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一、幼儿美术工作坊活动的类型 (一)木艺活动 木艺活动是以木材的边角料、枯树枝为主要材料,利用一些枯叶、树皮、铜丝、铁丝、麻绳等辅助物,用锯、钉、黏合、修、劈、削、磨等技法创造性地组合物体的活动。根据各种不同形状木头本身的特点,将它们组合成一件件灵活、巧妙的作品。 (二)石玩活动 石玩活动是以石头为主要材料,辅以铁丝、毛线、小本块等小型材料,用粘合剂固定,经过修饰,赋予石头灵性,创作出各种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的一种活动。石玩活动对发展幼儿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耐心细致的做事习惯,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绳结活动 绳结是我国古老的文化艺术,在以前主要用于捆扎、固定,现在很多时候它以一种装饰品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如在制作手机链、挂件、香袋等过程中,都用到绳结。绳结一般以红色为主色调,品种繁多,以玉石、小饰物等巧妙融于其中,别具一格。绳结可以百变,在学会了几种基本的结以后,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创造将各种结互相组合,再加上一些辅助材料,创造出各种不同的挂件和饰品。 (四)泥塑活动 泥塑活动是以泥土、软陶、面泥等为基本材料,借助一些辅助工具,运用揉、搓、捏、粘等基本技巧进行的立体塑造活动。泥塑活动的基本材料不仅仅局限在橡皮泥、陶泥,面泥、软陶、黏土等也被广泛运用。 (五)布艺活动 布艺活动是幼儿对布头进行艺术加工、创造的过程。目前,适合幼儿操作的布艺活动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布艺装饰画;二是布艺小制作,包括简单的布艺小 玩偶、布艺装饰品、小挂饰和小靠枕等。 (六)纸塑活动 纸塑活动通常分为干塑与湿塑两种。干塑是一种运用团、拧、捏、揉等技巧,将废旧报纸形成一定的体积,然后进行拼接,使其具有具象或抽象的立体形体的艺术活动。湿塑则是运用双手的捏、搓、压、拉等动作将碎纸制作的纸泥塑造形状的艺术活动。纸塑活动的材料简单易得,造型百变。幼儿学会了基本的纸塑技能以后,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创造性地将各种技能组合运用,再加上一些辅助材料,创造出各种不同的纸塑作品。 (七)色彩实验活动 色彩实验活动是指以不同材质的色彩为主要材料开展的活动,适合不同年龄的幼儿操作、体验的需要。 二、幼儿美术工作坊活动的基本流程 美术工作坊是一个能够促成幼儿全面发展的平台。挖掘美术工作坊活动中可能存在的促进幼儿发展的机会是教师组织幼儿开展美术工作坊活动的核心任务。常见的适合幼儿参与的美术工作坊活动流程包括材料采集、材料加工、图纸设计、制作作品、处置作品与管理环境等,流程中的各个构成环节之间有相对固定的先后顺序,但管理环境环节可以伴随着其他环节展开,它的发生有一定的随机性。 (一)材料采集 材料采集是美术工作坊活动的开始环节,但它不是每一次美术工作坊活动中必须出现的环节。材料采集是在有需要时才发生的活动环节。如果材料的存储能满足美术工作坊活动的开展,可以直接进入下一环节的工作。当活动材料不足时,材料采集应该及时展开。 材料采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材料采集应以幼儿采集为主,教师采集为辅;第二,材料采集可以分为家庭采集与幼儿园内部采集两种采集方式;第三,在幼儿园有集中堆放空间的情况下,家庭采集可以成为常态化的采集方式;第四,幼儿园内部采集可以涉及教师办公室与各个年龄段的班级活动室,各类废旧材料的采集可由幼儿组成团队轮流完成;第五,材料采集的时间可以随机安排。 材料采集是幼儿参与美术工作坊管理的重要环节。在材料采集的过程中,幼儿可以学习与别人(包括家长、教师、其他幼儿、幼儿园内的陌生员工等)交流的方式与技巧,不仅可以了解、分辨材料的特征,还可以得到养成责任心的机会。 (二)材料加工 材料加工环节是指在创作作品之前的材料准备环节。这个环节也不是所有类型的美术工作坊活动都须具备的。有些美术工作坊需要有这个环节。如纸浆湿塑工作坊中,需要将收集来的纸张制作成纸浆,有时还需要调色,制作成各种彩色纸浆备用;石玩工作坊中,则需要将采集来的石头清洗、晾干、分类摆放;木艺工作坊中,需要将采集的各类木料分类;扎染工作坊中,需要调制染料。但如布艺工作坊、编制工作坊等一般就不需要这个环节了,因为这些美术工作坊所用的材料一般不需要加工,而是直接可以使用的。 材料加工是幼儿感知各类美术工作坊材料特征、获得不同材料加工技巧、发现材料加工过程中各种科学现象的极佳环节,其间还可能发生分工、合作的机会,以帮助幼儿获得团队工作的经验。 (三)图纸设计 图纸设计是材料转变成某个作品的中介环节。在美术工作坊活动中,图纸设计环节是必需的,且带有一定的强制性。 受制于幼儿的能力发展水平,教师对他们设计的图纸要有合适的期盼,不必精益求精。对幼儿来讲,完成图纸设计就等于证明自己已经知道要做什么与做成什么样,他们后续的工作可以随之展开。 图纸设计环节对于帮助幼儿养成一定的构思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四)制作作品 制作作品在美术工作坊活动中是占时较长的核心工作环节。该环节中幼儿的主要工作是落实设计图纸的“方案”,他们通过寻找所需材料,借助所需要的相关技巧,完成作品制作。由于美术工作坊所用材料的差异,制作作品环节的展开在不同类型的工作坊活动中有所不同。如布艺坊制作环节可以分解成裁剪、穿针、缝制三个小环节;木艺坊制作环节可以分解成寻找裁剪木料与组装作品两步;纸艺坊可分为湿塑与干塑两种类型,以湿塑为例,其制作环节可以分成粘贴塑形与勾线上色等环节。制作作品环节根据需要将其细化,除了有助于幼儿明晰制作流程外,还可避免由于材料与工具混用带来的安全隐患,对材料、工具的管理也更为方便。 教师在制作环节既可以发现幼儿设计意图的稳定程度,又可以发现幼儿解决问题的水平,还可以发现幼儿工作中的坚持性水平。制作环节是幼儿能力、兴趣、习惯以及相关学习品质发展的重要环节。关注幼儿的活动、记录幼儿的故事、发现幼儿的发展、提供适宜的支持应该成为教师的重要工作。 (五)处置作品 处置作品是一个完整美术工作坊活动的结束环节,如何最优化地处置幼儿的作品是该环节的主要任务。 美术工作坊中幼儿作品的处置路径按照处置主体来分,可分为幼儿自主处置、教师处置以及幼儿与教师协商处置三种方式。在具体的处置情境中需要三种不同的处置方式协同运用。幼儿自主处置是指由幼儿自己决定以何种方式处置作品,充分考量幼儿的主观意愿;教师处置是指由教师按照一定的要求处置幼儿的作品;幼儿与教师协商处置是指由教师引导幼儿展开协商,综合考量幼儿的意愿与实际需要的处置作品的方式,这种作品处置方式应该成为主导的处置方式。 按照幼儿作品处置去向来分,作品的处置路径可分为环境展示、充实区域材料、赠与或义卖等方式。环境展示是比较常态的处置方式;充实区域材料一般是运用美工作品具有的流通价值,通过构建联动式区域活动激活作品的意义,这种方式可以成为主导式的作品处置路径;赠与或义卖是一种不充实的作品处置方式,赠与或义卖对象可以是同伴,也可以是家长等成人。通过作品处置开展各年龄阶段幼儿之间的联动以及家园联动活动,最大限度地提升作品的价值。 运用何种处置作品的方式需要考量幼儿的主观意愿,作品的处置去向应该有多元化的趋向。引导幼儿参与作品的处置不仅是对幼儿的尊重,而且是对作品意义的重视。幼儿在美术工作坊中自主创作作品的意义不仅指向作者个体,还指向其他幼儿以及家长。美术工作坊作品的意义不仅是装饰、美化环境,还应是以作品传递幼儿教育的思想及文化。 (六)管理环境 管理环境环节是幼儿能力、兴趣、习惯养成的重要环节。 严格意义上来说,管理环境不是一个独立的美术工作坊活动环节,它是一个被分解的,与其他各个环节紧密联系的环节。换言之,管理环境可能在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美术工作坊活动的时间段内发生。 美术工作坊活动中幼儿对环境管理的参与是幼儿自主性美术活动的重要标志之一。环境管理一般涉及参与美术工作坊环境创设、工作环境安排与整理以及自我工作环境管理三个方面。幼儿参与美术工作坊环境创设需要教师的帮助与引导,大多数情况下,还是以教师主导、幼儿为辅的方式展开美术工作坊环境创设。美术工作坊工作环境安排与整理是指以幼儿为主体,参与美术工作坊工具、材料的摆放、检査,并由教师监督幼儿安全规范使用工具、材料以及管理美术工作坊的环境卫生等工作。自我工作环境管理是指幼儿主动参与管理个人创作空间的工具与材料的拿取、摆放、使用与归位,以及工作衣、护目镜、安全手套的穿戴、脱放等。 在美术工作坊管理环境的参与程度上,各年龄阶段的幼儿之间、不同个体之间、不同性别之间存在差异,坚持、放手、支持、等待是教师帮助幼儿的主导策略。 三、幼儿美术工作坊活动的组织技巧 1.弱化教师身份,凸显美术工作坊“坊主”意识 观察、倾听、记录、分析应该成为教师在美术工作坊中的主导工作。教师可以有计划地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在不打扰他们活动的前提下和他们对话,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教师应能够持续地在美术工作坊中倾听和观察幼儿并做记录,还要持续地收集幼儿的作品并进行解读,这些素材都是幼儿个体成长档案中重要的素材。 2.营造美术工作坊轻松、愉快的氛围 在美术工作坊自由、宽松的氛围里,幼儿的表现非常真实,他们可充分展现自己的想法和能力。教师应留给幼儿充足的活动空间要,向幼儿开放充足的活动材料。幼儿在美术工作坊活动时,教师尽可能不去干扰,确保他们有一个连续完整的创作过程,也不要从自己的角度去随意批评指正,而要更多地抱着欣赏的态度去看待幼儿的美术活动和作品。 3.努力使美术工作坊对幼儿有持久的吸引力 美术工作坊的活动内容需要时常更新,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适时加入新材料,变更旧材料。美术工作坊的材料设置要有层次,让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在里面都能够投入活动,并成功完成作品。美术工作坊的工具、材料要充足,对于消耗品,教师要随时留意检査补充,最好每种材料都能够满足班级半数幼儿同时操作。 4.开展一对一有针对性的指导 美术工作坊是很适合开展一对一指导的美术活动区,针对那种特别需要手把手指导的幼儿,教师可以有设计、有安排地引导幼儿进行活动,并给予适当的帮助。而对那些对美术有特别爱好的幼儿,教师也可以在美术工作坊中为他们提供新颖的、有挑战性的材料,满足他们的需求。 5.建立活动规则,做好安全提示标识制作与运用 幼儿在美术工作坊中的管理需要规则支持,在他们主动生成规则的意识还比较弱的情况下,教师需要协助幼儿创作规则或者安全提示标识牌,并通过张贴、悬挂的方式呈现在美术工作坊情境中。 6.展示和分享幼儿在美术工作坊完成的作品 教师应给出空间让幼儿展示他们所有的作品,允许他们将自己的作品和朋友分享,或者带回家和家人分享。有条件的话,教师应在作品上完整地记录下幼儿描述和解释自己作品的话语,这对于幼儿重温自己的想法以及家长理解孩子的作品都非常有益。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教文化人 -=||=-收藏赞 (0) × 请关注公众号,发送"解锁码"获取验证码 解锁阅读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