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一)各年龄阶段幼儿纸工活动的指导方法 1.3~4岁幼儿纸工活动的指导方法 该年龄阶段幼儿的纸工活动是以培养兴趣为主,引导幼儿感受不同质量纸张在强度、柔软度等方面的区别,是以撕纸和粘贴为主要的活动方式。 (1)撕纸活动 幼儿的撕纸行为源自于自己对外部世界的探索和好奇,以及手指生理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要利用幼儿这一心理特点,给幼儿提供颜色各异、质量不同的纸让他们撕着玩。在撕纸的过程中,教师不需要示范撕纸的技巧和方法,而是让幼儿自己体验。对于幼儿在撕纸活动中偶然形成的造型,教师可以通过评价的方法引导幼儿发现,如有的像“树叶”,有的像“小虫”等,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在幼儿对撕纸方法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要求他们撕出“太阳”“饼干”等简单物体形象。 (2)粘贴活动 粘贴的练习也是幼儿纸工活动的重点。在粘贴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认识粘贴工具和材料,并掌握使用方法。在粘贴活动前,教师可以为幼儿准备画好或剪好的形象,如苹果、香蕉等,让幼儿用撕碎的彩色纸粘贴在图形中。 2.4~5岁幼儿纸工活动的指导方法 (1)剪纸活动 剪纸活动前,教师应选择适合幼儿使用的剪刀,教给幼儿正确握剪刀的方法和安全使用剪刀的知识。引导幼儿从简单的线条开始学剪纸,如用“面条”教幼儿剪直线,用“小蛇爬呀爬”教幼儿剪曲线,用“太阳”教幼儿剪圆形等。直线的图形剪好后,再练习剪半圆形、椭圆形。团花和花边的剪纸也是这一阶段幼儿练习的重点,幼儿通过练习可以剪出不同的“窗花”样式。在剪窗花的过程中,各种花纹样式由幼儿自主探索完成,教师可多向幼儿投放不同颜色的纸张,在多次尝试以后幼儿会探索出漂亮窗花的剪法。 (2)粘贴活动 在练习使用剪刀的同时,教师应让幼儿把剪下的图形拼贴成完整的作品。如将剪下来的圆形排贴成花朵;将剪下的三角形和长方形拼贴成房子等,这些练习都涉及粘贴的操作。在粘贴过程中,要求幼儿粘贴得干净、平整、牢固、美观,粘贴完成后引导幼儿用笔添画出作品的细节部分,如花朵的花蕊、房子的瓦片等。 (3)折纸活动 该年龄阶段幼儿的折纸活动多用单张纸进行简单的平面折叠。教师先引导幼儿掌握对边折和对角折的方法,折出房子、帽子、娃娃头等。教师的讲解语言、示范动作一定要规范,争取通过教师口述折纸步骤帮助幼儿完成操作。此外,教师既可以让幼儿在折好的作品上添画相关内容,如房子的窗户、小猪的眼睛和鼻孔等,又可以让幼儿把折纸成品粘贴在白纸或者有色卡纸上,添画内容,如为折好的花添画上叶子和太阳、为折好的兔子添画草地等。这些都可以开阔幼儿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5~6岁幼儿纸工活动的指导方法 (1)剪纸活动 该阶段幼儿的纸工活动在前期技能、技巧的基础上,以画面的组合为主,如先剪好树冠的轮廓,再剪一些苹果和树干,然后粘贴在一起,还可以和剪贴出来的房子、动物等组合完成一张完整的剪贴画。在色彩上,为幼儿提供各种颜色的纸张,要求幼儿剪贴出有色彩效果的作品,如以“春天”为主题,幼儿选择符合这一主题色彩的纸来创作作品。教师可以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设计话动主题,如花边的剪纸练习和传统装饰结合起来。幼儿把剪好的花边,通过粘贴的方法,贴在教师准备好的花瓶、衣服等卡纸上,以及用窗花装饰节日的教室等,使剪纸教学活动尽量丰富多彩。 (2)折纸活动 5~6幼儿的折纸不仅可以从先前的平面折纸变化到立体折纸,如折灯笼、纸鹤等,还可以学习用两张以上的纸折成组合玩具,如组合战斗机、立体娃娃等。在幼儿学会了一定数量的折纸类型以后,可以把这些作品布置在一个场景中表演故事,开展其他领域的活动。 (二)各年龄阶段幼儿泥工活动的指导方法 1.3~4岁幼儿泥工活动的指导方法 该年龄阶段幼儿在初期的活动中以玩泥为主,此时应给幼儿提供足够的泥工材料,泥工初步的造型方法经验获得,应该立足幼儿的自主体验。如压扁一块泥,教师只需要提出要求,至于如何去压扁它,则由幼儿在玩泥的过程中掌握。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只需总结幼儿的方法,鼓励幼儿相互交流经验即可,不需要向幼儿提供标准的操作方法。 在幼儿获得了一定泥工操作经验后,教师可以设计情境让幼儿参与一些团圆、搓长、压扁等活动,如“搓汤圆”“做饼干”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随着幼儿活动能力的提高,可以尝试做“冰糖葫芦”等简单组合物体。在这些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幼儿对自己完成的各种形体产生联想,能够说出自己完成的是什么,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2.4~5岁幼儿泥工活动的指导方法 这一时期的幼儿已经具备一定的塑造能力,在泥工活动指导中教师可以设计较复杂的物体形象。这个阶段的形象应以几何体组合完成为主,如用泥球和牙签组合小猪、用方块和半球组合坦克等幼儿喜欢的物体;还可以让幼儿学习塑造器皿的技能,如塑造盆、碗等物体,从而训练幼儿手指的灵巧性。 为了帮助幼儿完成更加漂亮的作品,教师可以给幼儿提供一些工具和辅助材料,如切泥的木刀、装饰小鸟的彩色羽毛等。这些物品的加入可以使看似简单的作品丰富起来,提高幼儿参与的兴趣。 3.5~6岁幼儿泥工活动的指导方法 随着幼儿手指灵巧度的提高,操作方式应该以在整块泥上捏出造型为主,而不再局限于几何造型。而且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对泥工作品做细致的装饰,如鱼的造型,先在整块泥上捏成鱼的大致形状,在一端捏出鱼嘴,另外一端捏出鱼尾巴,鱼鳍、眼睛等可以通过添加的方式完成。在这个基础上,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添加装饰纹样,如用木刀划出纹样、用其他模具压出纹样、用泥条贴出纹样等。 教师除了引导幼儿捏出造型以外,还可以让幼儿尝试用大小、长短、粗细不同的泥豆或泥条,组合成各种器物或动物造型,以培养幼儿的塑造能力以及精细操作能力。对一些动手能力强的幼儿,教师可以要求他们完成有主题的泥工活动,塑造与故事情节有关的角色。这样的活动可以分组完成,如用泥工创作《喜羊羊》动画片中的不同角色,然后用这些作品玩角色游戏;塑造不同的“变形金刚”,然后在桌上列队,这些都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 (三)各年龄阶段幼儿综合材料制作活动的指导方法 1.3~4岁幼儿综合材料制作活动的指导方法 该年龄阶段的综合材料制作活动,应以让幼儿感受身边不同材料的物性为主。如教师可以让幼儿玩手绢,让他们在折叠手绢的过程中获得感受。在材料安全性的前提下,教师应为幼儿准备尽量多的物理性质和色彩不同的材料,如各种不同硬度、色彩的挂历纸、纸巾、瓦楞纸等。 此外,幼儿参与玩沙、玩雪等活动的积极性极高,教师也应该在这些活动中引导幼儿体验不同材料的特性。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不要过多地干预幼儿的各种操作行为,让幼儿自己在玩耍过程中获取经验。一方面,鼓励幼儿说出材料的外形像什么;另一方面,鼓励幼儿对各种材料进行简单的加工,尝试改变材料的原始外形,为后期活动奠定基础。 2.4~5岁幼儿综合材料制作活动的指导方法 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对生活中的常见材料有所了解,手工活动综合材料的应用较多。在粘粘贴活动中,除了让幼儿粘贴各种纸张外,教师可以指导幼儿收集各种树叶,在象形的基础上,贴出蜻蜓、金鱼、蝴蝶等图形,也可以用各种颗粒状物品,在卡纸上贴出简单图案。 利用生活中现成物品的造型,经过简单加工完成各种造型也是中班手工活动的重要内容,如用手绢做“降落伞”等。蔬菜和水果玩具的制作,可以让幼儿感受到身边的食物,除了有食用价值外,还有审美的意义。如一包玉米,用牙签穿上玉米粒和玉米须,就是个老爷爷。这些手工制作的过程简单、设计巧妙,幼儿不但可以很快学会制作又多又漂亮的作品,而且通过在众多材料中自由组合,探索出更多有趣的形象来。 3.5~6岁幼儿综合材料制作活动的指导方法 随着幼儿知识和经验逐渐丰富,逐步具备了一定的操作技能。因此,在手工活动中废旧材料的利用应该广泛推广。废旧材料的利用要本着安全、无毒、来源广泛的原则,除了要利用活动强化环保意识外,最重要的是让幼儿主动发现身边具有审美价值的物品,把常人认为没有用处的物品,经过自己的双手加工改造后,变成漂亮的艺术品,让幼儿感觉到劳动的快乐和价值的体现。 在活动中,教师一定要在幼儿已有手工技能的基础上鼓励幼儿自主进行,即使同样的材料也没有必要制作同样的东西。自制玩具是大班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可以使用环保袋等物品自制时装;用纸箱堆砌并装饰成各种建筑在里面游戏;用铁皮罐自制“高跷”参与健康活动;用各种物品制作打击乐器参与音乐活动等。 生活中有着取之不尽的手工活动材料,教师可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与幼儿一起收集材料,创造性地制作各种玩具,并利用已有的美术技能装饰玩具。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教文化人 -=||=-收藏赞 (0) × 请关注公众号,发送"解锁码"获取验证码 解锁阅读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