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流逝
不知不觉间
又要到一年一度的双十一了
快来全景数学
不用买买买
也不会被撒一把狗粮
是不是有点小鸡冻
别急,
看完下面这些
更会超出你的想象
在《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到“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所以在日常的生活、区角活动、户外时,教师也要多挖掘有用、有趣的话题开展图表活动,增加幼儿参与图表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制作图表的能力。
图表
泛指数据分析与概率、统计与概率,可直观展示统计信息属性(时间性、数量性等),对知识挖掘和信息直观生动感受起关键作用的图形结构,是一种很好的将对象属性数据直观、形象地“可视化”的手段。
开展图表活动的意义
1幼儿做图表活动,能回答那些答案不明显、不直接的问题
8月份过生日的小朋友最多
我们和幼儿一起做图表活动,核心目的是让幼儿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有的解决方案不是显而易见或者预设好的。
比如这个月班里出勤情况如何?哪天来的人多?哪天来的人少?超过25人的有几天?这些问题不可能马上得到答案,所以就可以开展图表活动得到答案。
再如阶段4《生日图表》的活动中,孩子们要想知道全班每月过生日的有几人,这个问题也不好马上说出答案,需要进行数据收集、整理,最后通过图表的形式生成结果。
2图表活动关系到数与运算、测量和代数
开心来园的有7人,不开心来园的有3人,开心的比不开心的多4人
开展图表活动时,不是单纯的只进行图表制作,每个图表活动都和数与运算、测量和代数联系紧密。
比如:阶段1《我的心情》的活动,孩子们可以通过制作好的图表看出:今天开心来园的有几人,不开心的有几人,开心的比不开心的多几人?通过回答这些问题,计数数量,比较数量的多少。
所以参与数据收集、整理、发现并回答问题这些环节,能激发幼儿计数、运算、测量的能力。
3进行图表活动,能提升幼儿进行“数学谈话”和思考的能力
讨论图表信息
每次图表活动开展到最后,都会生成各种各样的图表,如统计表、统计图、调查表等。那么,生成图表后,老师会引导孩子们讨论图表呈现出的信息,发现并解答问题。
比如:阶段6《调查与图表》的活动,幼儿集体合作制作了调查表,又根据调查表呈现出的数据完成了自己的统计图,这一过程中,幼儿要思考调查表中呈现的数据怎样表现在统计图中,而每个幼儿的统计图呈现方式可能都不同,孩子们相互观察后,会讨论每个种类的数量是多少,多多少,少多少、分享自己记录的符号等。这一过程能够激发孩子们进行数学思考、谈话和学习的能力。
图表活动的内容
在《3-6儿童学习发展与指南》数学认知的领域中,明确提出了对数据分析能力的要求:“能用简单的记录表、统计图等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3~6岁幼儿进行图表活动,一般包含数据收集与分析和概率。
数据收集和分析
数据收集和分析一般是从提问开始的,为了了解某事物,搞清楚某个问题。当需要了解某事物时,收集信息是一个好的方法。收集完信息后,再从各个方面分析研究这些信息(数据),从而了解某事物,搞清楚某个问题。
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核心就是数据本身,那么,在实际生活中有些是已有的数据,可以看到或提取到信息的,比如我们班益智区的玩具数量最多的是什么?已经可以看到玩具,可以计数数量;再如小朋友的身高、体重,通过体检单可以看到数值等。
但生活中还有些是未知的数据,需要收集才能得到信息的,比如,我们班小朋友最喜欢的水果是什么?星期天小朋友去的最多的地方是哪里?这些问题必须经过一番数据收集。
因为3~6岁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是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渐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所以对于已有数据的整理是进行图表活动的基础。
幼儿学习图表活动的年龄特点
3~6岁幼儿进行数据收集与分析的活动,根据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不同,进行的图表活动内容有一定的层次。
3~4岁:幼儿能初步了解图表,参与制作实物图表活动,并用给定的标识表达自己的选择。
4~5岁:幼儿尝试装饰、绘制代表自己的标记,并参与制作实物图表,理解实物图表可以转换成纸质图表,建立实物与纸质图表的关联。
5~6岁:幼儿尝试自己抛出话题、开展调查、制作简单的图表。
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不同,创设不同的环境,让幼儿参与图表活动。
好了,话不多说,赶紧上福利!
时间:11月8日晚8:00
地点:全景数学直播大讲堂第4讲
图表,探索数据与概率的秘密
吴去贫
报名方式
方法一:
识别二维码,和专家一起打Call
方法二:
点击,报名参加
全景数学专家讲堂往期回顾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东方之星学前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