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李季湄教授:园本教研的内涵及发展方向:学习和文化的转型!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李季湄教授:园本教研的内涵及发展方向:学习和文化的转型!-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李季湄,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


导  读


关于园本教研,我们经常会说到一些词,如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等,但这些只是方法层面的。反思什么?互助什么?朝哪里引领?这才是实质性的问题。园本教研是一种在新的理念下的教师学习和成长的新范式。范式即“规范”或“范型”,指一组观念、价值和规则,它们支配着人们看待问题的视角、研究问题的行为以及解释资料的方法等。比如,过去大家很看重课程的客观体系,所以重教材、重备课、重教案,即所谓的吃透教材。而现在我们更注重情景、过程,看重建构,要求吃透儿童,这就是不同的教学范式。“园本”不是一个空间概念,它代表一种理念。我们希望在这样的教研中,教师的专业能够得到较大的发展,对儿童的思考、对教育的思考能发生较大的变化。因为观念、价值取向的变化,能够促进方法的改进。


因此,园本教研的内涵要从范式上来讲,要特别重视两点,就是学习的转型和文化的转型。


李季湄教授:园本教研的内涵及发展方向:学习和文化的转型!-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关于学习的转型


关于学习的转型,日本东京大学佐藤学教授在《学习的快乐》一书中把学习界定为对话性实践或合作性实践,它是以学习共同体形式开展的实践活动。而学习共同体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生活共同体。一个教研组、一所幼儿园需要经过艰苦的文化变异,才能向学习共同体转变。


李季湄教授:园本教研的内涵及发展方向:学习和文化的转型!-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关于文化的转型


关于文化的转型,这是教研制度建设中的关键问题,也是一个深层次的、不易解决的问题。比如,尽管我们一直提倡园本教研是民主的、平等的、开放的,但总能看到深入骨髓的层级文化仍然在教研中处于强势的支配地位。



李季湄教授:园本教研的内涵及发展方向:学习和文化的转型!-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李季湄教授:园本教研的内涵及发展方向:学习和文化的转型!-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园本教研的发展方向


1.园本教研要引导教师更深入地研究幼儿,这是一个方向。幼儿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好好研究。比如,在对生活世界与知识世界的探究过程中,幼儿怎样获得体验?怎样产生思想?怎样进行探究?怎样形成自己的概念、行为习惯、生活态度?每个幼儿以怎样的过程在形成自我?这些都值得去关注、去研究。虽然我们看不到幼儿产生思想、形成概念的过程,但能看到他在思想作用下的行为,所以我们要努力通过他的行为、言语、作品了解他的思想。当然,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有方法,需要我们花很多精力去钻研。


李季湄教授:园本教研的内涵及发展方向:学习和文化的转型!-幼师课件网第6张图片


日本津守真教授强调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岸井教授强调幼儿园要创造多方面的环境和条件,让幼儿做他喜欢做的事,体验做他想做的事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快乐、与人交往的快乐,充满活力地生活。幼儿如能愉快地、有意义地生活,就能很好地发展。那么教师该做什么呢?他们认为教师要帮助幼儿形成自我。在中国,对幼儿形成自我有哪些阶段、特点,教育应当采取什么方法等的研究极少,在日本则比较多。他们更倾向于让幼儿找到自己眼前的生活目标。幼儿每天来幼儿园参加活动、玩游戏,实际上教师的教育目标是蕴含在其中的,但幼儿并不一定按照教师想的方法去玩,发展教师想让他发展的能力。比如串珠子,教师想让幼儿练习模式排列,幼儿却自管自地串项链。这时教师就会说:“你这个不行,来,你看看这串珠子,发现什么规律没有?”非得让幼儿照着教师的样子练习串珠子。因为教师认为,如果不这样做,目标就达不到了。但日本教师的观点是,要让幼儿做他想做的事。教师会说:“好啊!你串的项链真漂亮,老师也来串一串项链。”当然,教师在串项链的时候会有意识地去引导幼儿,“你看,老师串的漂亮不?”激发幼儿产生“我也会串更漂亮的项链”的愿望,引导幼儿串各种花色的项链。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可能会按不同模式串珠子,也可能不会。他们认为教育幼儿首先是帮助幼儿做他想做的事,而不是强迫他沿着教师的目标前进,否则幼儿是难以形成自我的。


李季湄教授:园本教研的内涵及发展方向:学习和文化的转型!-幼师课件网第7张图片



3.园本教研除了帮助教师树立相信幼儿的行为是有意义的观念以外,还要激励教师仔细、深入地去观察、研究幼儿。实践中,有些教师误读了幼儿的行为,比如,我看到一篇关于保教结合的文章,家长向教师提出要多给孩子喝水,教师觉得孩子在幼儿园喝水够多了,为什么家长还要提这个要求?于是去观察孩子,发现孩子每次只接一点点水喝,就说喝了一杯了。于是教师把孩子的行为解读为孩子不理解什么叫一杯水。可是在午餐喝饮料时,教师给这个幼儿倒少了,他马上说:“老师,我才这么一点点,他们都有一杯。”这不说明孩子是理解什么叫一杯的吗?所以我们一定要深入研究幼儿,不能想当然地下结论。有时候如果不能确认自己的解读是否正确,就要继续观察,也可以尝试改变一下方法,再验证自己的想法对不对,这样才有助于更正确地理解幼儿的行为。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李季湄教授:园本教研的内涵及发展方向:学习和文化的转型!-幼师课件网第8张图片

本文来源:《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李季湄教授:园本教研的内涵及发展方向:学习和文化的转型!-幼师课件网第9张图片
李季湄教授:园本教研的内涵及发展方向:学习和文化的转型!-幼师课件网第10张图片
李季湄教授:园本教研的内涵及发展方向:学习和文化的转型!-幼师课件网第11张图片
中外幼教博览

精选中外学前教育资源,提供中外幼教资讯,致力于成为幼儿园的好帮手、家长的好助手、教师的好朋友!

公众号    


幼儿园要不要搞特长教育?虞永平教授:孩子不需要专门的兴趣班


虞永平教授:科学的幼小衔接,关键是什么?


虞永平教授:课程在儿童的生活和行动里


李季湄教授:园本教研的内涵及发展方向:学习和文化的转型!-幼师课件网第12张图片


李季湄教授:我们改变了什么?我们还能改变什么?办有文化的幼教,做有思想的幼师!


李季湄教授:点亮孩子的心灵是教育者的使命


李季湄教授:幼儿园实践《指南》的七大问题与误区


李季湄教授:园本教研的内涵及发展方向:学习和文化的转型!-幼师课件网第13张图片


陶金玲教授:打破“技能取向”的禁锢 “能歌善舞”不应成为幼师专业化培养的方向


幼师纷纷逃离幼儿园,请做好幼师“减压阀”


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图文版:幼儿园和家长请收藏 


李季湄教授:园本教研的内涵及发展方向:学习和文化的转型!-幼师课件网第14张图片


华爱华教授:游戏与教学互为生成,是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体现


华爱华教授:游戏才是儿童的正业,是幼儿的“心理维生素”


华爱华教授:课程改革理念催生了幼儿园“活动区”活动,价值在那里?

李季湄教授:园本教研的内涵及发展方向:学习和文化的转型!-幼师课件网第15张图片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中外幼教博览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李季湄教授:园本教研的内涵及发展方向:学习和文化的转型!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