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熟了
——记中班自然体验活动实践探索
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月香幼儿园 彭琪凡
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他主张教育要回归自然,让儿童到大自然去体验和学习,与周围的环境 产生互动。枇杷采摘活动是幼儿亲近大自然的方式一。幼儿采摘、观察、品尝枇杷,进一步讨论和思考,拓展了经验,提升了认识,促进了成长,“玩中学、学中玩”,充分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
我园的后山是孩子们的活动“根据地”,除了有各式各样的运动器械外,还种了十几种树木。春末夏初,后山一片郁郁葱葱,很多树的枝头都挂满了果实,为幼儿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一日,孩子们在种植园清理杂草时发现,种植园门前的枇杷树结满了枇杷,黄澄澄的,煞是诱人。对着枇杷树,孩子们提出了许多问题:枇杷是什么味道的?用什么工具可以采摘枇杷?哪些枇杷成熟了?……
陈鹤琴先生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去想;儿童的世界是他自己 去探索、去发现的,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结合幼儿的兴趣及需要,我们开展了“枇杷熟了”自然体验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动手采摘的乐趣,感受自然的魅力。
科学梳理活动脉络
我们带领幼儿进行了观察和比较,多角度感受枇杷及其树叶的变化,大胆猜测枇杷的组成部分和种类。幼儿在观察了枇杷之后非常兴奋,萌生了动手采摘的想法。于是,我们根据幼儿的需要,引导他们估测采摘高度,支持其寻找爬树工具,共同制作采摘工具。在此过程中,幼儿互相协调配合,促进了同伴交往与合作。采摘过程中,我们根据幼儿的需要共同讨论采摘方法,并生成了“数一数”“称一称”“画一画”等活动。最后,孩子们一起进行了“枇杷大会餐”活动,充分享用美食。此外,我们还将幼儿的经验延伸至班级区域活动中,增强幼儿的认识,充实幼儿的经验,提升幼儿的各方面能力,增强其对大自然的热爱。例如:在美术区,幼儿可以自由地开展枇杷主题画、黏土制作枇杷等活动;在科学区,幼儿可以把 吃完的枇杷籽留下来,自主进行枇杷籽种植活动;在语言区,幼儿可以共同阅读枇杷系列绘本;在数学区,幼儿自主数一数、称一称自己采摘到的枇杷;在音乐区,幼儿可以欣赏摘果子音乐舞蹈;在健康区,幼儿将采摘回来的枇杷叶清洗干净,熬制枇杷水,一起品尝;等等。
深入开展活动
故事一:摘果大讨论
餐后,孩子们正在散步,午后的阳光洒在后山的枇杷树上,恬静又温和。“彭老师,我们去摘枇杷吧!”“我也要去摘。”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向我喊道。“你们知道枇杷是什么样子的吗?”我低下头看着孩子们。宇泽抬起小脑袋看了看枇杷,说:“我去取工具!”只见他迅速跑回教室拿了一个放大镜过来,一边用放大镜观察枇杷一边说:“枇杷是黄色的!哦,不对。有的颜色浅一些,有的颜色深一些。”“哇,你观察得真仔细!原来枇杷的颜色是不一样的。”我继续问道,“那你再看看,浅色的枇杷长在哪里,深色的枇杷又长在哪里呢?”宇泽挠了挠头,绕着枇杷树转了一圈,笑着说:“我看到了,深色的 枇杷长在树顶上,浅色的枇杷长在叶子下面。”我肯定道“:你说得非常好!那枇杷的颜色为什么不一样呢?”“深色的枇杷能晒 到太阳,浅色的枇杷被叶子挡住了,晒不到太阳!”说着,宇泽还用手指了指枇杷,“就像我们被晒黑了一样!”“哈哈!等会儿回去以后,你可以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与其他小朋友分享哦!”我及时肯定道。
教师感悟:
幼儿的学习和体验需要时间,在进行自然体验活动时,教师不要催促幼儿, 要给予幼儿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充分地、浸润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认真观察和感受,自主开展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幼儿认真观察和比较,培养幼儿对自然物的兴趣和求知欲,鼓励他们不断探索和发现,如发现枇杷颜色深浅变化,并将其和“晒黑”联系在一起。同时,教师要给幼儿提供开放的空间,让幼儿可以在室内外环境中无障碍切换。例如,当幼儿需要观察工具时,可以自由去班级或工具箱拿取;当幼儿有自己的观察和发现时,可以及时记录下来和同伴分享;幼儿还可以将自然环境中的物品带回教室,与同伴一起观察和探索。
故事二:工具大淘宝
经过一番讨论,教师决定带领幼儿 一起采摘枇杷。“可是,我们怎样才能摘到枇杷呢?”我问。“彭老师,我们可以去旁边的储物室找一找,看看有没有适合的工具。”我笑着说:“这真是一个好主意,那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孩子们来到储物室,认真挑选起来。突然,钧钧提着一个矿泉水桶向我跑来。“这个矿泉水桶要怎么才能变成摘枇杷的工具呢?”我好奇地看向钧钧。“很简单呀,我们在上面挖一个洞,然后把它套在枇杷上,用力一 拉,枇杷就会掉进桶里了!”钧钧一口气 说完了自己的想法。回到教室,钧钧和小伙伴开始制作摘枇杷的工具。在教师的帮助下,钧钧用剪刀剪开了瓶子上方,又和同伴一起合作把边缘锋利的部分包裹起来。一个采摘枇杷的工具完成了!钧钧兴奋地抱着矿泉水桶跑向枇杷树,只见他右手拉着矿泉水桶,对准枇杷,一用力,只听见“啪”的一声,枇杷真的掉进桶里了。“太棒了!成功了!”小朋友们都鼓起掌来。可是,有的枇杷长得太高了,孩子们 够不到。怎么办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合力从操场上搬来了体育锻炼时用的梯子,两名幼儿扶住梯子,一名幼儿爬上梯子采摘。
教师感悟:
幼儿在自然体验活动中涌现的奇思妙想常常能给我们带来惊喜,一个普通的矿泉水桶竟然能够摇身一变成为采摘工具。可见,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对于幼儿感兴趣的事情,教师不妨先等一等,给予幼儿充分的肯定,支持他们进行操作和探究,培养其思考和探究能力。当幼儿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时,他们不怕困难,共同探讨方法策略,合作解决问题。例如,在搬运梯子的过程中,幼儿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借鉴同伴的经验想法,最终形成新的经验,获得自我发展。
故事三:采摘进行时
孩子们相互合作,或爬到梯子上用手摘,或用矿泉水桶拉拽,忙得不亦乐乎,不一会儿就摘了许多枇杷。这时,小北在下面喊道:“太多啦!我们的桶快放不下啦!”我问道:“你们摘了好多枇杷, 那到底有多少个呢?有多重呢?”“我们去称一下吧!”“厨房里面有秤,我们可以称一称重量。”“我们还可以数一数。”“我会数!”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开始组队称重和计数。跟随孩子们的想法,我们对枇杷进行了数量统计。孩子们先一起到厨房用 秤测量了枇杷的重量,然后用小筐将枇杷以 10 个为单位分成若干份,最后数出总数。“彭老师,一共64 个!”孩子们兴奋的小脸上闪着晶莹的汗珠。
教师感悟: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 出:“利用生活和游戏中的实际情境,引 导幼儿理解数概念。”在自然体验活动 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 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 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 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例如,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相互合作给枇杷称重量、数数量,不断丰富幼儿对数的认知,理解数概念。
故事四:枇杷大会餐
伴随着欢声笑语,孩子们把采摘到的枇杷装好运回了班级。“彭老师,我们想尝一尝枇杷是什么味道的。”“我的口 水都要流出来啦!”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喊 道。我问:“枇杷的哪些部分可以吃呢?怎么吃?“”枇杷可能跟橘子、橙子一样,吃的时候要把皮剥掉。“”我们吃的时候要洗一洗。“”枇杷的叶子好像也可以吃。我以前咳嗽的时候喝过枇杷露,就是用枇杷叶子制作的。”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那我们一起尝一尝吧!”孩子们将枇杷洗干净,开心地品尝起来。“我的枇杷是甜的,真好吃。”小泽说道。“哇,我的枇杷太酸了,我的牙齿都要被酸掉了!”小北说道。其他孩子都哈哈大笑起来。吃完枇杷后,孩子们又用小刷子把枇杷叶刷干净,晾干后再用剪刀剪成小片,放到锅里面煮。“干杯!”“枇杷水加半勺蜂蜜,味道真不错!”孩子们开心地喝起了枇杷水。
教师感悟:
经过采摘、清洗、制作、品尝,幼儿参 与了枇杷采摘全过程,享受到了丰收的 喜悦和劳动的快乐。在此过程中,幼儿使 用了各种各样的工具,如刷子、剪刀、夹 子、煮锅等,充分锻炼了手部肌肉的灵活 性和操作性,发展了合作能力。同时,教 师还带领幼儿认识到了吃枇杷的诸多益 处,鼓励幼儿尝试多种制作枇杷的方式, 把更多的操作机会放手给幼儿,让幼儿 尽情地操作和体验。
自然体验活动感悟
(一)观察幼儿 追随幼儿
蒙台梭利说过:“唯有通过观察和分 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 有的态度来配合幼儿成长的需要。”
在“枇杷熟了”自然体验活动中,幼儿发现成熟的枇杷后,第一反应就是想尝一尝枇杷的味道。教师发现幼儿的兴趣后,根据幼儿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一步步追随幼儿的脚步,和幼儿共同参与、体验。从前期讨论、制作工具到采摘枇杷、清洗品尝,再到区域延伸等,教师始终坚 持“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原则,充分尊重幼儿的想法,满足他们的兴趣需要。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幼儿共同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发展了幼儿的坚持、 创新、宽容、友爱、合作等宝贵品质。
(二)放大发现 放手体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在自然体验活动中,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幼儿的兴趣,满足其情感需要;另一方面要善于帮助和引导幼儿,放大幼儿的发现,及时延伸幼儿的兴趣点,放手让幼儿去体验,推动幼儿的学习向纵深发展。作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引导幼儿关注自身在整个自然体验活动中的表现、反思与评价。例如,幼儿在观察枇杷树时发现,树叶下的枇杷和树顶的枇杷颜色不一样。教师及时捕捉到幼儿的兴趣点,抓住机会引导幼儿进行深入探究:为什么两个枇杷的颜色不一样?然后,教师引导幼儿发现自然光线、植物生长部位和树木高矮的关系,给幼儿充分的探索时间和空间,让幼儿大胆体验探究,积累丰富的经验,获取更多的知识。
(三)乐享自然 关爱自然
在自然体验活动中,教师除了关注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安全性以外,更重要的是关注幼儿的情绪情感体验,让 幼儿在活动中放松身心,充分享受与自然互动的乐趣。同时,教师要向幼儿传递一些关爱自然的理念,如采摘枇杷时要保护好枇杷树,用适合的方式进行采摘。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还可以和幼儿一起对植物进行护理,如定期浇水施肥、捉虫除草等,让幼儿知道人类和大自然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激发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
在“枇杷熟了”自然体验活动中,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体验,合力操作探索,建构属于自己的经验,绽放属于自己的精彩。一个自然体验活动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神奇的大自然蕴含着无尽的奥秘,等待着幼儿去发现和探索。我们将继续追随幼儿的脚步,和幼儿一起走近自然,探索自然,共享收获。
END
供稿: 今日童心乐
牵绊中国学前教育发展的“百年裹脚布“ – 幼儿教师的“弹唱画跳”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中外幼教博览
请关注公众号,发送"解锁码"获取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