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视察时深情地说,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抷热土一抷魂。回想过去的烽火岁月,金寨人民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我们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
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六安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要大力弘扬红色精神,进一步激发老区人民价值认同、情感认同、使命认同,继承发扬以永跟党走为主题、牺牲奉献为核心的红色精神,提炼弘扬大别山精神和淠史杭精神,构建红色基因传承高地。
同时,六安市委市政府决定全面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引领全市广大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红色传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开创老区人民幸福美好生活而奋斗。
传承红色传统
10月13日上午,一场“意外”的秋雨并未打乱1000余名少先队员的整齐阵容,六安市第三届少先队鼓号队竞赛活动如期举行。深秋时节,寒意阵阵,细雨丝丝,这样的天气无疑是对“祖国花朵”意志的一次考验。俯瞰现场,鼓号喧天,队员精神抖擞,充分展示出少先队员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
一位在场外助阵的“80后”家长激动地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鼓号响起的那一刻,仿佛自己也回到了少年时代,这样的仪式教育不能断,不仅对孩子、对家长都是一种红色教育,让我们不忘革命先辈的嘱托。”
为了深入开展红色传承主题实践活动,六安市以“五四”、“六一”、建队日等重大节日为契机,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放飞雏鹰梦想”系列主题实践活动。以红色教育为抓手,强化青少年思想引导,实施“领青春行动”。同时实施“育青春行动”,在县、区建设高标准的“青年之家”,为青年打造红色精神家园。
红色基因,是革命先辈用生命、心血、奉献而镌刻的不朽记忆,生生不息地流淌在六安人民的血脉之中和灵魂深处。六安市立足红色资源,着力讲好红色故事,组织专家、党史工作者,以《红色六安》、《六安红军时期故事》等党史材料为基础,深入走访调研,研讨皖西革命史,确定六安红军诞生、苏家埠战役、等重大历史事实为红色故事宣讲的主题。围绕主题,组织撰写《红色六安——革命摇篮》、《苏家埠战役》等故事文本,每篇4000字左右,语言通俗、贴近群众。
据六安市委宣传部负责人介绍,从新闻出版单位、市委党校等部门精心选拔宣讲人员,组成“红色六安”宣讲团,进行为期40多天的集中培训,自9月起赴辖区各县区开展巡回宣讲。
11月30日,六安市青少年红色基因传承首场报告会,邀请了六安市“红色六安”巡回宣讲团做报告,台下是全市500余名青少年。他们当中,也许鲜有人知家门口的水利工程——淠史杭工程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为治理淮河而实施的第一项特大民生工程,但是当他们得知修建该工程的土石可绕地球13圈时,无一不为先辈的革命意志与劳动智慧而喝彩。“现场几乎没有低头看手机的,每一个人都陷入历史的沉思中。”皖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同学说。
如今,六安年轻人中会讲“红色故事”的来越多,平日言谈中关于“红色”的话题越来越频繁。金寨县检察院青年女干警欧莉走访慰问一位老党员后有感而发,“坚守岗位,端正态度,敬畏历史,心系祖国,在金寨这片红色土地上传承红色基因,做一名合格党员,与人民、社会、国家共同进步,我们才不会沦为时代的看客、青春的过客。”
打造红色名片
六安是希望工程的发源地,1990年初,时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的李克强专程到金寨县南溪镇为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选址,并指出要开展我国第一个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的活动——希望工程。从此,数百万贫困孩子在希望工程的帮助下走进课堂,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2014年,金寨县希望小学建校25周年之际,师生代表于10月16日给李克强总理写了一封信,汇报学校发展情况。李克强总理在复信中写道,希望工程在很短时间里,汇聚起海内外四面八方的爱心涓流: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是建设社会最富感召力的道德力量。
六安以红色项目为纽带,深化爱心帮扶,实施“希望工程再提升行动”。推出了希望工程电脑教室、图书室、爱心包裹、余体校等一系列创新建设项目。还探索推出“找零捐赠”、慈善拍卖公益晚会、姚基金等创新帮扶项目;开展微心愿征集点燃红色希望,面向全市留守儿童贫困家庭,组织开展“微心愿”认领活动。
红色旅游是革命老区六安市的另一张重要名片。安徽省委常委、六安市委书记孙云飞提出,要以更加清晰的思路抓好红色旅游,坚持高站位谋划,高标准建设,高层次融合,提炼红色精神、深挖红色资源、打造红色亮点,推进红色文化与红色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努力将金寨县建设成全国一流的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基地,努力推动六安成为全国知名的红色旅游胜地,使红色文化催生更多生产力,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惠及更多人民群众。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在安徽六安,无论是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还是金寨县革命博物馆都地处城区中心,既是革命烈士的纪念地,也是市民休闲的广场,这在全国并不多见。人们在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时,也不忘缅怀革命先辈。特别是前来游玩的青少年,可以耳濡目染革命历史与红色故事,在寓教于乐中传承红色基因。
霍山县南岳山麓的红源广场,矗立着一尊4米高的白色大理石雕像,主人公为革命烈士舒传贤。1929年11月,他领导发动“六霍暴动”,是当时安徽学生运动、工人运动、农民运动、青年团组织的领导者。
作为舒传贤的第五代后人,青年企业家舒晓明每次路经此处,都会在烈士脚下驻足沉思片刻。“舒传贤是我爷爷的爷爷,那边英烈墙上还有一位舒圣保烈士也是我的先辈。”他自豪地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
如今,这位革命后人同样也为当地所熟知。在外人眼中,这个穷苦家庭出身的企业家是对自己特别“抠”的人,用的是过时的手机,平时不打牌、不抽烟、不喝酒,可是做起公益来比谁都大方:一口气为30名儿童购买了羽绒服;一下子为29名孩子垫付了生活费。舒晓明还牵头成立了当地首家公益组织“豆芽社”,会员数百人,长年开展捐助帮扶活动,已经为霍山、金寨、舒城等地贫困学子捐助40万元以上,仅舒晓明个人捐款已经超过30万元。
“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做对社会最有益的事情,这算是我们舒家代代相传的家训吧。”据舒晓明介绍,他刚刚捐了10万元,用于但家庙乡“舒传贤农民夜校”旧址的维修,工程即将收尾。“我想让更多人记住革命先辈们为我们今天的幸福所付出的牺牲,让他们身上的红色基因能够薪火相传、血脉永续,一代代传承下去。”
奉献精神既是志愿者精神的重要组织部分,更是六安红色精神的重要内容。为此,六安以红色精神为内涵,打造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实施“志青春行动”。开展创城志愿服务,探索志愿者参与红色旅游项目,打造红色名片。
建设红色家园
好不容易从大别山走出去的贫苦孩子童维新,在22岁这年作出了一个让亲朋有些意外的决定——重上大别山。
童维新的家在金寨县果子园乡,父母均有生理障碍,在亲戚、邻居的接济扶助下得以勉强度日。初中毕业后,他前往江苏打工,从基层做起,后来成为一家外企的高管,年薪数十万元。
“我一个人富了不算富,我是吃着百家饭长大的,父老乡亲还在过苦日子,我更希望能带动他们致富。”童维新力排众议,毅然决然地回到山清水秀的家乡,成立了生态养鸡专业合作社,发动周边村民一起养殖“山泉黑鸡”。
当年在上海召开的农交会上,“黑鸡”一炮打响,一只鸡卖到了500元,第二天就接到了8万元的订单。不过,从上海回来,童维新开始反思,如何帮助老乡把山里的“宝贝”卖到大城市,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为此,他联系当地的回乡大学生成立了“三个农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在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帮扶下,合作社逐渐发展成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的养殖基地,解决近200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带动了周边村及邻近乡(镇)近1500家农户发展生态黑鸡养殖,人均年收入增加1500元。公司继续加大投入力度,最终形成一条“生产基地+线下直销中心+线上电子商务”的新型农产品销售模式。
而童维新本人凭借这个项目获得了六安市首届青年创业大赛创业组冠军,有力地起到了创业示范效应,现在越来越多的返乡创业青年加入到公司的创业平台中来。
为了引导青年助力脱贫攻坚,实施“创青春行动”,六安为创业青年争取红色基金,落实对接皖北地区青年创业贷款财政贴息、大学生村官创业兴皖富民工程等扶持项目;动员各类志愿者参与扶贫识别、扶贫调研、助教调研、助教支医、创业引领等扶贫活动。此外,积极对接政府部门,整合资源,推进青年创新创业梦想小镇项目,完善六安青年创业园建设,为青年创业提供优惠政策,引导他们带动老区人民脱贫致富。
红色沃土,绿色发展。六安,这个革命圣地、红色故土、希望田野,正步履坚定、意气风发地走向幸福美好的未来。更让六安人民自信的是,这里的年轻人,革命的后代,正按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嘱托,把红色的基因代代相传。
来源:共青团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