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幼儿园即将迎来一批“新生宝宝”。
相信园长老师们都会发现,好像从招生交流的时候开始,家长对于孩子入园的疑问就始终没有间断过:
孩子们入园时都会哭吗?
幼儿园的饭菜怎么样?吃的好吗?
为啥上幼儿园后孩子更容易生病?
……
孩子哭的时间长短跟他的性格、家庭环境以及父母的态度、所做的准备是否充分等都有关系。
不哭的孩子是少数,一般都是刚开始的一周哭闹最厉害,孩子们都是哭着哭着就适应了,家长一定要坚持送,这样才会使孩子尽快适应。
其实孩子的心理没有想象中那么脆弱,大多数3岁以上的孩子都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即使他们在跟家长分开的那一瞬间,哭着喊着,可一旦家长离开后,他们大都就能很快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在幼儿园找到自己的好朋友。
新入园的孩子生病是正常现象,究其根本原因,一是孩子平时在家受到“很好”的照顾,二是孩子没有集体生活的经历,这导致他平时较少受到病原体的侵袭,身体的抵抗能力较差。
再加上季节因素和入园焦虑导致孩子情绪不好、喝水少、吃不好、睡不好等,致使他更加容易生病。
等孩子慢慢适应了幼儿园,生活变得规律了,再加上足够的户外活动,相信孩子的抵抗力也就增强了。
让孩子学会独立进餐是适应幼儿园环境的重要环节。
对于刚开始不会独立吃饭的孩子,老师会帮忙喂,同时也会教他们使用餐具和把饭吃干净的方法,慢慢地让孩子学会自己吃饭。
建议在家时家长也要配合老师,注意锻炼孩子独立进餐的能力,不要因为孩子吃的满桌满地都是饭菜,就不再让他们学着自己吃饭。
孩子刚入园,老师会提醒他们多喝水,幼儿园一般会有固定的喝水时间,但孩子渴了仍然可以随时喝水.
老师也会帮助接水并教孩子如何地正确地取放以及使用水杯,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孩子很快就会掌握独立喝水这个小本事了。
问:
孩子不会自己穿衣服
怎么办?
在幼儿园,对于年龄小一点的班级来说,重点就是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和独立品质。
如果遇到还不会穿衣服的孩子,前期老师都会帮忙,然后慢慢教会孩子自己穿脱衣服的方法与步骤,逐渐过渡到让孩子尝试着自己穿衣服。
刚入园孩子不肯午睡的原因是多样的,可能是在这之前就没有午睡的习惯;也有可能是害怕,不愿在陌生的地方睡觉。
通常老师都会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帮助孩子们解决午睡的问题。
比如老师会给孩子讲绘本故事,放轻柔的音乐等帮助不愿意午睡的孩子入睡,或是在活动室玩一会,孩子看到其他小朋友都睡了,感染之下自然也就习惯午睡了。
另外家长也可以给孩子带一个陪伴入睡的小玩偶,以减少孩子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感。
问:
孩子在幼儿园
不愿意说话怎么办?
在幼儿园面对不喜欢说话的孩子,老师会通过他们的喜好、眼神、肢体等判断孩子的需求。
比如给孩子提供选项来排除判断。
家长在家时也要鼓励孩子自信表达,可以设置一些小星星、小贴画之类的奖励机制,不可心急或过分强调孩子没礼貌等问题。
问:
孩子不想上幼儿园怎么办?
首先,家长需要知道,孩子不想上幼儿园是正常的现象,入园初期他们对幼儿园环境的不适应会产生分离焦虑。
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坚持送孩子上幼儿园,而且不要迟到,除非特殊情况,尽量不要给孩子请假。
其次,家长可以多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向孩子描述幼儿园好玩的游戏设施、同龄小朋友的快乐陪伴,让孩子期待上幼儿园。
入园的第一个月,放学后家长尽量不要问孩子的在园感受,让孩子自己“消化”分离焦虑带来的不适感。
孩子的性格特点不同,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也不一样。
孩子初入园,物理环境和小伙伴,对于孩子来说都是陌生的,而且孩子缺乏社会交往的经验,可能明明心理很想跟别人玩,但由于害羞或者不知道怎么表达,会产生孤独感,只顾自己玩。
幼儿园每天都会安排各种集体活动,为孩子创造尽可能多的同伴交往机会。
家长在家庭中不妨也多安排一些更多人参与的活动,比如带孩子去小朋友家里玩或者邀请小朋友来家里玩,让孩子尽快融入集体生活。
首先,老师会用心观察孩子的喜好,跟孩子聊他喜欢的话题;老师还会适当多和他接触,给他一个拥抱,冲他笑一笑,用眼神表示赞许,有意识地多跟他交流,帮他找几个好朋友等等。
通过多种方式建立孩子对教师的依赖感以及在幼儿园的安全感。
其次,老师还会有意识地向家长反馈孩子在园里的一些好的表现,通过家长反馈给孩子,使孩子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爱。
另外,家长在家也可以多跟孩子进行语言交流,鼓励孩子多说话,不断强化孩子表达的欲望。
首先,家长应了解两岁以前吃手不用管他。
两岁以后的吃手问题是由于触觉敏感、内心紧张造成的,要进行触觉训练,像游泳、玩土、水、沙子,夏天赤脚在沙地里玩,骑羊角球,做垫上运动,打滚,翻跟头等,多和小朋友接触。
其次,家长不要强化孩子这一行为,不要当着孩子谈论这个问题。
吃手现象发生时巧妙转移孩子注意力,给孩子一个玩具或请他帮个忙等方式,家长需要注意的是在和谐的生活环境中等待孩子的变化,绝对不能为此而呵斥孩子。
简单的问题家长可利用接送孩子的时间与老师当面沟通。
如果想详细沟通,建议家长提前联系老师,最好是约在幼儿离园之后的时间。
如果就是想了解孩子刚入园的细节情况,可以给老师留言,老师会在孩子午睡后抽空给发照片或视频,家长会很直观的看到孩子的在园情况。
因为老师平时要照看孩子,约老师晚上进行深入交流是不错的选择。
幼儿园的基本教学模式是游戏模式,这是最适合孩子的学习方式。
但孩子们玩游戏的过程,其实也是接受教育的过程。
例如,玩角色游戏,孩子模仿社会中的各种职业,比如:消防员、医生、售货员、公交车司机等,这便是对社会工作的初次接触,对孩子来说是对社会职业的一次认知。
幼儿园的课程是以游戏为基本形式,教学强调孩子的直接体验和操作,通过各种游戏和活动培养认知、运动、创新和社交等学习知识时必备的能力。
幼儿园的课程是围绕语言、健康、科学、社会、艺术五大领域的综合性课程,而且培养目标会渗透在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幼儿园里处处皆教育。
3-6岁是一个人心智发育最快的时期,这段时间内形成的习惯、性格对人有终身的影响,而幼儿园的教育,正是为了给孩子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 收获适应环境的能力
幼儿园就是一个小社会,孩子会体验到和家里完全不同的生活。
有些孩子到了陌生的地方就会不知所措,但游戏对于孩子却不陌生,在游戏中孩子可以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通过与小朋友之间的互动交流,会很快适应新环境带来的不适,体验在新环境的快乐。
? 收获生活自理的能力
孩子在家中一般会被各种“爱”包围着,但在幼儿园孩子要学会照顾自己,学会自己穿衣、用餐、洗漱、如厕等。
幼儿园帮助孩子在自主的路上缓缓前行,这是激发孩子学习愿望的必经之路。
? 收获良好的学习习惯
3-6岁,是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最佳时间,幼儿园会有针对性地去培养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并且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倾听的习惯、语言表达的习惯。
这些习惯也是孩子未来学习的最佳助力。
? 收获交往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园是孩子走出家庭后进入的第一个“小社会”。
孩子们跟同龄小朋友交往过程中逐渐学会怎样建立友情、怎样保持友谊,在集体生活中会和很多同龄小朋友一起生活和学习,难免会出现争端,这是让孩子学会处理社交问题的好时机。
老师会引导用正确的方式处理,帮助他们能够正确解决和他人的冲突。进而学会怎样与小朋友们友好的交往。
? 可以收获自我保护的能力
生活中有很多安全隐患和不安全因素,老师会用很多新颖的教学方法,包括实战演习等,让孩子寻找并认识周围的危险物品,以及遇到危险时如何求助、躲避,让孩子们积累一定的自我保护方法。
比如:知道运动时怎么避开、遇到陌生人的时候怎么应对、遇到地震、火灾怎么办等等。
所以,幼儿园教什么,不是由老师和家长决定的,而是由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决定的。
家长和老师能做的就是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给他们创建一个健康、安全、快乐成长的空间。
幼师梦:一个专注于为幼儿教育提供服务的公众号,每日分享实用教育教学资源(家教、育儿、环创、故事、教案、舞蹈、绘本、儿歌……)平台所有资源全部公益、公开。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