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随着新建园不断投入使用,一大批新任园长走上管理岗位。在这些新任园长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管理经验并不丰富的年轻人。他们有干劲、有激情、有创意,给幼儿园带来了活力,但在管理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如日常管理不规范、环境育人理念难落地、一日生活教育价值发挥不充分等。我以对几所新建园进行督导评估时的所见所闻为例,讨论其中的典型问题,并寻找科学的解法。
丛小燕
山东省威海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学前微主编,与100000+园长共成长
01/
进入一所幼儿园,首先要过“门卫关”。督导评估检查人员到一所园,保安逐一进行疫情防控各项检查,并按要求提示每位外来人员签到。这时,园长脸上露出一丝尴尬的表情,好像在纠结“来的都是领导,怎么好意思让签到呢?”看到园长迟疑的神情,保安也有些为难。好在检查人员对入园签到等程序非常了解,大家很自觉地在签到表上完成了信息录入,化解了园长和保安的尴尬与为难。
反思:幼儿园第一次迎接大的督导评估,园长非常重视,也很有压力,从入园签到这一再普通不过的细节就可见一斑。但是,如果因为迎接督导评估就在规章制度的执行上有所松动,管理就会带有随意性。首先,评估检查是面向全盘工作的,如果因为碍于面子而省略入园签到,反而暴露了管理漏洞。其次,园长对于签到工作态度不明,会干扰保安的履职尽责,也会降低园长在职工心中的公信力,影响日后的管理。
策略:破“情”立“理”
园长在日常管理中,难免会遇到需要在情理之间权衡的事。管理者的角色责任,决定了其不能沉陷于个人情感,而应从大局出发,做到权责分明。所以,任何随意的管理行为,都要让位于规章制度。这样做虽有一定的压力,但这是必须付出的一种管理成本。
所以,一位能突破“情感”界限,坚持原则并带头执行制度的园长,才能对内树立自己“理性”的领导权威,对外树立幼儿园的规范形象,这对于一名新任园长尤为重要。检查人员自觉签到的行为,对这位园长纠结的问题给出了明确答案,那就是破“情”立“理”,做一个目标感强、有原则的园长。
02/
变教师的环境为幼儿的环境
案例二:满墙的环创是为了谁
在一所新建园,墙面上贴着满满的成品制作的环创,有消防、食品、交通等各类安全教育内容,还有一些教师绘制的行为要求,如上下楼梯的注意事项等。这些环创占据了走廊两侧大部分的墙面。园长说:“刚入园幼儿的规则意识还没有建立起来,所以想利用公共空间营造一个丰富的环境,便于幼儿学习。幼儿园刚开园,到处空荡荡的,做些宣传板也可以装饰一下。”
反思:园长意识到环境的育人价值,期待用环境的教育功能影响幼儿,出发点是好的。但用一成不变的宣传画布置环境,能引发幼儿主动观察、探究和学习吗?通过对经过走廊的幼儿随机观察可以发现,极少有幼儿留意这些墙面,也未见他们交流讨论,园长期待的教育效果并未出现。可见,这些环创只是起到了装饰作用。从走廊的公共环境再到班级环境,亦是如此。装饰性的环境既浪费了资金,也错失了环境育人的良机。
策略:将环境还给幼儿
环境创设是幼儿园开展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环境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源自成人主观意愿的环境创设,未必是幼儿需要和感兴趣的。如何让环境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发挥作用呢?
首先,幼儿是环境的主人,园长要将环境创设的权利还给幼儿,引导教师最大化地放手。环创做什么,怎么做,用什么做,这些幼儿能决定的事就让他们自己决定,幼儿能做的事就让他们自己做。走路要注意什么?户外活动怎样保证安全?这些问题幼儿都有自己的答案,把幼儿的表征作品放到环境中,就为解决安全问题提供了最好的答案。同时,让幼儿忙起来,也解决了园长或教师忙的问题。这样创设出来的环境,才能引发幼儿主动关注并与之互动。
其次,环境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随着幼儿的学习与探究一点点“生长”出来的。现阶段幼儿关注什么?他们的已有经验是什么?探究了什么,发现了什么,获得了哪些新经验?……循着幼儿的学习轨迹,不断在墙面上呈现和丰富他们的学习故事与课程地图,这是一个动态的学习过程。所以,环境在一段时间内是要留白的,以便持续地为幼儿的学习提供展示空间,这样的环境才是鲜活的、有生命力的,才能真正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
最后,尽管学前教育经费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但价格不菲、固化、装饰性的环境仍然要谨慎投入。生活中常见、易操作、安全和可循环利用的低结构材料,不仅成本低,幼儿触手可及,更重要的是能起到满足幼儿操作和探究需要的作用。
03/
重视生活的教育价值
案例三:进餐环节有多重要
午餐时间我们依次进到小、中、大三个年龄班,看到了三种不同的场景。进到小班正逢教师在分餐,每个盘中的餐量都偏多,有的幼儿还没开始吃就说“吃不了”。进入中班,幼儿已经吃了一半,餐桌上饭粒很多,地上也撒了不少。到了大班,多数幼儿已经吃完了,但是餐盘里仍有很多饭菜。
反思:这是一所非常“年轻”的幼儿园,从园长到教师,平均年龄不到30岁。除了保育员和个别教师,多数人没有结婚更没有做父母的经验。这种年龄结构的教师团队,极易忽略生活的教育价值。研讨期间,我分享了进餐环节所见的场景,引发大家思考其中的问题。进餐是每天都要进行三次的美好事情,为什么会出现幼儿食欲不佳、进餐习惯不好、饭菜浪费严重的问题?如何改变?
策略:充分挖掘进餐环节的教育价值
好的教育就是好的生活。首先,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里找答案——要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与卫生。其次,罗列进餐环节的问题,结合三个年龄段幼儿的特点一一破解。小班幼儿本来食量就偏小,一次盛满会给幼儿造成心理压力,影响食欲,可以改为一次少盛、多次加量的方式。3—6岁幼儿精细动作发育不完善,就餐时“一手扶盘、一手拿筷(勺)”“一口饭一口菜”等提醒不可少。同时,针对剩余饭菜过多的情况,园长、保健医和餐厨人员要进行科学的带量食谱营养计算,合理配餐,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同时,可以开展自主取餐活动,给幼儿提供自我服务和为他人服务的机会,让进餐这件小事,成为幼儿生活中有意义的大事。
新任园长要做好管理这门功课,要有将规章制度的执行融入日常的意识和能力,要有将创设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生长式”环境与课程建设相统整的理念和能力,要有珍视生活和游戏独特价值的专业认知与实践态度。从问题中寻找思路,从思路中研讨方法,在“破”与“立”中思悟管理的内涵与意义。
特别说明 :
《学前微主编》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更多精彩内容
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