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教育厅精心指导下,我市努力推进学前教育爬坡过坎,截至2020年底,全市在园幼儿37697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2.4%,普惠园覆盖率94.23%,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2.84%。
???一、主要工作措施
?(一)夯实保障基础,不断增强发展动能。
一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市委将学前教育机制不优、办园质量不高、资源供给不足问题,纳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项治理。市委深改组研究部署学前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增强办学活力。
二是加大财政经费投入。2020年,全市学前教育财政经费投入1.24亿元,占教育财政经费总投入的4.65%。自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全市累计财政经费投入3.86亿元,年均增长24.5%。
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市为公办园调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184名,合计使用编制637个。严把教师质量关,幼儿专任教师持证率达90%。
??(二)优化资源供给,不断提升普及普惠水平。
一是加快公办园建设。市政府将主城区公办园建设列为年度民生实事,全年累计新建改扩建公办园16所,新增学位3410个。
二是扶持规范民办普惠园发展。对102所普惠性民办园动态管理,2020年兑现财政生均奖补资金350.49万元,其中110万元提前发放。
三是构建小区配套园治理长效机制。出台《池州市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移交管理办法》,在同步规划、同步建设、首期交付的基础上,明确房产开发企业按标准完成装修后交付。
??(三)提升保教质量,持续推进内涵发展。
一是推动克服“小学化”专项治理。以省市一类园创建引领保教质量提升,省市一类园所数占比为18%,全面推行以游戏为基本保育教育活动,2019年全省5个幼儿园游戏案例荣获教育部优秀奖,其中我市2个。
二是持续开展薄弱园帮扶。统筹安排29所优质园牵头帮扶60所乡镇中心园和民办园,整体提升保教质量。全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对池州此项工作给予肯定。
三是合力推进无证园治理。联合七个市直部门,按照四个“一批”,稳妥推进无证园治理,颁发办园许可2个,取缔17个,在园幼儿较2019年减少66.6%。
???(四)改革创新公办园体制机制,激发办园活力。
一是采取一个集团办园,破解公办园事业单位编制数受限问题。整合隶属市教体局的市直机关幼儿园和隶属市妇联的市实验幼儿园,于2020年秋季组建市直幼儿教育集团。
二是实行一个机构管理,破解公办园管理体制问题。集团采取教师选聘、教学管理、绩效考核、财务管理、后勤保障“五统一”管理模式。
三是教师一种身份教学,破解公办幼儿教师编制不足问题。按照“淡化身份、按岗定薪、绩效取酬”原则,打通编制外聘用人员职级和职务晋升通道,创新人事管理。
四是财政一个标准补助,逐步完善经费运行保障机制。按照综合预算、动态调整、强化绩效的原则,财政暂按年生均每4200元补助标准核定经费,统筹用于幼教集团基本支出。
???二、下一步工作
一是优化学前教育资源布局。今年计划新建改扩建公办园9所,启用小区配套园5所,累计增加公办园学位3375个。
二是整体提升保教质量。实施保教质量整县帮扶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到2023年省市一类园所数占比达30%、在园幼儿占比达50%。
三是逐步完善办园成本分担机制。逐步构建“政府适当投入、家庭合理分担”的学前教育运行保障机制。
四是推进公办园机制创新改革。完善市直幼儿教育集团管理运行机制,着力打造具有池州特色的幼儿教育模式。
时间:2021-02-04
来源:安徽省教育厅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部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