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渐暖
草长莺飞
在方寸之地
与种植相遇
共赴一场自然之旅
幼儿对自然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与眷恋。清新的空气、和煦的阳光是幼儿的营养,飞舞的蝴蝶、绚烂的花朵会引发他们的无限遐想……
自然角、种植地是大自然的缩影,方寸之地蕴含了多领域的教育价值。幼儿园种养殖活动,可以让孩子们从中体验自然之爱,获得丰富多元的经验,学习使用工具,自主表征、激发合作……
春天是万物萌发的季节,种植地或自然角成了孩子们感受春天,探索自然的基地,充满浓浓的季节感。植物本身不会产生活动,需要老师们深入思考。就此,教师们展开了一系列深度研讨,从年龄目标、核心价值、经验建构等方面分析审议,优化方案,以实现让幼儿透过小视角,看见大世界。
// 集中学习,拓思路
”
保教主任沙裕燕做《立足儿童,研学自然》的专题培训,帮助教师拓宽思路,引发关于“不同年龄适宜哪些种养殖品种?”“如何引导不同年龄段幼儿在操作体验中认识自然、探索动植物生长变化?”“如何支持幼儿观察、照料、管理动植物?”“如何在探索自然科学时感受和欣赏美?”等问题的思考。
/////////
// 小组研讨,精操作
”
教师们以小组为单位,采用绘制思维导图的形式,从空间布局、规则制定、工具提供、墙面表征、幼儿观察记录等方面展开深度审议,通过活动预设,帮助教师们丰富各年龄段种养殖活动的策略。
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一颗创造的种子,好奇是它成长的驱动力。《3-6岁儿童发展与指南》也提出:“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教师们秉持“原生态、全参与、游戏化、多形式”等理念,把握好年龄特点和关键经验,观察、支持、评价幼儿的行为,从“细微”处生发,让儿童的学习充满无限可能。
袋袋里的春天
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风里。
春天在粉粉的桃花里。
春天在绿绿的嫩芽里。
我要把春天装进口袋里。
装土、播种、浇水……
还要插上一个小标记。
种子、种子快快发芽吧!
豆豆发芽记
我们有好多种豆豆,
红豆、绿豆、黄豆,
它们要种在哪里呢?
种在泥土里,
种在水里,
藏在潮湿的餐巾纸里,
谁会先发芽呢?
护苗行动
金铃子发芽了,苗苗很小,
有时候很难发现,还担心被人踩坏,
给它做个标记吧,保护好每棵小苗苗。
天气有点冷,我要给苗苗做个暖棚,
我要给苗苗穿件衣服,
暖暖的,希望快快长高!
量一量身高
池塘播种
池塘里可以种什么呢?
要带些什么工具?
池塘里有烂泥怎么办?
在老师的提醒和帮助下,
我们捋起袖子,清理、挖坑、播种……
养护小金鱼
拿个桶、找个网兜,还要一个水瓢……
你来捞鱼,我来舀水,
谁的力气最大,把水倒进水池里,
放学了要把小池塘盖起来,野猫就不会发现了。
小兔”瑞比“
小兔叫什么名字呢?
我们来投票吧!
春天在哪里
春,是温暖,鸟语花香;
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春,是萌发,桃红柳绿;
春,是灵动,笑颜逐开,奔跑撒欢。
一起跟着孩子的脚步漫步校园,
去看、去听、去寻找—–
山洞旁有个多肉园
那是我们的“秘密基地”
“像宝石、像手指、像钻石、像眼泪……”
哇,花瓣的颜色是渐变的,美美的。
池塘里满是小蝌蚪、小金鱼、乌龟、螺蛳……
亲近自然、爱护动物,对孩子是有益的,能从中获得生命的力量,直至一生。正如教育家保罗? 克利说:“我们建立一个出发点时——它就像一个发芽的种子,尽管种子最初很渺小,但它是积蓄最高的能量中心。” 童年早期是建立儿童情感与感官的重要时期,这种回归自然的养育方式,能让孩子参与到一个生命的缔造中来。
一个人的生命是伴随着美而孕育与诞生的。大多数时候,美育不是刻板教学,而是潜移默化的润物细无声。老师们精心设计,孩子们积极参与,开辟了各自的“一方天地”:土生土长、水之源、豆豆家园、一米农庄、绿色王国……随着植物持续地发芽、生长、开花,不断激发着孩子们热爱自然、敬畏生命的情感。
这个返璞归真的“小园圃”,或许能成为孩子精神世界的“缪斯”。
全体教师分组观摩班级自然角,聆听班级创设的思路和亮点,在现场研讨、互动对话中进一步明晰了自然角的空间规划与布置的策略、幼儿与自然角动植物的互动形式、环境与材料对幼儿探索支持的方法等,助力各班自然角创设与组织实施的持续优化。
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主要源泉。”生活处处皆教育,小小的自然角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涵。自然角的探索不仅仅是幼儿的主动发现、大胆猜想、操作验证的过程,更是教师将已有的儿童观、教育观、课程观和对待科学的态度付诸教育实践的过程。
-END-
苏州市吴江区思贤(机关)幼儿园
文字 / 吴玲瑜
图片 /各班老师
编辑 / 余婧
审核 / 园长室
本文系苏州市吴江区思贤(机关)幼儿园教师投稿作品,投稿请加微信:twhzxf,有获奖证书。关注本号即可不定期获赠海量免费幼教资源。若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您给大家带来的有益经验和优秀成果!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中外幼教博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