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幼儿园精神环境的营造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幼儿园精神环境主要是指幼儿园的人际关系及一般的心理气氛等。其具体体现在幼儿之间、师幼之间、教师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精神氛围,其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营造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的思想氛围,就需要树立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的教育观和幼儿观。所谓教育观,通俗地理解就是教育的思想、观念、方法、手段等;幼儿观就是关于幼儿的认识,如何对待幼儿的观点的总和,如热爱幼儿,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等。

(一)构建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

师幼关系是幼儿在幼儿园中的主要人际关系之一,良好的师幼关系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1.师幼对话构成良好活动氛围

在日常教育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关注幼儿的内心世界,与幼儿之间形成和谐的精神环境。而日常对话则是很好的教育手段。为此,在幼儿一日生活当中,教师就要经常与幼儿展开积极、友好的对话, 要尊重、支持、接受幼儿的情感态度和行为,以使幼儿对教师形成积极的情感依恋。与此同时,教师的角色也不应该是传统教育中常规的灌输者、幼儿行为的纠偏者,而应该是促进幼儿成长的引导者。

2.赞美幼儿的闪光点

幼儿年龄比较小,自我评价能力较低,其自我评价更多的是直接引用成人对他们的评价。教师做为幼儿心目中的“重要他人”,对其的态度和评价,对幼儿的自我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形象化的体态语言、亲情化的口语,往往会使幼儿充满信心,获得成功感。因此,教师应善于发现、关注生活中的细节,抓住那些“感动瞬间”,对幼儿给予及时、具体的表扬,既让幼儿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又使其获得了积极的行为体验,同时也给其他幼儿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二)引导幼儿建立互助友爱的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是指幼儿之间相互联系而构成的一种人际关系。好的同伴关系,能让幼儿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反应,有利于形成和发展积极的自我概念,增强合作性行为,是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精神环境。

1.给幼儿创设自由交往的机会

人际关系是在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幼儿的同伴关系必须通过经常性的交往,才能形成并发展起来。幼儿园要为幼儿之间的交往创造各种机会,如教师可经常变换座位,以便让全班幼儿互相熟悉,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好朋友;玩游戏时,教师可允许幼儿自由就座,自由选择伙伴,以促进彼此的交往。幼儿园还可组织庆祝节日、春游等活动,不仅可以使幼儿之间多接触交往,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和认识,进而懂得人与人之间、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学会与人沟通的技巧,从而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在这些活动中,教师既是活动的组织者,又是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因此,教师应全面了解幼儿的不同交往水平,指导幼儿通过不同的形式,如班内交往、班外交往、个别交往、集体交往,采取不同的策略予以指导,以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2.培养幼儿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许多幼儿在交往中表现出不恰当的交往行为,是缺乏相应的技能,幼儿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及时指导,帮助其获得相应的交往技能。如告诉幼儿游戏时要共享玩具、不小心撞倒别人应道歉、日常使用“请”“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等。交往中恰当运用礼貌用语、面部表情、手势、体态等人际交往技能,可以使幼儿增强自信心,扩大交友的机会。

3.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幼儿年龄小,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体察他人情绪情感,更不善于移情,由此导致幼儿往往缺乏同情、关心、帮助等亲社会行为。而亲社会行为是幼儿建立同伴关系的基础,也可以使幼儿之间的交往更顺畅、更频繁、更密切,从而为其良好人际关系的展开打下良好的基础。但幼儿亲社会行为并不是教师教会的,它主要依托生活来进行培养,即在具体的情境中去发展。为此,教师就要及时抓住生活事件中的教育契机,启发幼儿换位思考。如日常生活中,有的幼儿看到同伴不小心摔倒了,不但不去扶他,反而在旁边看着发笑, 有的幼儿看到同伴掉在地上的东西不但不捡,反而上去又踢一脚。遇到诸如此类的情况,可通过实时教育、角色游戏、编排节目等方式启发幼儿换位思考,并从中体会到同情、互助等情感。通过不断地感受、体验,使幼儿的积极情感慢慢内化,逐步培养其亲社会行为。

(三)教师之间要建立团结协作的相互关系

日常生活中,教师自身对社会认知,对事物的看法,教师如何对待领导和同事,怎样处理自己与其他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常常成为幼儿怎么对待他人的行为反应的基础,其言行举止常被幼儿模仿。因此,要创设和谐校园,教师之间应建立团结协作的相互关系。

(四)构建互信的家园关系

幼儿的发展并非单纯受幼儿园一种环境的影响,他们同时还接受来自其他大大小小的各种环境的影响。从幼儿发展角度来说,教师和家长都是他们成长历程中的“重要他人”,两者对幼儿的影响是同等重要而且缺一不可的。教师与家长之间如果能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依赖的合作伙伴关系,家园合作教育,将会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双方要树立家园共育的教育理念

教师与家长关系要和谐,从宏观上说,就是双方要树立家园共育的教育理念。一方面,教师要树立平等、合作的意识,帮助家长转变观念、提升理念,达成家园共识,以指引他们更加科学地教育幼儿,这将是教师与家长间和谐的重要部分。另一方面,家长也要理解、支持教师,与教师协调一致,共同做好对幼儿的教育。只有双方的教育理念一致,才能有利于幼儿的学习和成长。

2.双方要加强沟通、交流

教师与家长关系要和谐,从微观层面上,就是双方要在具体教育细节上加强沟通和交流。在组织开展家园合作教育时,教师要正确区别对待不同条件、能力和性格的家长,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合作方式,因人而异,教师应耐心倾听、解释,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交流能力,准确地分析评价幼儿,用家长易于接受的语言和语气交流,使家长准确了解自己孩子的特点。如定期主动与每个家长交流,加强家园互动,赢得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促进家园和谐关系的建立。

幼儿园精神环境的营造-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教文化人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幼儿园精神环境的营造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