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述幼儿同伴交往的发展水平。
2.简述幼儿观察发展的表现。
3.简述儿童对事物理解的发展趋势。
4.简述社会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5.简述感知觉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6.简述成人在幼儿有意注意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7.简述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特点。
8.简述影响幼儿性别角色行为的因素。
9.简述培养和提高幼儿意志行为的措施。
10.简述影响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因素。
11.教师应如何正确对待存在交友困难问题的儿童?
12.简述幼儿性格发展的特点。
13.简述3-6岁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14.简述形成孩子良好依恋的策略。
15.运用观察法研究学前儿童心理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6.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案:
1.解析:
2岁之前,幼儿同伴交往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客体中心阶段;(2)简单相互作用阶段;(3)互补的相互作用阶段。
2~5岁幼儿同伴交往的频率进一步增加,互动质量不断提高。
3岁以后的幼儿在游戏中仍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在玩具不足的情况下,争吵不可避免。到幼儿中期,单独游戏逐渐减少,平行游戏和联合游戏较多。
5~6岁时,合作游戏出现,幼儿需要学会围绕某个共同目标一起合作、分享快乐。幼儿还未形成真正的友谊,好友间的交往偏于表面化,翻脸很快,隔天又和好。
幼儿社会交往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小班到中班的发展呈加速趋势,而中班到大班却出现发展趋势缓慢甚至停滞现象。
2.解析:
(1)观察的目的性加强。
(2)观察的持续性延长。
(3)观察的细致性增加。
(4)观察的概括性提高。
(5)观察方法的形成。
3.解析:
(1)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关系的理解。
(2)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的理解发展到开始依靠语词的理解。
(3)从简单的、表面的理解发展到比较复杂的、深刻的理解。
(4)从情绪性的理解发展到比较客观的理解。
(5)从不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发展到逐渐能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
4.解析:
(1)社会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
(2)宏观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从根本上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
(3)微观的社会环境是影响儿童心理个别差异的最重要的条件。
5.解析:
感知觉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包括:①感觉和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知过程;②两岁前儿童依靠感觉和知觉认识世界;③感觉和知觉在3~6岁儿童心理活动中占优势;④幼儿的记忆、隋绪属于简单的心理现象,主要与生理作用相关,包括视、听、嗅、味、动与平衡觉等。
6.解析:
(1)帮助幼儿明确注意的目的任务,产生有意注意的动机,即自觉地、有目的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并且用意志努力去保持注意。
(2)用语言组织幼儿的有意注意。成人提出问题,往往能够引导幼儿有意注意的方向,使幼儿有意地去注意某些事物。
7.解析:
(1)攻击性行为的性别差异。在幼儿早期,争吵、骂人、破坏、发脾气等攻击性行为就有所表现,男孩发生的次数比女孩多。到了幼儿期,这种性别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表现得越来越明显。4岁前,男孩和女孩发生踢打、哭叫的次数相同,但是,4岁以后,男孩更具有攻击性。
(2)攻击方式的变化。攻击行为的方式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2~3岁的孩子常采用踢打对手的方式,争端的起因多为争夺玩具和其他物品,它们的攻击性常表现为工具性攻击。年龄稍大些的幼儿或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身体性攻击越来越少,转而采用戏弄、奚落、说坏话或叫绰号等方式。
8.解析:
(1)早期家庭教育的奠基作用。
(2)角色游戏的关键作用。
(3)幼儿园教育的主导作用。
9.解析:
(1)给幼儿提供良好的锻炼意志行为的环境。
(2)巧妙运用培养幼儿意志品质的方法。
(3)在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
(4)抑制幼儿不合理的要求,培养幼儿的自制性。
10.解析:
(1)社会生活环境。宏观社会环境的影响通过儿童具体生活环境来起作用,因为幼儿是生活在具体的家庭和同伴环境中,亲社会行为受社会文化及电视媒介等的影响。
(2)儿童日常的生活环境。①家庭的影响。家庭是儿童亲社会行为形成的主要因素,表现在:一方面是榜样的作用,父母自身的亲社会行为成为幼儿模仿学习的对象;另一方面,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关键因素。②同伴的相互作用。在儿童的安慰、帮助、同情等能力形成过程中,同龄人起着决定性作用。幼儿看到同伴做出亲社会行为的时候,可能会模仿,也可能会通过观察行为的结果发生替代性强化。
(3)移情。无论是社会生活环境,还是具体生活环境的影响,最终都要通过儿童的移情而起作用。移情是导致亲社会行为最根本的内在因素。
11.解析:
在幼儿期,教师要尽量帮助那些交友困难的幼儿,使他们逐渐被同伴接受。首先,要使幼儿了解受欢迎儿童的性格特点及自身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学习与他人友好相处。其次,教师要引导其他幼儿发现这些幼儿的长处,及时鼓励和表扬,提高这些幼儿在同伴心目中的地位,通过有效的教育活动来促进儿童的交往。
12.解析:
幼儿性个发展有以下特点:
(1)活泼好动。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期个体性格最明显的特征之一,无论是何种类型的幼儿都有此共性。
(2)喜欢交往。儿童进入幼儿期后,在行为方面最明显的特征之一是喜欢和同龄或年龄相近的小伙伴交往。
(3)好奇好问。幼儿有着去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主要表现在积极探索和好奇好问。好问是幼儿好奇心的一种突出表现。
(4)模仿性强。模仿又分为即时模仿和延迟模仿,小班幼儿模仿性强的表现尤为突出。幼儿模仿的对象可以是成人,也可以是同伴。
13.解析:
(1)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2)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
(3)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4)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
14.解析:
(1)注意“母性敏感期”期间的母子接触;
(2)尽量避免父母亲与孩子的长期分离;
(3)父母亲与孩子之间要保持经常的身体接触;
(4)父母亲对孩子发出的信号要及时作出反应。
15.解析:
第一,观察前要做好准备,确定观察的目的和记录要求。
第二,观察过程中尽量使儿童保持自然状态。
第三,观察记录要详细、准确、客观。
第四,观察时应排除偶然性,观察的次数要多。另外,要考虑到各种误差,如观察者期望效应、观察仪器设备的干扰等。
16.解析:
(1)从对话言语逐渐过渡到独白言语;
(2)从情境言语过渡到连贯性言语;
(3)幼儿讲述的逻辑性提高;
(4)逐渐掌握语言表达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