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孩子为什么在家、在园表现不一样?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孩子为什么在家、在园表现不一样?-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孩子为什么在家、在园表现不一样?-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讲师简介:郝春雪

新梦想天佑幼儿园优秀教师;毕业于扎兰屯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多年幼儿教育经验。

      感谢北京优畅的邀请,我是新梦想天佑幼儿园的蕾蕾老师,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话题,是孩子为什么在家在园表现不一样?


       文文在家比幼儿园积极,晚上离园时,老师对文文的妈妈说,文文太内向了,在幼儿园不跟其他小朋友玩,老师提问他总是低着头不说话,我们应该想办法让文文变得活泼开朗一些,妈妈说您说的这个问题,我已经发现了,他并不内向,跟大人说起话来,伶牙俐齿的,可一到外面就不言不语的看到别的孩子有说有笑,我的心里即着急,又气恼,觉得孩子的表现让我,很没面子,例二,甜甜在幼儿园比在家积极,奶奶来接甜甜回家了,甜甜不愿意走,拉着奶奶看墙上心得的一颗亮星星,这是今天他用自己独立吃饭的好行为挣的奶奶趁机教育说,在家里也自己吃饭,不让奶奶喂才是好孩子,甜甜点了点头,可是回到家以后,奶奶不喂甜甜,她就一口饭也不吃,奶奶说你不自己吃饭,就告诉老师,把亮星星摘掉,甜甜哭了,这下喂他也不吃了,奶奶即为难,也后悔。


       孩子在家在园表现不一样的现象很普遍,宝宝在家在园表现不一样,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这是孩子根据环境变化自然选择的结果,但是良好的行为方式需要在各种场合进行到底,否则宝宝在一个场合是一套行为方式,在另一个场合是另一套行为方式,孩子不易内化成受益终身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孩子家园协调发展的四个步骤。


第一步,列清单了解孩子的形象,家长与幼儿园老师充分沟通,家庭成员之间也相互交流,列出一个清单,全面盘点宝宝在家在园的不同表现,例如在生活方面,可以从吃饭喝水睡觉,如厕穿衣,洗手漱口等各个环节,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出宝宝园再加的行为方法,紧吃饭,这一项生活方式还可以,从餐前餐后卫生独立与依赖是否偏食?进餐情绪,端碗拿勺等项目进行更加详细的调查与统计,在游戏方面,可以从爱好运动量规则灵活性同伴交往玩法等角度列出清单,在学习方面,可以从兴趣注意力倾听和应答,坚持性以及语言绘画,手工科学等方面了解孩子……可别小看了这一调查工作,您的收获将会很大,如果妈妈完整细致的做一遍,您将对宝宝有着更加丰富深入的了解,从中发现宝宝的优点,缺点和特点为优化宝宝的行为习惯提供最真实可靠的依据,另外,作为过来人,爸爸妈妈都知道童年记忆的遗憾,就是缺乏精彩的细节,如果这项调查用某种方式保存下来,将是宝宝成长中一件珍贵的文物。


第二步,对各种表现做换位价值判断,这一步主要是说把宝宝在家的某些行为方式放在幼儿园里,或者把幼儿园里的某些行为方式放在家里,他们将是适宜的,还是不适宜的,如果事宜说明宝宝获得了,在家再园都通吃的良好行为方式。坚持这种行为就将收获一个习惯,坚持这个习惯就将收获一种性格,坚持这种性格就将收获一种命运,经过换位判断,您发现孩子在某一场合的行为方式不是用另一个场合,就需要改善宝宝的行为方式了,否则孩子可能会遇到一些大大小小的困难,影响宝宝的适应能力和快乐情绪,当然也会牵动妈妈细腻的爱心和敏感的神经。


第三步为,双价性痛苦,做情绪调节,做完调查和判断,妈妈先做情绪调试,多一点从容,少一点急躁,雯雯的妈妈,一看到别的孩子有说有笑,而文文不言不语的心里,即着急又气孬,甚至觉得孩子的表现让他很没面子,而这种心态会妨碍她接纳孩子的现状,容易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如果妈妈很快走出这种情绪还好,否则将使孩子体验到一种双价行痛苦所以对宝宝成长中遇到的正常问题,妈妈要先把于事无补的情绪放在一边,积极投入到建设性的教育方案之中。


那我们解释一下双价性痛苦,心理学研究发现,父母虽然是宝宝最亲近和最依恋的人,但如果父母的要求让他感到特别困难和痛苦,他会对父母产生内心的怨气,可是他知道喜欢父母的孩子是好孩子,不喜欢父母的孩子,不是好孩子,为了做一个好孩子,他就把自己分成两半,喜欢父母的自己和不喜欢父母的自己,并把后者潜伏在心灵的某个角落,暂时消除双价性痛苦的体验,已获得心理平衡研究结果提醒家长,早期生活经验中过多采取这种心理机制的孩子,而长大后出现分离性人格有一定的相关性。


第四步,积极寻找家园共育方法,在交谈中提高宝宝的认知水平,促进它迁移自己适宜的行为方式,雯雯的妈妈,可以用具体的事例表扬宝宝在家,你哪些话说得好?这些问题回答的好,能讲哪些小故事,并鼓励文文在幼儿园里也这样做,晚上接孩子的时候问问宝宝跟谁说话了,说什么话了,当然妈妈要和老师协调好,请他在幼儿园表扬文文在家里的好表现,并给雯雯大胆说话的机会,渐渐的孩子就明白了,大胆说话是值得嘉奖的行为方式,妈妈和老师的表扬鼓励也增强了他的自信心,慢慢的文文在家里的良好行为方式迁移到幼儿园了。


树立幼儿园的威信,但是不吓唬孩子,教育宝宝的方法要以正面示范和鼓励为主,甜甜的奶奶,可以这样与甜甜交流,你在幼儿园的那颗星星是怎么得的?宝宝会说出是因为自己吃饭表现好,奶奶进一步激励他,你想不想再得一颗比其他小朋友多?宝宝渴望荣誉的心情被激发出来,以后奶奶接着神秘的说你今天自己把饭吃了,明天早上告诉老师,再奖励一颗小星星,你不就比其他小朋友多一颗了?吓唬会使孩子陷入可怕的幻想中,他对可怕后果的关注将超过对事物本身的关注,虽然有时这种方法可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属于不健康的教育方式,吃这一招的孩子总是依赖外界的表扬和批评,不容易内化为自己的行为规则,不吃这一招的孩子则容易倾向于否定一切,以致软硬不吃,所以下火作为教育宝宝的下下策,尽量不用为好,不要总是停留在说的层面,当宝宝家园不一样的时候,不要当着宝宝的面说太多,他的消极行为,一方面2到5岁的宝宝正处于心理反抗期,越是家长不让他做的事情,他越要做另一方面,妈妈总是,唠叨而不采取改善宝宝行为方式的举措,就相当于接纳了他的消极行为,例如有的妈妈反复说我家孩子精神特别好,不喜欢在幼儿园睡觉,那怎么办?这给宝宝传递的信息是,虽然妈妈有改变我的想法,但是没有作法,所以在幼儿园不睡觉也没什么,而且宝宝会见得对这个信息产生听觉疲劳,不再敏感,所以妈妈发现宝宝行为方式,不一致,不要总是停留在说的层面,要积极想办法,并与幼儿园老师采取一致的行动,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感谢您的聆听,如果您喜欢我的分享,请动手分享给更多的朋友,一起进步,关注欢妈讲幼教。



课程回顾

孩子为什么在家、在园表现不一样?-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孩子为什么在家、在园表现不一样?-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专业幼教领域知识分享

依托北京优畅资源平台

汇聚全国优秀教育专家

百家幼教大咖推荐的教育经典

众多家长与园长口碑铸就品牌

助力年轻教师快速成长

孩子为什么在家、在园表现不一样?-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瑾姐幼儿学堂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孩子为什么在家、在园表现不一样?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