和平常发热的护理步骤差不多,物理降温、多喝水、多休息。
在孩子体温超过38.5℃时,合理使用退烧药。
一定要注意给孩子补充液体,多喝水。
大量出汗的孩子,可以喝一些用水稀释的鲜榨苹果汁,能起到补充电解质的作用。
最后要说的就是手足口病一般不会出现网上传的那些非常严重的后果,爸爸妈妈不用过度害怕。
只要科学护理、学会判断需要警惕的信号,孩子都能很快好起来。
如果发现孩子持续高热不退,或有嗜睡、抽搐、呼吸困难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