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1
“上课”,“集体教学”还是“集体性自然体验学习”?
答 毫无疑问,“上课”这个词是更通俗一点儿的,但在幼儿园教育的语境下是不怎么使用这个词的,用得更多的是“集体教学”。
不过“集体性自然体验学习活动”的说法似乎更好一些,它更能体现这种自然教育活动的本质特征,即体验性。
同时,也更符合幼儿教育强调幼儿主体的这个基本特点和要求。
其实,叫什么没有那么重要,真正关键的是隐含在背后的问题。
当我们在谈论集体性自然体验学习活动的时候,至少隐含了两个最为基本的问题:
幼儿的学习活动系统由自然的学习活动、非正式(非结构化)的学习活动以及正式的(结构化)的学习活动构成。
集体性的自然体验学习活动归属于正式的(结构化)学习活动范畴。
就幼儿体验自然而言,既需要有正式的、具有较强的结构性和计划性的集体学习,也需要以自主自由的体验和探索为主的区域活动或是日常生活活动。
不同的活动形态之间,一方面相互补充,确保面对不同的内容和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采用最为合适的活动形态来展开。
另一方面又相互融合,保证幼儿任何经验的发展都能以不同的活动形态不断地进行有意义的重复,更为有效地促进幼儿经验的巩固和提升。
“集体教学”并不意味着“教”,它只是一种活动的形态,相对而言更加强调的是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共同体”的建构及学习本身的“人际交互性”。
在引导幼儿以集体活动的形式进行自然体验的过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要点恰恰就是要充分保障幼儿对自然自由自主的体验和探索。
真正体现“课程游戏化”所倡导的“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基本“游戏精神”。
如果能够真正地做到这一点,并且老师能够在活动过程中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表现随时调整活动,那么这种“集体教学”活动与强调幼儿自由自主探索的区域活动乃至日常生活活动在本质上就是一致的,是符合幼儿教育的基本“精神”的。
集体性自然体验学习活动实施的基本流程,依据?适用范围?可变性?
答 集体性的自然体验学习活动的实施,基本会遵循一个“激发热情-自然体验-展示交流”的流程。
▼
有老师问,这样的基本流程是依据什么来设定的?
其实,要设定一个集体性自然体验学习活动的基本流程,需要考量的有三个基本点:
01/首先,教师的“教”建立在幼儿“学”的基础之上。
设定教师自然体验教学活动实施的基本流程,一定要回到幼儿是“如何体验自然?” 的这个最为基本的问题上。
幼儿体验自然是一个“感受(接受信息)-思考(处理信息)-感触(情感产生)”不断循环的过程。
如当幼儿到户外活动时,需要尽快集中注意力,也需要更充分地调动身体和感官参与活动等等。
03/再有,需要考虑幼儿园一般性集体教学活动的流程及操作要点。
从本质上来讲,集体性的自然体验学习活动,依然是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
▼
也有老师问,这样的流程只是适用于一个幼儿园常规的集体教学活动吗?
不论是20-30分钟的一个集体教学活动,又或者是半天甚至是更长时间的自然体验活动,
都需要在开始的时候激发活动的热情,在中间环节引导幼儿充分进行自然体验,在结束部分集中幼儿进行展示交流。
不同环节是否用专门的自然游戏活动来进行,又或者是每个环节用几个游戏活动来进行。
▼
还有老师问,这样的流程是一成不变的吗?会不会过于僵化?
变或是不变,首先与幼儿自然体验学习的目标,内容或是具体的形式(自然观察、自然探究或自然表征)有关。
当幼儿自然体验学习的目标、内容或具体形式不同时,整个流程各个环节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
如自然观察活动会更侧重自然体验部分,而自然探究则相对更侧重开始的问题解析和最后的问题解决交流。
当老师还是一个“新手”时,照着活动的基本流程“僵化”地执行可能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但是当老师已经成为“熟手”甚至是“老手”时,自然可以对流程随意做出变化,做出拥有“自己范儿”的自然体验学习活动。
如何保证集体性自然体验学习活动之间的整体性及延续性?

答 这需要老师们建立整体的课程观和活动观,具体有三点:
▼
第一,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是一个整体,幼儿的自然体验学习并不是孤立的存在的,必然与其他的领域发展是联系在一起的。
当老师们开展一个集体性的自然体验学习活动时,需要关注到所开展的活动与其他领域之间的关联。
第二,一个集体性的自然体验学习活动,不会无缘无故地开始。有些活动在正式实施之前,老师可能需要提前帮助幼儿铺垫相关的经验。
同样,某一个集体性自然体验学习活动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幼儿自然体验学习过程的结束。
从某种意义上讲,任何一个自然体验学习活动都不会最终结束,只会以某种形式不断地延续到另一个集体性的学习活动或是另一种形态的活动,显性的或隐性的。
在开展任何一个集体性的自然体验学习活动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活动的前、中、后连成整体。
第三,集体性的自然体验学习是幼儿体验自然的活动形态之一,它与区域活动、日常生活活动,乃至是家庭亲子活动是相互融合,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的。
一个集体性自然体验学习活动的开展,教师既要考虑同样的内容是否可以以其他的活动形态进行“重复”,又或者是以其他的活动形态加以横向的“扩充”或纵向的“深化”。
就如前文所言,一个集体性自然体验学习活动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幼儿自然体验学习过程的终结。
同样的道理,《如何上好一节自然教育“课”》系列课程的结束,也并不意味着关于集体性自然体验学习活动开展相关探讨的终结。
恰恰相反,这是一个开始,往后我们将结合其他的话题,继续进行相关的探讨,热烈欢迎大家持续关注和参与。
最后,要特别感谢老师们的参与,也很感动于很多老师的“认真”!参加培训的老师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非常积极地参与互动,课上做了很多笔记,课程结束后个人和园所还就相关内容进行了一系列的思考、讨论和研讨。

△收到太多优秀的笔记了!因为篇幅有限,只截取了一小部分。
本文来源公众号:发现自然DiscoverNature
本文系教师荐稿作品,感谢原创作者的付出与辛苦。投稿或侵权请联系微信:twhztx。

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家长导读版!" style="margin: 0px;padding: 0px;max-width: 100%;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中外幼教博览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