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苏州市吴江区高新幼儿园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k0NTUwMDUyMw==&mid=2247492572&idx=1&sn=fcc8e9499dfc4cc036d07ec45edd55b0
户外活动后,齐亦楠撩起裤子指着小腿上的鼓包,皱着眉头说:“老师,我被蚊子咬了,好痒呀!”话音刚落,李康泽也说道:“老师,我脖子后面也被蚊子叮了”。在他们的抱怨下,许多小朋友们也都撩起衣袖,给老师展示着自己的红块块,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聊了起来:“我的腿好痒啊”、“蚊子真是太讨厌了……”
教师的话
《指南》中指出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幼儿时期,要多给幼儿提供倾听和交谈的机会。如:经常和幼儿一起谈论他感兴趣的话题,可以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夏天到了,随着天气的炎热,对于孩子来说,夏天是开心的,因为可以玩水、吃冰淇淋等等。但是,夏天也有烦恼,比如当蚊子来袭时,“嗡嗡嗡”的声音,吵得你无法入睡;叮你一口,会痒、会痛,甚至还会起水泡,真是太讨厌了!老师追随幼儿的兴趣,带领孩子围绕“蚊子”开展了探索……
追随孩子们的谈话主题,老师上网搜寻了相关的蚊子主题内容,组织幼儿展开了讨论。
你们喜欢蚊子吗?关于蚊子,你们想知道它的什么?
我不喜欢蚊子。
我也不喜欢蚊子,它总是会咬人。
我想知道蚊子为什么会咬人?
蚊子这么小,为什么会咬破我们的皮肤?还会肿很多的包?
为什么蚊子的嘴巴那么尖?
当与孩子们围绕“关于蚊子我想知道……”这个话题展开讨论时,孩子们说到了“蚊子会咬人、它会吸血……”为了让孩子们更全方面的了解蚊子,老师请家长一起带领孩子开展了“蚊子大调查表”活动,请幼儿以绘画、家长以记录孩子的话的方式把调查的结果表达了出来。
经过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孩子们进一步了解了蚊子,他们通过观看视频、图片等形式知道了蚊子的特征、蚊子喜欢躲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在有了经验的储备后,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在同伴之间分享交流自己的亲子调查表,交流发现与收获。
教师的话
调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幼儿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信息,从中获得知识和经验,发展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家园共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亲子调查活动能让家长在有效的亲子互动中了解幼儿园课程,掌握科学育儿的理念与方法,在陪伴孩子成长中拥有育儿智慧和能力。
蚊子是夏天里常见的害虫,跟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幼儿对蚊子只有粗浅的了解,幼儿通过对蚊子的调查,老师将幼儿得到的信息进行汇总,给幼儿梳理有关蚊子的知识。
有了知识的铺垫,孩子们对蚊子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和疑问。蚊子太小了,观察不清,于是针对蚊子的身体结构,结合孩子们的求知欲,班级开展了科学活动《认识蚊子》。通过图片的观看,孩子们了解了蚊子的身体有三个部分:圆圆的头、椭圆的胸部和细长的身体。我们还通过视频观看,仔细观察了解了蚊子的生长过程。蚊的发育为完全变态,生活史分四个时期,即卵、幼虫、蛹和成虫。前三个时期生活于水中,成虫生活于陆地。
教师的话
《指南》指出: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喜欢刨根问底,老师应该与幼儿一起发现并分享周围新奇、有趣的事物和现象,一起寻求问题的答案,从幼儿提出对蚊子的有关问题,可以看出,幼儿对蚊子的特征特别感兴趣,老师引导幼儿从蚊子的身体结构开始,通过视频和图片的观察、百科知识的讲解全方面的了解蚊子。
“蚊子来了怎么办?有什么办法可以对付这些讨厌的蚊子呢?”带着这些疑问,孩子们又开始了下一步的探究。他们回家寻找着各种各样的防、灭蚊神器。一起来看看孩子们的发现吧。
能不能制作一款安全、无毒、无刺激的驱蚊工具呢?老师引导孩子们进行思考,幼儿想到了做驱蚊包,于是孩子们开始行动了。
为了让孩子们了解到驱蚊包所需要用到的材料,老师和孩子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可以用到艾草和干花制作驱蚊包,艾草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于是老师发动家长资源请大家收集了艾草、干花等材料,并引导孩子用生活中每天用到的口罩做驱蚊包。
口罩上的一边有很多洞洞,要用剪刀剪下来。
要把艾草捏捏碎,不然叶子太大了穿不进去会露出来的。
看,我刚刚剪下来的口罩绳子正好可以把驱蚊包包起来。
在制作驱蚊包的活动中,孩子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我好像放的艾叶太多了,包不住了。
我放的艾叶太少了,香包一点味道都没有。
我不会打结,打结太难了。
教师的话
从收集材料到制作,幼儿知道可以用口罩废物利用制作驱蚊包,他们能够用剪刀进行剪,可是在放多少量的时候孩子们开始出现了问题:有的艾叶放多了,不能打结,有的艾叶放太少了,驱蚊包没效果了,还有在给口罩进行封口的环节中,对于绝大多少孩子是一个挑战。孩子们缺少这方面的经验,需要多加练习才能熟练的掌握这个本领。于是老师通过集体示范、小组讲解、个别帮助等方面,鼓励幼儿掌握打结的技能。
在老师的帮助下,孩子们制作的驱蚊包完成了,正好大班的哥哥姐姐要毕业了,有孩子看到大班孩子的毕业演出后,萌发了把驱蚊包送给他们的想法。也有孩子一开始舍不得送出,想把驱蚊包带回家。后来在老师的鼓励下“明年你们毕业了,也会有弟弟妹妹送礼物给你们的”以及“艾叶还有很多,明天我们可以再做一个带回家”的说服下孩子们欣然同意了。于是大家排好队去了大班教室,孩子们将亲手制作的驱蚊包送了出去,有的孩子还说了祝福的话语“哥哥姐姐毕业快乐”、“端午安康”等,和他们紧紧的拥抱在了一起。
教师的话
《指南》社会领域指出:“幼儿园组织活动时,可以经常打破班级的界限,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参加不同群体的活动。”大班的孩子临近毕业,中班的弟弟妹妹将自己亲手制作的驱蚊包送给哥哥姐姐,能体验为哥哥姐姐制作礼物的乐趣,也通过这样跨年级的活动表达了自己对哥哥姐姐的喜爱与不舍,加深了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友谊。
除了制作驱蚊包还有什么也能防蚊?有孩子想到了驱蚊水,那制作驱蚊水需要哪些材料?老师和孩子共同查阅资料,原来需要艾草、薄荷、金银花、迷迭香、酒精。于是老师在班级群里发信息请孩子们收集这些草药,第二天孩子们将收集好的草药带来了学校。
在制作前老师先组织幼儿进行认识中草药,孩子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捏一捏,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了它们的形状、大小、味道。
观察完后孩子们开始制作了,孩子们自主选择了任务:
第一步:采摘艾叶
有的孩子带来的艾草条很长,于是他们小心翼翼地将艾叶将摘下来,瞧,他们摘得多认真,生怕把叶子给弄破了。不一会儿一盆满满的艾叶就摘好了,剩下光秃秃的茎孩子们还比起了长短。
第二步:清洗薄荷叶
孩子们将薄荷叶放入水池,一片片的洗了起来,洗得可认真了。
第三步:倒入酒精
孩子们将这四种中草药全部装入瓶中,然后倒入酒精,盖上盖子密封,放入阴凉处保存。放好后孩子们认真观察瓶中的中草药,和旁边的好朋友交流着:“什么时候才能有驱蚊水呢?好想现在就能马上好啊。”老师告诉他们要放置7天后,将原液过滤出来,再加5倍的纯净水稀释后才算完成。
第二天一来园孩子们就开始观察瓶子的变化,可惜第二天变化不明显,似乎没什么变化,孩子们只观察到了瓶中的叶子湿润了一些。
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恰逢端午节放假,孩子们不能进行观察。
第六天孩子们来园的时候,他们惊喜地发现浸泡了多日的中草药颜色变深了,打开瓶盖闻一闻一股很浓的中草药味道,有的孩子说很难闻、也有的孩子说这个味道很清爽。
可是“怎么调配水的比例?用什么工具将调配好的驱蚊水装入小喷雾瓶呢?”老师给孩子们提出了新问题引发幼儿的思考,并将这两个问题发在班级群里,继续发动家长资源,请家长帮助孩子收集适合的工具。
第七天孩子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工具,如:网兜、量杯、奶瓶、有刻度的玻璃杯、有刻度的大水壶、大针筒、小针筒等,老师请孩子们介绍了这些工具,并请幼儿选择觉得合适的工具进行过滤。
一孩子手握网兜,另一个孩子将浸泡了7天的原液倒入水壶中,他们观察水壶上的刻度发现原液是350ML。倒完后,拿网兜的孩子将漂浮在网兜上的中草药倒入垃圾桶。
有孩子对于5倍的调配比例不懂,老师组织孩子们进行讨论:
什么是5倍?5倍有多少容量?
5倍就是5份原液,需要5个350ML。
5倍的纯净水就是要倒5次原液的容量。
5倍很多的,需要用5个一样的杯子来装。
这可是我们教室里没有这么多一样的杯子怎么办?
可以用一个杯子倒5次相同的量。
我们可以先看好之前量杯原液刻度的容量,然后把它倒出来,再利用空量杯装5杯纯净水,按之前量杯里原液的容量来装。
按照孩子们讨论的办法,孩子们先将水壶中的原液倒出来,老师拿出准备好的一大桶全新的12L农夫山泉,12L好重,孩子们都拿不动,于是在老师的帮助下,孩子们打算倒5次350ML的纯净水,可是有孩子发现要倒入5次350ML的纯净水实在太多了,水壶的容量太小了根本装不下,这可怎么办呢?老师请孩子们寻找教室里有什么可以装下这么多的水的工具?于是孩子们环顾四周,有孩子想出了可以用脸盆,可以将原液和纯净水一起倒入脸盆中。
他们先将350ML的原液倒入脸盆,再将350ML的纯净水倒入水壶然后再倒入脸盆,一共倒了5次的350ML的纯净水,为了防止5次孩子们数错,孩子们还想出了请吴桢小朋友做小小小监督员,孩子们每倒一次350ML的纯净水,她就在纸上画一个小圆圈,等到画完第5个小圆圈时,她一声令下:好了,不能再倒了。
当孩子们看到已经稀释完成,脸盆里的水就是驱蚊水时,激动得跳了起来,他们开心地说:“太棒啦,驱蚊水做好了”。
还差最后一步,怎么装入喷雾瓶呢?
可以直接倒进喷雾瓶。
不行,这个喷雾瓶的瓶口太小了,会撒出来的。
我知道,可以用量杯。
我想试试用量杯。
俞晗玥虽然选的针筒,可是她因为用力过猛,拉过了头,杆子掉出来,也导致失败了。
刘彦麟选择了小针筒,他用力拉出杆子,吸取脸盆中的驱蚊液,再将针头对准喷雾瓶口,推进杆子,针筒里的驱蚊液一下子摄入喷雾瓶,因为他带的喷雾瓶比较小,所以他装一次就装满成功了。
张钰暄选择了用量杯,可是倒的时候发现喷雾瓶口果然很小,量杯里的驱蚊水都洒出来了,失败了。
孩子们一个个进行尝试,有孩子在实践中发现10毫升的针筒能装的量太少了,选择了可以装100毫升驱蚊水的大针筒,比10毫升的针筒能装更多。最后他们每人得到了一瓶驱蚊水,为了区别自己的瓶子,孩子们在瓶子上贴了自己设计的专属标签,拿到自制的驱蚊水他们可高兴了。
活动感悟:
科学知识的学习重要的是亲历和参与。为了让幼儿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我们班级开展了连续两周的活动。幼儿每天观察驱蚊水原液,观察原液颜色变深的过程,通过观察探索过程,幼儿对制作驱蚊水的知识有了进一步深入的了解,特别是最后的驱蚊水制作成功的情景,更是让幼儿对有趣的科学领域充满了好奇心。虽然活动告一段落,但孩子们对蚊子、驱蚊水等的探索仍在继续中,孩子们的问题还有很多,带着问题和困惑,孩子们将继续探索解密……
@
扫码关注幼教论坛
来源: 高新幼儿园
以您举手之劳,普及科学保教!
感谢您的关注,欢迎收藏转发!
版权说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原创者版权,除我们确实无法确认作者外,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在此向原创者表示感谢。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在文章底部留言,注明原创地址,编辑部会第一时间处理,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