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将3~6岁幼儿科学教育目标分为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两方面。
一、科学探究
“亲近自然,喜欢探究”是首要的、前提性的、动机性的目标;“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是重要的、核心的、关键性的目标;“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是载体性、产物性目标。三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探究过程的不同方面。不能分别学习或单独训练。
目标1 亲近自然,喜欢探究
这一核心目标体现了对幼儿好奇心和探究兴趣的高度重视,可以用“好奇、好问、好探究”三个关键词来概括。好奇心和兴趣是科学探究中的首要目标。科学学习不能以牺牲兴趣为代价。幼儿自然的、身边的、熟悉的、生活中的事物是他们最感兴趣的。
|
3—4岁 |
4—5岁 |
5—6岁 |
|
1.喜欢接触大自然,对周围的很多事物和现象感兴趣。 2.经常问各种问题,或好奇的摆弄物品 |
1.喜欢接触新事物,经常问一些与新事物有关的问题。 2.常常动手动脑探索物体和材料,并乐在其中。 |
1.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总是刨根问底。 2.能经常动手动脑寻找问题的答案。 3.探索中有所发现时感到兴奋和满足。 |
目标2 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
探究能力是幼儿“科学探究”领域的关键目标。从探究过程来看,包含经历提出问题、观察探索、思考猜测、调查验证、收集信息、得出结论、合作交流等基本环节(不同年龄的完整细致程度和深度不同)。从探究方法来看,观察比较、实验验证、调查测量是基本方法。幼儿正是运用不同的探究方法,经历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探究能力的。
|
3—4岁 |
4—5岁 |
5—6岁 |
|
1.对感兴趣的事物能仔细观察,发现其明显特征。 2.能用多种感官或动作去探索物体,关注动作所产生的结果。 |
1.能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其相同或不同。 2.能根据观察结果提出问题,并大胆猜测答案。 3.能通过简单的调查收集信息。 4.能用图画或其他符号进行记录。 |
1.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描述不同种类物体的特征或某个事物前后的变化。 2.能用一定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 3.在成人的帮助下能制定简单的调查计划并执行。 4.能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记录。 探究中能与其他人合作与交流。 |
目标3 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
这些事物和现象涉及动植物、物质与材料、天气与季节、科技、环境等,是探究的载体,幼儿乐于探究的态度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幼儿感知、体验、探究和发现的过程是幼儿探究过程的必然结果。
|
3—4岁 |
4—5岁 |
5—6岁 |
|
认识常见的动植物,能注意并发现周围动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能感知和发现物体和材料的软硬、光滑和粗糙等特性 能感知和天气对自己生活和活动的影响。 初步了解和体会动植物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
能感知和发现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及其基本条件。 能感知和发现常见材料的溶解、传热等性质和用途。 能感知和发现简单物理现象,如物体形态或位置变化等。 能感知和发现不同季节的特点,体验季节对动植物和人的影响。 初步感知常用科技产品与自己生活的关系,知道科技产品有利也有弊。 |
能观察到动植物的外形特征、习性与生存环境的适应关系。 能发现常见物体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能探索并发现常见的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或影响因素,如影子、沉浮等。 初步了解人们的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知道尊重和珍惜生命,保护环境。 感知并了解季节变化的周期性,知道变化的顺序。 |
二、数学认知
数学认知领域目标强调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强调幼儿在真实情景中理解和应用数学的能力的发展;强调日常生活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数学认知目标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数学认知(有关幼儿学习和情感态度方面的)、数概念(对数及数量关系的理解)、空间概念(包括形状的认知)。
目标1 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
3—4岁 |
4—5岁 |
5—6岁 |
|
感知和发现周围物体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对不同的形状感兴趣。 体验和发现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 |
在指导下,感知和体会有些事物可以用形状来描述。 在指导下,感知和体会有些事物可以用数来描述,对环境中各种数字的含义有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
能发现事物简单的排列规律,并尝试创造新的排列规律。 能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
目标2 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
|
3—4岁 |
4—5岁 |
5—6岁 |
|
1.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大小、多少、高矮长短等量方面的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表示。 2.能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3.能手口一致的点数5个以内的物体,并能说出总数。能按数取物。 4.能用数词描述事物或动作。如我有4本图书。 |
1.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粗细、厚薄、轻重等量方面的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语描述。 2.能通过数数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3.能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数于数之间的关系,如5比4多1;2和3合在一起是5。 4.会用数词描述事物的排列顺序和位置。 |
1.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 2.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如合并或拿取)理解“加”和“减”的实际意义。 3.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 4.能用简单的记录表、统计图等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
目标3 感知形状和空间的关系
|
3—4岁 |
4—5岁 |
5—6岁 |
|
1.能注意事物明显的形状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2.能感知物体基本的空间位置与方位,理解上下、前后、里外等方位词。 |
1.能感知物体的形状结构特征,画出或拼搭出该物体的造型。 2.能感知和发展常见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进行分类。 3.能使用上下、前后、里外、中间、旁边等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和运动方向。 |
1.能用常见的几何形体有创意的拼搭和画出物体的造型。 2.能按语言指示或根据简单示意图正确取放物品。 3.能辨别自己的左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