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幼儿园一日生活皆课程,
一个游戏,一个话题,
甚至一块木板、一个图形
都可能成为孩子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课程带给孩子的是什么?
当我们轻轻俯下身,
倾听孩子们的童言趣语,
课程故事就在我们身边悄然展现
我给小鸟安个家
护鸟我们在行动
春姑娘踏着轻盈的脚步悄悄的来到我们身边,鸟儿们也从南方渐渐飞回我们生活的城市,春天的鸟儿是幸福的,杜甫有诗:“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在千年前的春天,鸟儿就已经如此淘气了。为了让幼儿追随鸟儿的脚步去感受美好的春天,中汉北城幼儿园中一班的老师们带领幼儿一起走进鸟儿,探究春天的奥秘。
缘起
问
小朋友,你们知道哪些小鸟呢?
我认识燕子,它的尾巴像剪刀。
我喜欢玄凤鹦鹉,因为它很可爱。
我认识珍珠鸟。
我知道猫头鹰喜欢晚上出来玩。
啄木鸟是森林医生,它会给大树治病。
识鸟
孩子们来到鸟儿王国认识了各种各样的鸟的种类,还知道了不同鸟类的异同点,喜欢小鸟是孩子们的天性,当孩子看到鸟儿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时候,常常喜欢用眼睛去捕捉鸟儿飞来飞去的样子。于是,关于小鸟的探究活动就这样开始了……
听鸟、观鸟
小鸟生活在哪里呢?我们身边的鸟有哪些呢?它们平时在做什么呀?
带着这些问题,孩子们一起走进公园,去大自然中寻找这些关于“鸟”的答案。跟随着老师们走进树林里,听到林鸟的叫声,小朋友们低声地兴奋着,拿起望远镜,仰着头认真观察树上的小鸟。
手作鸟巢
我看到过的鸟窝是三角形,和倒三角形。
还有圆形的鸟窝长在树枝上面。
有的鸟窝是泥土和干草做的,不会被风刮走。
我记得鸟窝是搭建在树枝上的。
也有的在屋檐下和树洞里。
通过前期观察与讨论,孩子们发现原来小鸟住的家也是不一样的。鸟巢的窝外材料可以用树枝、树皮、麻绳、贝壳、麦秆,窝内材料可以用树叶、毛线、羽毛、花瓣、稻草制作。看着他们用多种工具、材料一起制作的鸟巢,别提多高兴了。
小小的身体里有大大的力量和暖暖的爱心,孩子们决定自己动手为小鸟做一个新的漂亮窝,让小鸟们住的舒服又温暖,也吸引更多的小鸟朋友来到这里居住!
那怎么建造鸟窝呢?用哪些材料呢?孩子们又一次结合自已的已有经验展开讨论:
我们可以设计纸箱鸟窝,做上一个小门,然后用三角形的斜坡做屋顶,这样很漂亮。
我觉得可以用木头搭建一个小屋子,在里面可以放上小鸟的小床
还有喝水、吃饭的地方,再放一个风扇吧,夏天热的时候可以用。
小鸟最喜欢树枝鸟窝,我们可以找很多树枝,用绳子绑成鸟窝。
为小鸟安家
柳条鸟窝,纸箱鸟窝、花草鸟窝、玩具改造的鸟窝……快去把我们的鸟窝安置好,邀请小鸟们来做客,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小设计师们”构思着如何让小鸟居住在自己打造的童话般世界里,并感受着它们的快乐。
小燕子穿新衣
五颜六色的鸟儿,拥有天然的美丽花衣!鸟的羽毛有各种颜色,这和它们生活的环境有关系。鸟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羽毛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能在遇到意外情况时隐蔽起来,可以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孩子们通过了解也来为小鸟们设计花衣,在树林里穿上自己设计的小鸟衣服走一场”百鸟“秀。
护鸟行动
鸟儿是人类亲密的朋友,是翱翔在天空的精灵,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靓丽的色彩。为了让幼儿对鸟类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萌发其爱鸟护鸟的情感,随着4月1日“国际爱鸟日”的到来,老师们组织孩子们开展了“童心爱鸟·童行护鸟”系列活动。
爱鸟倡议
鸟类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爱护小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为此,我们发出爱鸟、护鸟倡议!
亲爱的大、小朋友们:
春天是鸟类繁衍生息的季节,”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对于鸟类的认识和爱护是自古以来就有着传统。鸟是人类的朋友,是翱翔天空的精灵,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野生动物,是自然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爱护鸟类,保护鸟类的生存环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在此,我们倡议:主动学习鸟类保护知识,遵守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积极宣传爱鸟、护鸟、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意义。努力做到:
一、多植树、种草、养花保护鸟类的自然栖息地,为鸟类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
二、不伤害、不捕杀野鸟,不掏鸟窝,不拾鸟蛋。不笼养野生鸟类;
三、对伤害鸟类者主动劝说,发现捕杀、贩卖鸟类的不法行为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四、拒食野鸟等野生动物,并劝诫亲朋不食野生动物。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和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都要求我们在生活中寻找教育契机,跟随孩子们游戏的脚步去发现有趣的、值得参与探索的事情。
孩子从对林中小鸟的喜欢、产生好奇,继而不断引发孩子们的内在动力,促使他们主动的去探索鸟窝、了解鸟窝、制作鸟窝。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围绕“鸟窝”展开游戏,在与环境、材料的互动中享受游戏、探索生活。而我们的探索仍在继续……
来源| 中汉北城幼儿园
以您举手之劳,普及科学保教!
感谢您的关注,欢迎收藏转发!
版权说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原创者版权,除我们确实无法确认作者外,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在此向原创者表示感谢。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在文章底部留言,注明原创地址,编辑部会第一时间处理,谢谢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