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一日生活皆课程,
一个游戏,一个话题,
甚至一块木板、一个图形
都可能成为孩子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课程带给孩子的是什么?
当我们轻轻俯下身,
倾听孩子们的童言趣语,
课程故事就在我们身边悄然展现
活动缘起:
周一返学的时候,孩子们拿着装着小白鞋的袋子在比来比去,都说自己的袋子是最漂亮的,还互相扯着对方的袋子,纷纷讨论……
小宇:你看,我是保鲜袋装的。
涵涵:我的是妈妈给我的,粉色的环保袋,你那个撕破就没了,我的可以用好多次。
皓皓:我也有袋子啊,是纸袋。
轩轩:我家里没袋子,我的是垃圾袋。
接下来,孩子们都提出关于袋子的各种问题,为什么同样是装着小白鞋的袋子,大家用的都不同呢?这么多的袋子,到底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于是,孩子们对“袋子”这个材料产生了兴趣。老师说:既然小朋友这么好奇,那我们一起把这些袋子收集起来,看看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吧。老师的建议很快赢得孩子们的赞同,于是,一场关于“袋子”的主题活动便悄然展开……
根据孩子们收集到的袋子,孩子们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用摸、拉、扯、撕、嗅等各种方式感知不同的袋子,同时,在讨论和触摸当中,孩子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
睿睿:这么多的袋子,我们可以拿来玩游戏吗?
森森说:你看,塑料袋可以把它吹大变成气球,拿来拍哦。
力恒说:这个袋子可以当做手绢,我们一起来玩丢手绢的游戏吧。
欣欣说:我们大家一起坐着,我数到三,谁先抢到袋子,谁就是冠军!
芊妤说:我们拿这个环保袋来拔河吧,看谁的力气最大。
在讨论、交流和游戏当中,孩子们都各抒己见,分享和表达自己想到的关于袋子的游戏,同时也在亲手操作和亲身体验当中,引发对“袋子”探索的热情。这个时候,角落里几个在游戏中被撕烂的纸袋引起了孩子们新的注意……
小狄:这些纸袋都烂掉了不能用了。
轩轩:对啊,我还是喜欢塑料袋。可以吹的很大,也不会破。
芊妤:对啊,塑料袋还可以用来做拔河的游戏,也不会断,那到底为什么呀?
新的问题出现,引发了孩子们新的思考,于是,针对塑料袋的这一现象,孩子和老师开始了探究关于“塑料袋的属性”的小实验。
琳琳:我猜,塑料袋装满水,用牙签一戳,水就会流出来的。
小狄:我觉得不会。塑料袋能够用来拔河,我的力气很大,都没有把它拉断。牙签肯定也不会把它戳破的。
对于孩子们提出的猜测,老师提供材料和场地供他们进行实验和操作。
孩子们通过实验,发现塑料袋装满水,用牙签去扎,水是不会漏出来的。于是,老师请实验成功和实验失败的孩子分别分享自己的经验,并通过互相对比、经验总结的方法,了解塑料袋之所以比纸袋坚固,是因为塑料袋有“韧性”,这个属性使得塑料袋坚固,不容易撕破和扎烂。
在探索完塑料袋有“韧性”这个属性后,孩子们兴趣高涨,他们发现原来生活中不起眼的塑料袋,居然还有这么多好玩的地方。这时候,一个孩子的声音响起来:
“我们家里的黑色塑料袋太丑了,既然塑料袋这么坚固,我们可以拿来画画,把它们变漂亮吗?”
这个建议很快被一部分孩子赞同,于是孩子们来到美术室,开始他们的“塑料袋”创作之旅……
妮妮:老师你看!塑料袋真的可以画画。
林林:我的也可以,我要画好多的奥特曼来保护地球。
洛洛:可是,为什么塑料袋可以拿来画画呢?
在绘画过程当中,新的问题随之出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绘画完毕后,孩子和老师一起进行思考和讨论,发现塑料袋表面是光滑的,因此可以拿来绘画。在这个活动当中,老师一直跟随孩子,对于出现的新问题也及时解决,使得孩子的兴趣不会被浇弱,也不会因为问题的出现使得课程活动停滞。
在孩子们对塑料袋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以及了解塑料袋的一些属性后,孩子和老师一起,将收集到的袋子放置在艺术区,让孩子在区域活动或者其他一日生活流程当中,利用袋子进行自由创编。
在孩子们体验了袋子的创作,并制作出很多漂亮的作品后,孩子的探索热情又进一步提高。同时,教师创造出轻松的氛围,孩子们更加大胆,开始将袋子剪开,撕掉,进行不同的艺术创作。
在这个活动当中,幼儿自发利用材料进行创作,老师在此支持和鼓励幼儿,不抹灭幼儿的想法,让孩子在艺术活动中创造出新的作品,同时这一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浓厚兴趣,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同伴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都得到了发展。
在利用了塑料袋进行创作,并制作了手绳后,孩子们对于塑料袋的认识又进入了一个新的认知。原来塑料袋不仅可以用来玩游戏、做实验、画画、做手绳,还可能有新的玩法。与此同时,老师根据孩子的兴趣,投放了更多的手工材料,让孩子利用这些材料与塑料袋进行碰撞,击出新的“火花”……
活动进行到这里,很多孩子对塑料袋已经有了不一样的认识。为拓展孩子的创新思维,老师利用塑料袋,结合节奏鲜明的音乐,带领孩子感受音乐当中的快与慢,培养幼儿积极与同伴配合,感受塑料袋演奏的快乐。
阳阳:这个塑料袋摩擦会发出声音。
力恒:用力的摩擦发出的声音很大,小小的摩擦发出的声音很小。
老师:我们可以来玩音乐律动的游戏。当你听到音乐很快的时候,就用力的摩擦袋子,当你听到音乐很慢的时候,就小力的摩擦袋子。
陈鹤琴先生认为:“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们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的。” 老师将塑料袋运用到音乐律动中来,孩子们根据节奏的快慢进行演奏,在游戏中锻炼了孩子的节奏能力,也帮助幼儿扩宽对塑料袋的游戏运用。
在孩子们对塑料袋这个材料有了一定的认识和运用后,一次晨会上,一个孩子的发言引起其他孩子的注意。
诗涵:塑料袋可以玩好多游戏啊,我真喜欢它,它真有用。
皓皓:可是我妈妈说,有些塑料袋是不环保的,它会危害地球环境。
诗涵:啊!塑料袋为什么会危害地球环境啊。
皓皓:因为它好久才会分解,要是动物吃了就会死的。
诗涵:为什么好久才会分解啊?
孩子们在探索塑料袋的过程当中,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它的玩法、属性和运用了,而是对于这个材料的性质产生了好奇。于是,在孩子们兴趣的主导下,老师提供多媒体设备,与孩子们通过绘本阅读、电脑查阅等方式了解塑料袋的危害。
真理总是比不上实践。在孩子们对塑料袋的危害有了理论的认识后,孩子们又跃跃欲试,提出疑问,我们可以自己去填埋袋子吗?在得到其他孩子的支持以及老师的鼓励后,孩子们的行动又开始了……
湛湛:我们可以把垃圾袋埋起来,埋在幼儿园的地下。
豆豆:我们也可以埋环保袋哦。
湛湛:我们的洞要挖大一点,还要挖深一点,还要做好记号。
在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相互合作,一边挖坑,一边讨论着埋在地里会有什么变化。通过“袋子填埋”的实验,孩子们直接体验、亲身经历,认识到塑料袋垃圾的危害,将“少用塑料袋”的认识内化为自觉的行为。
在经过了一段时间对塑料袋这个材料各方面的认识和运用后,孩子们对塑料袋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也深知塑料袋垃圾给环境造成的污染,他们的聊天话题也渐渐变得不一样……
森森:我的奶奶每次去市场买菜都用塑料袋。
琳琳:我们家也是。
老师:那你们觉得可以怎么做呢?用这么多的塑料袋可不环保哦。
力恒:我觉得可以用环保袋!
森森:可是我奶奶都不知道,我想告诉她,要爱护我们的地球。
睿睿:那我们一起告诉爸爸妈妈吧。
恰巧这个时候,本学期的家长会悄然而至。在孩子们的商讨以及老师的支持下,一个新的想法出现了,何不利用家长会来传达我们的环保理念呢?于是在前期经验的积累下,孩子们分头行动起来,利用袋子进行起一场家园协作的“环保行动”。
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积极主动参与,并主导了整个活动的发生,老师在其中提供材料和场地,进行支持和鼓励,在家长会上,老师也利用PPT的形式向家长展示了孩子们近期的活动轨迹,以此突出孩子们渴望将环保的概念传递出去的热枕,同时也将此次主题活动拉到一个高潮,并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一个小小的塑料袋激起了孩子们探究的欲望,他们也在与塑料袋互动的过程中积累了知识经验和学习经验,知道了塑料袋给环境带来的危害,有了初步的环保意识,同时也体验到了自主探究的乐趣。
整个活动下来,孩子们通过更生活化、游戏化的学习方式,来回归与还原儿童的本质生活,学习与生活的界限与痕迹,变得越来越模糊,课程也越来越生活化。老师也明白到,从现实的真问题出发,才能真正激起孩子的活动兴趣。在“袋”你一起玩的课程中,孩子的想象创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团结合作等的学习品质都在潜移默化的得到锻炼与发展。生活处处有课程,关于袋子的课程探索,还有很多的秘密要去探究,我们会继续追随孩子的兴趣,给予孩子生活中的课程,提供给孩子真的课程!
来源|金湾区红旗镇第二中心幼儿园
以您举手之劳,普及科学保教!
感谢您的关注,欢迎收藏转发!
版权说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原创者版权,除我们确实无法确认作者外,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在此向原创者表示感谢。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在文章底部留言,注明原创地址,编辑部会第一时间处理,谢谢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