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龋齿是怎么产生的?
1.细菌
是龋病发生的必要条件,一般认为致酮菌有两种类型,一种是
产酸菌属,其中主要为变形链球菌、放线菌属和乳杆菌,可使
碳水化合物分解产酸,导致牙齿无机质脱矿;另一种是革兰氏
阳性球菌,可破坏有机质,经过长期作用可使牙齿形成龋洞。
公认的主要致龋菌是变形链球菌,其它还包括放线菌属、乳杆
菌等。
细菌主要是借助菌斑粘附于牙面。口腔滞留食物中的碳水化合
物被降解后,一方面聚合产生高粘性葡聚糖,形成菌斑基质。
2.口腔环境
口腔是牙齿的外环境,与龋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起主导作
用的主要是食物和涎液。
(1)食物主要是碳水化合物,既与菌斑基质的形成有关,也是
菌斑中细菌的主要能源,细菌能利用碳水化合物代谢产生酸,
并合成细胞外多糖和细胞内多糖,所产的有机酸有利于产酸和
耐酸菌的生长,也有利于牙体硬组织的脱矿,多糖能促进细菌
在牙面的粘附和积聚,并在外源性糖缺乏时,提供能量来源。
因此,碳水化合物是龋病发生的物质基础。
(2)涎液在正常情况下,涎液有以下几种作用:机械清洗作用
减少细菌的积聚。抑菌作用直接抑菌或抑制菌斑在牙面的附着。
抗酸作用由所含重碳酸盐类等物质起中和作用。
临床可见,口干症或有涎液分泌的患者龋患率明显增加。颌面
部放射治疗患者可因涎腺被破坏而有多个牙龋;另一方面,当
涎液中乳酸量增加,或重碳酸盐含量减少时,也有利于龋的发
生。
3.宿主
牙齿是龋病过程中的靶器官,牙齿的形态、矿化程度和组织结
构与龋病发生有直接关系,如牙齿的窝沟处和矿化不良的牙较
易患龋,而矿化程度较好、组织内含氟量适当的牙抗龋力较强;
另方面,牙齿的结构与机体有密切关系,尤其是在发育中,不
仅影响到牙齿的发育和结构,而且对涎液的流量、流速及其组
成也有很大影响,因而也是龋病发生中的重要环节。
4.时间
熊病的发生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从初期龋到临床形成龋洞一般
需1. 5-2年,因此即使致龋细菌、适宜的环境和易感宿主同时存
在,龋病也不会立即发生,只有上述三个因素同时存在相当长
的时间,才可能产生龋坏,所以时间因素在龋病发生中具有重
要意义。
护牙原则
01
02
03
04
05
06
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