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长是幼儿园全面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参与者,是一所幼儿园的灵魂。如何寻找突破口,充分发挥班子的职能,使幼儿园保教管理工作有序地进行,是园长的要务之一。以下是一位资深园长的四大教学管理策略的分享,一起来学习吧!
认同:让每一个教师形成共同愿景
斯霍姆林斯基说过: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
在幼儿园管理工作中,求得教师的认同,构建共同愿景是首要任务。
只有努力方向一致,才能使全园教职工把执行变为自发、自觉的行为。
因此,在制定幼儿园自主发展规划、形成课程方案等时,要发动全体教师参与规划方案,人人投入、个个参与。
确立以幼儿发展为本、家长需要为本、教师成长为本的“民主、和谐、人文、创新”的办园理念。
明确幼儿园课程发展愿景,即具有生态性、整合性、渗透性、体验性、融合环保教育的园本化课程。
使大家在工作中能够积极参与、互相合作,充满创新的激情。
落实:让教师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
课程理念向行为的转化的有效途径是教育教学的实践。在将共同愿景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须努力做到:规范、民主、支持。
规范:
在教学管理中,“有序”“规范”是十分必要的。
因此,可以构建一系列教学常规管理指引,如:教师一日工作操作常规、班级课程化环境创设要求、班级各类计划要求、各类活动质量评价表(生活、运动、游戏、学习)、户外运动场地安排表、室内专用游戏室安排表、幼儿一日作息安排表等等,使教师们明确一日教学工作的方向。
民主:
提倡在规范基础上的民主。
如:幼儿一日作息时间表的安排,既把握“四类活动的平衡”和“特色活动与共同性活动的平衡”,又允许教师根据班级主题活动的开展作弹性调整,赋予教师合理的自主权(改变统一的专时专用的硬性规定,鼓励教师根据主题活动的需要,弹性调整)。
支持:
这里的“支持”是指支持和指导教师规范一日活动行为。
在支持中,要努力做到“实”(常规管理不搞花架子,靠一点一滴去做、去落实)和“细”(即细化管理,把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各个细节落到实处)。
关注:让教师注重每一个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
在具体指导中,关注细节,引导教师把握教学中的随机应变教育,关注幼儿个别能力差异等,使细节问题转化为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亮点。
如:在园长和副园长随堂听课中,采用有针对性的反馈和评价,有针对新教师的共同性评价、骨干教师的引领性评价、个体发展的个别性评价等,不断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优化教学管理。
细节的关注优化了教学过程,促进了教师成长。
反思:让管理更加有效。
教育专家黄琼说过,教师要善于归纳、梳理、提升,每一次的归纳、梳理、提升,都会让你的孩子又聪明一次。
那么我们的教学管理工作,也需要不断去归纳梳理和提升,每一次的提升也都会让教师更聪明,更睿智,并逐步养成反思每月工作的习惯。
文章图文来自网络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点小花花,让他们知道你“在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