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微信:18610206462
倾听孩子的心声
关注父母的烦恼
寒假已过半,“双减”让学科培训退潮,“防疫”鼓励少出门少扎堆。一家人一起过寒假,时间越宽裕,家长越焦虑。
为帮助大家解决这个烦恼,“知心姐姐学堂”特分享关于寒假管理的五项内容,抓目标、抓核心、抓全面、抓长远,从而使今年寒假真正成为孩子成长的加油站、童年记忆中带来蜕变的节点。
今年寒假尤为考验家长的智慧,“双减”后培训退潮,外加响应疫情减少外出,“小神兽”们有大把的时间要在家里度过。如果以“躺平”的方式过,极有可能导致夜猫子大王、拖延症患者、懒惰者患者、手机网瘾患者纷纷上线。
如果不想让孩子把寒假“躺平”变成习惯性“一躺不起”,有必要对他们的寒假进行一个过程管理。不过,管理哪些内容呢?寒假相比平时,是一个适合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去发展的富裕时间段,所以,寒假管理就可以结合这几方面抓起。
管理一
如果过分倾斜在学科训练上,把寒假时光排班成日常上学表,容易造成孩子厌学情绪,假期时光充电不足。所以寒假的作息与学习管理重在有规律、有弹性、有量化,但不压榨。
有规律,作息时间尽量一如往昔,保持在9点以前入睡、7点左右起床。很多研究成果都显示,充足的睡眠可以让孩子更有专注力,同时也更能在一日之晨拥有自控力。
有弹性。寒假是反思回顾的好机会,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根据他此前的弱项进行一些针对性的提升。
有量化,假期时光虽然“富得流油”,但如果磨磨蹭蹭,30个日夜也是白驹过隙。所以我们可以和孩子有一个小型学习计划,每天按照计划约定完成其中一部分,越快完成休息时间越多,这样无形中也训练了孩子的专注力。
不压榨,一定要给孩子留出休闲时间,假期不虚度,不代表时刻被填满。很多时候,我们大人的成长不也是在“拈花一笑”中顿悟嘛,孩子也同样需要“坐看云起时”。
管理二
寒假过完一开学,一些小朋友肉眼可见地长胖了一大圈,一看就是假期太宅了、运动太少,假期大部分时间都以“静止不动”的状态生活了!
一些研究发现,假期变胖容易让孩子学习兴趣变弱、思维速度下降,甚至连带影响情绪管理能力。所以,假期的运动管理绝对是刚需。今年寒假又恰逢北京冬奥会开幕,如果有条件,我们可以带孩子去户外玩一些冰雪运动,用自己的行动为全世界的冬奥运动员加油。
除了冰雪运动,假期中我们还可以带着孩子多散步、多跳绳、多跑步、多游泳、多玩各种球类运动,全家每天保持一定时间的户外运动量。这不仅能帮孩子强身健体、保护视力,还能促进他们大脑更高效运转。
管理三
寒假涵盖了春节,家家户户都有一大堆家务要忙,此时小朋友们应该袖手旁观、坐享其成吗?
近年来劳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国家更是从教育方针上给出了纲领性指导意见,即《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特别提醒大家,走心的劳动是重要的育人手段。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尖上。”
春节期间的家务劳动正是让孩子们“手尖智慧”爆发的时候,帮着扫房子、贴对联、洗衣服、晾被子、包饺子、刷碗,都可以让孩子们更进一步体验到什么是家文化、节日文化。不必担心做家务会让孩子累着或者是耽误学习,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更何况家务劳动对孩子来说是一种让人格更丰盈的精神储蓄。
管理四
我们虽然要帮助孩子做假期管理,但有一个原则要注意,那就是给孩子留出闲暇时间,让孩子趁此时间去寻找他的兴趣和爱好,发现自己内心的声音。
曾有一个妈妈跟我咨询说,给小学二年级的女儿报了很多班,时间全排满了,结果发现孩子学习反而退步了,动不动就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这种状态特别像很多成年人形容的“灵魂跟不上脚步”。其实孩子更需要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平衡发展,如果说兢兢业业的学习时间表是工具理性,那发发呆、玩玩玩具、做做手工、看看闲书就属于价值理性活动,看起来不直接带来成绩,但它会影响孩子的成就动机,间接促进孩子发展。
管理五
寒假能不能让孩子尽情玩手机呢?当孩子跟我们说“就看一小会”,我们是否拒绝他们呢?手机管理确实不好做,尤其一些小朋友拿到手机后就变成深度沉迷状态,给手机容易要手机难。
那么假期怎么做好手机使用管理呢?首先,可以给孩子讲解一些新闻案例或者研究案例,让孩子感知到沉迷手机的危害;其次,当孩子提出要玩手机的时候,我们可以提出另一个替代性活动,而且是那种我们高质量陪伴他们的活动,比如一起去运动、一起去厨房做个美食,哪怕一起出去逛超市都可以。当孩子从现实世界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时,他转而就会放弃对虚拟世界获得快乐的依赖。
总之,“双减”后的寒假特别考验家庭教育的智慧,但同时也是一次让家庭教育质量产生质的飞跃的机会。
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过寒假,让寒假成为孩子长远蜕变加油站。
主讲人:陈苗苗
科技部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获得者。“童书育儿法”创建者。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中国人民大学传播学博士后。首都师范大学青年教育艺术研究所国内研究室主任,副教授。
今年寒假应该怎么规划?你有什么私人订制方案?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知心姐姐分享!倾听孩子的心声,关注家长的烦恼,欢迎阅读《知心姐姐》杂志,了解更多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的故事和常识。
编 辑 | 鲁 颖
谭心怡(湛江科技学院站)
插 图 | 稻荷前 小灰菜
校 对 | 黄颖慧
校 审 | 刘婉竹
编 审 | 祝 薇
值班编委 | 汤 杰
来 源 | 知心姐姐团队微信公众号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全国少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