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文字
朱家雄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学前教育专题研究中心主任
环太平洋地区学前教育学会(PECERA)会董
大部分从事幼儿教育研究和实践的人,不太愿意从文化的视角去看幼儿园教育,中国如此,外国也如此。
这样的原因大凡如下:
1.大多数培养、培训幼儿园教师的教师,其背景与儿童发展理论有关,而非与社会学、生态学、人类学等宏观理论有关;
2.文化比较难以把握,难以被教师理解和用于实践;
3.幼儿园教育的传统比较少涉及这一类内容;
······
我从“铁杆的”儿童立场,逐渐转变为能从文化的视角去看待幼儿教育,是经历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的。
许多位从事研究宏观理论的学者,他们深邃的哲学思想、思辨的逻辑思维以及丰富的历史知识打动了我,让我站立在一个更为高位的地方,重新审视有关幼儿教育的一切。
我并不认为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学者,也许一个学者,进了哪个“庙”,就会潜心地、一辈子地去念那本“经”。我进过许多个“庙”,读过多部“经”,却没有读透过那一部“经”。
这不能怪我见异思迁,三心二意,而是有时“不得已而为之”,有时“真的被打动”:从理科转到文科属于前者,从微观转向宏观属于后者。
转了一大圈,我认为这样对我也有益处,因为至少知道别人的“经”多少也有一些道理,知道自己相信的“经”也有“牵强之处”,于是就不会“以偏盖全”,“自以为是”,太多去做“以势压人”、“强加于人”的事情了。
建议幼儿教育工作者也能从文化的立场去审视幼儿教育,那么也许会看到更多十分精彩的“画面”。
偶尔浏览人民网,发现了一篇标题为:“孩子‘不爱国’是教育的最大失败”的文章,那是我在2015年的一次大会发言。
这次发言的主题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在我国学前教育中的现实价值”,大致的内容有:“如果中国的孩子都去喜欢外国了,不热爱自己的国家,不认同传统文化,将是中国教育的最大悲哀与失败。对中国本土文化不屑一顾,甚至持全盘否定态度的‘去中国化’做法,将造成‘文化自殖民’的严重后果。”
其实,这样的内容,我早在多年以前许多次地在各种场合下讲过。讲到中国教育的失败,很多人似乎都很来劲,有人还会用“顶级专家”的口吻加以批评,大致都不外乎中国的教育古板、僵死、没有人性、折腾孩子、剥夺个性等。这样的声音听多了,还真以为中国的教育很失败,中国的教育必须彻头彻尾地改变。
我并不排斥向其他文化、其他国家学习教育经验,改进自己不足的地方,但是立场必须是自己的文化、自己的国家,因为我们的教育必须培养自己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不能认同的是,我们培养的人最终对自己的文化、自己的国家不认同、不热爱,而只去认同别人的文化、别人的国家。
从事幼儿教育的人,常常会有一种误会,认为文化问题太过高深,对幼儿实施的教育没有必要涉及文化问题,如若硬要涉及,并非幼儿能够懂得,而幼儿阶段最主要的事情就是让儿童保持“童真”。
有句话讲得很好,那就是“鱼是最后一个知道水的存在的”。鱼生活在水里,没有觉得水对于它而言有那么重要,也许只有让它尝试到了离开水的“滋味”,它才会深切地感悟到水的重要性。
文化与一个人的关系,就好比是鱼和水的关系,人生活在文化之中,却往往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一个人,一旦从母体中分娩,就开始接受文化的熏陶,母亲的眼神、语言、动作等无不打上文化的“烙印”,周围所有的一切,都与文化休戚相关。人从出世的那一刻起,就无法与文化隔离,就如同无法与空气隔离一样。
如若幼儿教育阶段可以排斥文化对幼儿的熏陶,而去寻找一种纯粹的、普遍适用的内容和方法去培养儿童,那么就形同于放弃了我们自身的教育价值,培养的不是适合自身文化的人。
记得2000年前后,上海市二期课程改革(学前教育)的课程正在制定之中,涉及课程内容的问题,大家会通过争议达成共识。在众多的争议问题中,唯独一个问题是没有引发争议的,那就是所有的编委都同意一定要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内容加入幼儿园课程之中。
后来,在出版的幼儿园教师参考用书中,第一个主题就是《我是中国人》,在这个主题里,都是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教育活动;在其他的主题中,也多处涉及这方面的内容。
这套课程在上海市运用了近20年,整个上海没有另外可选的教师参考用书。
现在看来,在幼儿园教育的导向上,上海还是把握得不错的。我多次应各种需要对这套课程进行过描述和评价,都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课程的第一特色。
上海一直被人认为是国际化的魔都,言下之意是最多接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城市,有可能最容易被西化的。但是,作为中国的第一大城市,必须代表的是中国的形象,应该维护的是中国的利益,不可去中国化,不可被西化。
这件事情必须从儿童早年的教育开始。我们已经和正在努力地做。幼儿园教育也是国民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可能脱离对教育的文化价值去谈“普世性”的幼儿教育。
爱国教育是最为直接地体现文化价值的教育。“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我爱五星红旗”等,这些都是幼儿教育的基本教育要点,不用多余地去争议幼儿能否接受这样的教育,或者用幼儿不能接受这样“抽象的概念”去否定这样的教育。
其实,在世界上,没有任何的国家会去否定爱国教育,爱国教育是每个国家培养人的“根”和“魂”,缺少了这样的教育,教育就成为了没有“根基”的教育,无可非议就会使教育失却了意义。
爱国教育,从根本上讲,是耳濡目染,是日益熏陶,是不断强化,是知情并施,而非自发生成,也非自然获取。
爱国教育,应该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体现的是国家意志,表达的是家国情怀,似与个人需要和兴趣不多相关。
声明:本文大部分文字来自网络,旨在分享优秀教育教学理念,如有侵权,请后台留言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