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演说家”,他们用简单的语言、纯真的视角表达着自己认知下的世界。《一心课堂 口才表演》引领孩子获得:
一个拥有丰富知识的头脑;
一种能够妙语连珠的才能;
一份敢于表现自我的勇气;
一段充实快乐的童年时光。
《 谜 语 》
(第2册第17课)
课文内容:
一个小姑娘,坐在水中央。
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
谜底:荷花
活动目标:
◆ 乐意参加猜谜活动。
◆ 掌握谜语的特点,并尝试根据谜面猜出谜底。
◆ 能进行有关f的正音训练:粉。
活动准备:
◆ 教师手绘池塘图,并用卡纸制作一朵美丽的荷花、一只小蜻蜓、几片荷叶。
◆ 事先在教室里放置一些红色和绿色的物品。
◆ 《荷塘月色》的音乐。
◆ 配套光盘,配套卡片。
活动过程:
◆ 基本功训练:眼神操。
教师手持太阳花,请幼儿用眼睛看着花,太阳花向左摆动,眼睛就向左看;太阳花向右摆动,眼睛就向右看;太阳花转一个圈,小眼睛也跟着转一个圈。(要求幼儿的脖子不动,只动眼珠)
导入活动:
◆ 教师播放《荷塘月色》的音乐,然后跟着音乐在手绘的池塘图上自由进行表演,吸引幼儿兴趣。
◆ 猜谜语,熟悉谜语内容。
教师朗诵谜语,请幼儿仔细倾听。
通过提问引导幼儿猜出谜底:
一个小姑娘,坐在哪里?(水中央)
她穿着什么样子的衣服?(粉红衫)
这个小姑娘还可以坐在哪里呢?(绿船上)绿船是什么呢?(荷叶)你们猜猜谜底是什么呢?(荷花)
播放配套光盘,请幼儿跟读。注意引导幼儿进行正音训练:粉。
请幼儿朗诵这首谜语。
游戏活动:
◆ 教师播放《荷塘月色》,带领幼儿模仿荷花的动作进行舞蹈。
◆ 识字游戏
活动延伸:
◆ 教师收集一些简单的谜语,让幼儿猜一猜。
我们一起跟着视频学表演吧!
《 啊呜啊呜老虎 》
(第4册第18课)
课文内容:
一只小老虎跑进城里来了,
它东看看,西看看,
突然哭了起来。
大家问小老虎:
“你为什么哭啊?”
小老虎指着自己的大嘴巴,
只会说:“啊呜,啊呜!”
小猴子说:“小老虎一定是饿了。”
它拿出大桃子请小老虎吃,
可是小老虎摇了摇头。
小猫请小老虎吃鱼,
小老虎又摇摇头。
小山羊请小老虎吃青草,
小老虎还是摇摇头。
小象请小老虎吃香蕉,
小老虎也不吃。
这时候,
小狗给小老虎端来了几个包子。
啊呜,啊呜!
小老虎大口地吃着肉包子。
小老虎的肚子吃得圆滚滚。
“哇——哇——”,它又哭了。
原来,小老虎想回家了。
大家陪着小老虎走出城,
把它送回乡下的家。
虎妈妈看到小老虎回来了,
真高兴呀。
活动目标:
◆ 乐意倾听故事,并愿意积极进行思考。
◆ 理解故事内容,尝试有感情地朗读故事并进行表演。
◆ 能进行有关ch的正音训练:城、出。
活动准备:
◆ 配套头饰,配套光盘,配套卡片。
活动过程:
◆ 基本功训练:面部表情训练。
教师请个别幼儿模仿吃到酸、甜、苦、辣味食物的表情,其他幼儿猜一猜模仿的幼儿可能吃到了什么味道的食物。
◆ 导入活动:
谈话导入:你们见过老虎吗?你们怕老虎吗?老师今天带来一个故事,故事里的老虎可是一点都不让人害怕哦!一起来看看吧!
◆ 欣赏故事,理解故事。
播放配套光盘,请幼儿欣赏故事。
提问互动:
小老虎跑进城里来,东看看,西看看,突然怎么了?
大家是怎么问小老虎的?小老虎是怎么回答的?它只会说什么?
小猴子拿出什么给小老虎?小老虎收下了吗?
小猫请小老虎吃什么?小老虎收下了吗?
小山羊请小老虎吃什么?小老虎收下了吗?
小象请小老虎吃什么?小老虎收下了吗?
小狗给小老虎端来了什么?它吃了吗?
可是它怎么又哭了呢?
小伙伴们是怎么做的?
如果你是小老虎,你有什么感受呢?你会对小伙伴们说什么?(启发幼儿进行思考,然后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师带领幼儿有感情地朗读故事,注意进行正音训练:城、出,引导幼儿正确发翘舌音“ch”。
游戏活动:
◆ 故事表演。
给幼儿分别戴上小老虎、小猴子、小猫、小山羊、小象、小狗、虎妈妈的头饰,让他们根据教师的口述进行表演,幼儿可自编对话。
◆ 识字游戏。
教师出示“香蕉”和“包子”的字卡,先带领幼儿认读,然后进行识字游戏:请幼儿根据教师的提示拿相应的字卡,例如教师说“香蕉”,就请幼儿找出相应的字卡。
活动延伸:
◆ 经验迁移:小朋友们在伤心的时候能不能像小老虎一样,只说“啊呜啊呜”呢?你们应该怎么做?
我们一起跟着视频学表演吧!
《 小兔拾豆 》
(第6册第15课)
课文内容:
小兔去拾豆,
拎着小网兜。
松鼠劝它换个兜,
小兔不听摇摇头。
上面往里装,
下边往外漏。
太阳落山往家走,
回家一看空兜兜。
活动目标:
◆ 感受绕口令的节奏和韵律。
◆ 知道做错了事要及时改正。
◆ 能进行有关ou的正音训练:豆、兜、头、漏、走。
活动准备:
◆ 课前准备一些塑料袋、布袋等,藏在教室的各个角落里。
◆ 自制识字魔方:把三张“树林”的字卡和三张“跑步”的字卡分别贴在正方体盒子的六个面上。
◆ 配套光盘,配套卡片。
活动过程:
◆ 基本功训练:舌操练习。
第一节:顶舌练习。舌尖放在牙齿背后,再向嘴外慢慢伸,伸得越长越好,然后迅速收回。
第二节:伸舌练习。舌头放平后,再向嘴外迅速伸出,迅速收回。
第三节:勾舌练习。舌尖抵住上齿龈,舔着上颚往后勾,但不要把舌系带扯疼,然后用舌尖舔着上颚慢慢放回齿后。
第四节:卷舌练习。舌头的两边向舌中间卷成筒状后,再向嘴外吐出,一伸一进。
第五节:打响练习。舌头贴上颚,由外向里吸舌头,发出“哒哒”响声。
导入活动:
◆ 教师谈话导入:小朋友们表现得真不错!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绕口令,叫《小兔拾豆》,一起来听听吧!
◆ 欣赏绕口令,理解绕口令,朗诵绕口令。
播放配套光盘,请幼儿仔细倾听。
提问与互动:
小兔去拾豆,拎着什么?(小网兜)
松鼠劝它什么?(换个兜)小兔听了吗?(小兔不听摇摇头)
上面往里装,下面怎么样?(往外漏)
太阳落山往家走,回家一看怎么了?(回家一看空兜兜)
你们觉得小兔一开始该不该听小松鼠的劝告呢?为什么(请幼儿思考后回答)
小结:小兔不听松鼠的劝告,还继续用网兜,所以拾来的豆豆都漏了,如果它发现自己做错了事能及时改正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了。小朋友们如果发现自己做错了事应该怎么做呢?(请幼儿回答)
教师播放配套光盘,请幼儿跟读绕口令。
教师把绕口令里出现的“豆”“兜”“头”“漏”“走”都读出来,引导幼儿进行正音练习,要求幼儿正确发“ou”的音。
引导幼儿用调皮的语气朗读绕口令。
让幼儿分组进行练习。
游戏活动:
◆ 帮助小兔找兜兜。
◆ 识字游戏:魔方游戏。
教师出示“豆”和“网”的字卡,先带领幼儿进行认读,然后进行识字游戏:出示识字魔方,把魔方抛向空中,魔方落地后,请幼儿大声说出正面朝上的那一面上是什么字。
活动延伸:
◆ 播放配套光盘,让幼儿欣赏相关的真人表演。
◆ 引导幼儿拿着小快板,一边打节奏一边说绕口令。
我们一起跟着视频学表演吧!
《 松鼠的尾巴 》
(第8册第17课)
课文内容:
一只小松鼠,
尾巴毛茸茸,
用它当椅子,
树上来坐坐;
用它当拖把,
地上来拖拖;
用它当跳伞,
安全又平稳;
用它当围巾,
漂亮又暖和。
活动目标:
◆ 感受儿歌中松鼠的可爱。
◆ 通过儿歌,了解松鼠尾巴的特点。
◆ 能进行有关ong的正音训练:松、茸。
活动准备:
◆ 小松鼠的头饰,用卡纸制作一个松鼠的尾巴并让一名幼儿扮演小松鼠。
◆ 配套光盘,配套卡片。
活动过程:
◆ 基本功训练:唇操练习。
双唇闭紧后向前噘起,然后向左歪、向右歪、向上抬、向下压。然后循环,反复进行练习。
导入活动:
◆ 谜语导入:尾巴像个降落伞,整天爱往树上窜,你要捉住把它拴,再不让它进大山。
◆ 欣赏儿歌,理解儿歌,朗读儿歌。
播放配套光盘,请幼儿认真倾听。
提问与互动:
一只小松鼠,尾巴是什么样子的?(毛茸茸的)
把它当什么?坐在哪里?
还把它当什么?(当拖把,地上来拖拖)
用它当什么,安全又平稳?
用它当什么,漂亮又暖和?
小松鼠把尾巴都当成了什么呢?请你说一说。
你觉得它的尾巴作用大吗?
教师带领幼儿朗读儿歌,并进行正音练习:松、茸,引导幼儿正确发“ong”的音。
播放配套光盘,请幼儿跟读,等他们熟悉后,引导他们用可爱的语气朗读儿歌,注意开口扬声、字正腔圆。
请幼儿分组进行朗读练习。
游戏活动:
◆ 请幼儿戴上小松鼠头饰和尾巴,一边念儿歌,一边用尾巴做相应的动作。
教师还可以播放配套光盘,让幼儿根据视频中的真人表演来学做动作。
◆ 识字游戏。
教师出示“毛茸茸”“跳伞”“围巾”的字卡,先带幼儿认读,然后进行识字游戏:地面上用粉笔画三个大圈,然后把这三个字卡分别放在圆圈里,请幼儿根据指令跳进相应的圆圈中,看谁站得又快又对。注:每次游戏人数不超过三人。
活动延伸:
◆ 请幼儿想一想小松鼠的尾巴还可以做哪些有趣的事情,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我们一起跟着视频学表演吧!
识别下图二维码,选择第17课观看视频
需要学习更多幼师资源,请记得关注我们哦
↓↓↓↓↓↓↓↓↓↓
扫码关注我们
喜欢本篇内容请给我们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