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邱学青教授|如何与幼儿正确讨论这一场疫情?既帮助幼儿做好心理疏导,又给他们正确的疫情认知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邱学青教授|如何与幼儿正确讨论这一场疫情?既帮助幼儿做好心理疏导,又给他们正确的疫情认知-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新型冠状病毒是发生在幼儿身边的突发事件,但由于病毒看不见、摸不着,和幼儿口头讨论疫情的问题就比较困难。幼儿不擅长用语言来表达心理的感受和想法,他们内心丰富的想法,却因为有限的语言表达能力而大打折扣。讨论疫情的前提是了解幼儿知道什么?对什么话题感兴趣?因此,游戏表达,是帮助幼儿讨论疫情的重要方法,心理疏导,是与幼儿讨论疫情的主要目的。

关注碎片化的生活环节,敏锐捕捉幼儿的零散经验

幼儿来到幼儿园,在日常的吃饭、洗手、喝水、睡觉等生活环节,可能会迁移在家里隔离期间的经验,和同伴自由谈论关于病毒的问题。老师注意倾听孩子们交流的话题内容,了解他们都关注什么?担心什么?害怕什么?他们都已经知道些什么,可以帮助教师掌握幼儿的经验和想法,作为确定讨论疫情话题的参考。比如:对于喝水,也许有点孩子就不愿意喝水,也许有孩子会说:多喝水可以把病毒冲走……有助于教师知道幼儿的经验在哪里。

珍视游戏“玩”出问题的功能,提供多元化游戏区域和材料

创设安全、自由的游戏环境,放手接纳幼儿的自主选择,通过角色游戏、沙水游戏、表演游戏等,让幼儿在充分自由的游戏中,将内心焦虑、恐惧和压力等释放出来,从中获得心理补偿,达到自我自愈的目的。

首先,提供多种“娃娃”“玩偶”等主题形象类玩具,供幼儿抒发负面情绪

娃娃家、布偶及形态不明确的、由幼儿自由想象代表某个家人或朋友,以便直接表达情绪。通过操弄布偶,可以直接将把情绪转嫁给娃娃、玩偶,获得控制感。例如,一个常年生病住院的孩子,在游戏时选择所有方形的玩具作为“床”,把所有人物、动物玩具当作“病人”躺在“床”上,再用软质的纸张、手绢、布头等作为“被子”盖在“病人”身上,把自己的现实经历转嫁到娃娃和动物身上,从而获得身心的自由和放松。

其次,增加玩沙、粘土、水等非结构类材料,让幼儿体验自主掌控的过程

沙盘、绘画颜料、美工粘土、沙水池等,最受幼儿喜欢的游戏媒介。这些材料让幼儿完全自主地塑型、创造,不受任何约束,感受到自由、解脱、释放,幼儿重复地将玩具娃娃或其他玩具埋进沙里再挖出来,在重复的埋与挖的过程中,体验自主驾驭的畅快,使困扰自己的情感冲突得以缓和,逐渐解开心结、降低防御心理。

留意图书作品,接纳幼儿的潜意识表达

幼儿园图书区有各种类型的绘本和图画书,当幼儿在翻阅图书的时候,教师可以留心看看,最近孩子们特别喜欢看的书有哪些?他们都因为哪些书而发生争抢?或者他们都对什么样的故事情节感兴趣,从中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幼儿内心渴望怎样的图画书,理解他们的内心需要。幼儿在不同的区角玩耍,会留下不同的作品,比如:绘画区的画的病毒大战、手工粘土制作的保安、积木搭建的医院等等,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幼儿内心的焦虑和想法。

教师通过以上多种倾听幼儿的不同想法,根据需要自主决定讨论话题。每个幼儿园谈论疫情的内容、方法形式等应各有不同,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决定,将疫情的讨论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比如:个人卫生、公共卫生、爱护动物、亲近自然等等,帮助幼儿梳理零散的经验,加深对生活卫生习惯的认知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理解。讨论疫情的时机随时随地、因地制宜、多次循环,不可能一、两次就解决,也不是为了形成正确的疫情认知而讨论。

 

作者:南京师范大学   邱学青
组稿: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编辑:高丙成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中外幼教博览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邱学青教授|如何与幼儿正确讨论这一场疫情?既帮助幼儿做好心理疏导,又给他们正确的疫情认知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