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幼儿园一日生活皆课程,
一个游戏,一个话题,
甚至一块木板、一个图形
都可能成为孩子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课程带给孩子的是什么?
当我们轻轻俯下身,
倾听孩子们的童言趣语,
课程故事就在我们身边悄然展现
大班课程故事:
《你好“牙”!》
一、课程缘起
这天早上,蕊蕊一进班级就兴奋地跟我们展示她的“缺牙巴”,激动地描述昨天去拔牙的场景,孩子们都被吸引而来,原来蕊蕊长了双排牙,妈妈带她去拔牙了。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讨论起自己的换牙经历。
升入大班以后,班里的幼儿相继换牙,这一现象引起了孩子们对牙齿的兴趣:刚换完牙的小朋友比较兴奋,有好多关于牙齿的故事想跟大家分享;没有换过牙的小朋友对换牙充满好奇,又感到害怕、紧张………
结合《指南》精神以及大班孩子换牙高峰特殊时期,充分利用孩子对于牙齿的好奇心和浓厚兴趣,于是,我们开启了一场牙齿的探秘之旅。
二、我的牙齿自画像
我们拿出科学材料包的镜子,每个小朋友仔细的观察了自己的牙齿,看看自己的牙齿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开始了牙齿自画像之旅。
三、我的牙齿大调查
有了牙齿自画像的前期经验,我们制作了调查表发给幼儿……
四、我们的讨论
周子衿:我跟汤欣蕊一样,我也长了双排牙,为什么会长双排牙呢?
孔浩源:我也是牙齿里面又长了一颗牙,妈妈带我去拔掉的,为什么我的牙齿还没掉,就长了一颗牙齿呢?
向子晞:我为什么没有掉牙呢?是我把牙齿保护的很好吗,我每天早晚都刷牙。
凌籽儿:我也每天刷牙,但我的牙齿还是黑黑的,是我吃了太多糖果了吗?
······
讨论一、为什么会掉牙?
为什么会掉牙?掉牙的原因是什么?面对掉牙问题,孩子们纷纷用绘画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掉牙大揭秘
通过观看视频和图片,孩子们发现原来人的牙齿有两副,并且要进行一次“交接班”。一副叫乳牙,小小的,另一副是恒牙,从6岁开始渐渐接替乳牙。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身体正在慢慢长大,我们的头和下巴也会随着长大,但是乳牙不会长。这时候的乳牙对我们来说太小了,所以乳牙会慢慢脱落,长出更大更多的牙齿,也就是恒牙。所以掉牙、换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讨论二、掉牙是什么感受?
对于还没有掉牙的孩子来说,他们急切的想知道掉牙会不会很痛?掉了牙还能不能吃好吃的东西?掉了牙会一直流血吗?为了解开疑惑,大家一起去请教掉了牙的小朋友分享自己的掉牙感受。
高与阳:我是中午睡觉的时候感觉牙齿有点松,手一碰牙齿就掉了。
汤欣蕊:我掉牙的时候流了血,还有点疼。
胡昱菲:我是早上刷牙的时候,掉的,一点都不疼。
孔浩源:我拔了牙后只能用一边吃饭,吃得很慢,很疼。
讨论三、害怕掉牙怎么办?
听了小朋友们的分享后,有孩子开始期待掉牙,但一听到掉牙会疼,有的孩子感到紧张和害怕。那怎样做才能缓解这样的情绪呢?大家纷纷出谋划策,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吧!
讨论四、掉了牙齿怎么处理?
那掉了的牙齿应该怎么处理呢?关于这一问题,又引起了大家的讨论。有人说爷爷奶奶将自己上面掉落的牙齿扔到了地上,下面掉的牙齿扔到房顶,这样长的更快;还有的人说爸爸妈妈把自己掉了的牙齿放到小盒子里,收藏起来。
于是孩子们设计了牙齿储藏室,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收藏牙齿。
五、牙齿保卫战
蛀牙的原因
幼儿在观察自己的牙齿后,孩子们发现有些小朋友的牙齿上有小洞洞!还有黑色的东西,根据孩子们新的兴趣点,老师抛出问题:“为什么牙齿会变黑?”引导孩子积极思考,于是关于牙齿上黑色的东西讨论开始啦!
刘皓轩——糖吃多了牙齿会变黑。
程睿熹——吃了酸的东西会有洞。
张梓琝——饮料喝多了。
武安然——吃太多巧克力。
赵以沫——睡觉前没有刷牙,所以牙齿会有洞。
周子萱——因为有虫,所以牙齿会有洞。
科学小实验
孩子们通过小实验进行了牙洞的探索!选择3个透明小碗,分别倒入可乐、醋和白开水,将鸡蛋放入其中,观察鸡蛋分别在里面有什么变化。
经过几天的实验观察孩子们得出结论:原来碳酸饮料是具有一定腐蚀性的,它让原本硬硬的蛋壳变软、变色。实验中的鸡蛋就像我们的牙齿一样,很多酸酸的甜甜的食物会使我们的牙齿变色、变脆弱.时间越长,腐蚀的越厉害。
牙齿保卫战
蛀牙真危险,新长出来的牙齿可不能再让它有小洞洞了,那该怎么做才能保护好我们的牙齿呢?孩子们带着问题认真搜集了关于保护牙齿的方法。
干桐菁:我们要少吃甜的食物。
蔡小宇:还有少喝碳酸饮料。
姜梓宸:每次吃了饭都要漱口,把嘴巴里面的饭菜冲干净。
向学勤:也要好好刷牙呀,早上晚上都得认真刷牙齿。
……
孩子们把保护牙齿的好方法都记录在了纸上。
为了让更多的朋友知道保护牙齿的方法,孩子还设计了护牙宣传海报。
一次换牙经历,成为了孩子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他们通过自己的方式揭开了换牙的秘密,懂得了牙齿保护的重要性。
换牙是成长过程中的一段美好经历,愿每个孩子都能保护好自己的牙齿,绽放最美丽的笑容。
END
来源:巢湖市中心幼儿园
以您举手之劳,普及科学保教!
感谢您的关注,欢迎收藏转发!
版权说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原创者版权,除我们确实无法确认作者外,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在此向原创者表示感谢。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在文章底部留言,注明原创地址,编辑部会第一时间处理,谢谢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