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一日生活皆课程,
一个游戏,一个话题,
甚至一块木板、一个图形
都可能成为孩子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课程带给孩子的是什么?
当我们轻轻俯下身,
倾听孩子们的童言趣语,
课程故事就在我们身边悄然展现
近些年我们重视自然教育、生活教育,不仅因为自然是构成教育的元素,更是儿童幸福感的来源,正如胡华老师所说,幼儿的生活化课程应是回归传统、自然与本真的,而生活化课程却也绝不是回归生活这么简单,它需要更高阶的文化体系来编织,需要沿着文化的脉络,四季更迭的轨迹铺陈开来,以满足儿童探索世界的小步伐。
这天的晨间餐点是红心火龙果,这种风味甜美的水果深得孩子们的喜爱,各个都吃的津津有味十分投入,吃完抬头看的一瞬间引发了全班的爆笑,大家的红色火龙果汁儿吃的满嘴都是,有的甚至吃到了鼻子上、衣服上,“哈哈哈,他就像一个染红了脸的小丑”看着各自的“花脸”小家伙儿们捧腹大笑……一次小小的染色“事故”带来了如此多的欢乐让我们有些忍俊不禁,那么就干脆来一次痛快的染色活动吧!
(一)取色
于是,在晨点之后,孩子们欢乐的将所有吃过的火龙果皮都收集起来,剩下的果皮虽然还留有汁水,可用这些来染布显然是不够的,大家眨巴着眼望着这堆火龙果皮,突然韦霆想出了主意:“去把其他班级的火龙果皮都收集过来吧!”说干就干,不一会儿中班段的火龙果皮就都被“征集”而来,可问题也随之而来——怎样才能把果皮上的火龙果汁“拿”出来呢?“我们干脆去买一些火龙果吧,里面有很多汁可以染布”李梓铭说。“不行不行”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果肉不吃太浪费啦!”“那用棒子把汁捣出来不就行啦!”王温惟说。
经过前一天的讨论和协商,第二天早上就有孩子带来了自家的捣臼,大家一起齐心协力,饶有兴致的捣起了收集的火龙果皮,在孩子们的奋力捣捶下,火龙果皮瞬间成了火龙果泥……然而,红红的汁水还是少的可怜,怎么办呢?
(二)火龙果染色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再次展开讨论,徐沐阳说:“老师,那就直接加水进去吧!”“不行的,那样颜色就淡了”立刻有人反驳道,一时间问题又陷入了僵局,于是我顺着他们的问题引导道:“你们在家里看妈妈煮过汤吗?番茄呀、菠菜呀这些食物在汤里煮过后你们发现汤都有什么变化吗?”问题一出就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我妈妈做过杨梅罐头,杨梅在汤里煮过就变成红颜色的汤啦!”“老师老师,我想到啦,把火龙果皮加水煮一下汁水不就变多了嘛!”
于是,我们再将取色的道具“升级”,这回从烘焙教室借来了电磁炉和锅,经水一煮,火龙果汁亮丽的玫红色就满溢了出来,孩子们激动坏了,随后我们将早已准备好的白布浸入,“嚯!”好美好美的一块“火龙果色”的布诞生啦!
孩子们还不尽兴,纷纷嚷嚷着还想试试别的水果,还想要在玩一次染色游戏!
(三)颜色可以从哪里来
既然火龙果里藏着这么漂亮的玫红色,那么生活中还有这么多的色彩,它们都可以从哪里来?我将这个问题抛给孩子们,一时间引起热烈的讨论:天空里肯定有许多蓝色、橙色来自橘子里,葡萄里藏着紫色……我们将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思考梳理成直观可见的思维导图,展示在班级的主题墙上,一场寻找颜色的“旅程”便随之展开了。
这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设想从家里带来了各种颜色的水果,让孩子们根据之前火龙果的染色经验自行染色,结果还真是令人惊喜,水果染色的布有淡淡的浅橙色、浓郁的紫色、还有颗粒感十足的青粽色……这些颜色不像平日里水彩画出的颜色,却是最真实的来自自然的颜色,把鼻子凑近闻一闻,还有淡淡的果香呢!
(四)颜色的保存
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带来的水果还剩一大半,大家舍不得将它们扔掉,还想要留着继续染色活动……可经过一个周末,来园的孩子都发现了一个大问题——水果发霉了!水果保存不易,切开的就更容易腐烂了……大家赶紧“抢救”出剩余的水果,却都满满透着失望,“再也不能染色了……”“那再带一点水果来?”“不行的,再带过来也会烂掉的……”
根据孩子们的新问题,我们再次组织了集体讨论,水果不易保存给染色活动带来了新的麻烦,那该怎么办呢? 我为这些一筹莫展的小家伙们提供了一些思路,水果容易霉变那是因为它里面含有水分,就像梅雨天气万物都容易发霉滋生细菌,如果可以将它变干……一切就可能不一样哦!
孩子们又重新激动起来,“那就用吹风机把它吹干吧!”陈一瑾喊道,“放在太阳下晒干不是更方便嘛!”章轩诚提出了意见,可是抬头往窗外一瞧,这天天下雨的天气,等不及太阳公公出来,剩下的水果就都要发霉啦!“那就用烤箱吧!”李梓铭说:“烤箱就像太阳一样热热的烫烫的”那就试试吧!
于是我们赶紧将剩余的水果运进了烘焙室的烤箱,孩子们翘首以盼,经过很长……很长的时间,水果们终于变成了干,美丽的颜色也得以用这种方式完美的保存了下来。
(五)固色的发现
由于大家对染色活动的兴趣浓厚,我们便一起商量着在区角里布置出一块染色坊来,摆上染色需要用到的道具,挂起自己染好的布作为装饰……随着时间的过去,一天,一个在区角玩的孩子如发现“惊天大秘密”般的跑来告诉我:“老师老师!我们染的布变颜色啦!”
怎么回事?我们一起闻声而去,一看果不其然,那些有着浓郁颜色的布如今都变得淡淡的,有的甚至都有些看不清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我告诉他们:“因为玻璃房里总是被太阳晒到,所以这些染的布都褪色啦!”“褪色了就没有之前好看了!”孙昀和愤愤道,那怎么办呢?有更好的办法留住这些颜色吗?
我把这个问题作为孩子们的周末任务让他们带回了家,希望能够通过查找资料、询问他人的方式找到解决的办法。孩子们没有令人失望,周一他们便带来了明矾、白醋、食盐等等材料,李梓铭说:“我们穿的衣服都不褪色就是用了这个!”他自信满满的指指带来的明矾,染色中固色的小秘密就这样被孩子们解决了。
(一)花瓣中的颜色
正值阳春三月,经过了一个冬天的洗礼,和煦的暖风让春天的花纷纷开放了,孩子们最先发现了这些时节的小秘密,在搜集颜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孩子从绚丽盛放的花儿中找到颜色,自然赋予的颜色是如此朴实却又动人,让人禁不住想要留住这些稍纵即逝的美丽。于是,利用周末的时间,孩子们纷纷出动:在乡野间、在小路边、在花店里……一边感受着春色,一边细心收集,并将它们带回班级,我们正秘密准备着一个惊喜——一份送给妈妈们的礼物!
与此同时,我们的染色在经过一系列的活动后进入了瓶颈期,但在孩子们发现颜色还可以来自花瓣里之后,我们将取色的目标转向植物,而对于这些娇嫩的花瓣孩子们舍不得将它们弄坏,有什么方法是既能保存住颜色又能留存住它的形态的呢?在一番研究、查找之后,我们决定使用敲捶花瓣的方法将它们拓印在布上。一朵朵美丽的花瓣,一片片鲜妍的色彩,孩子们细心敲打,不多时一块独一无二的植物拓染丝巾就完成了,作为妈妈们的“三八”节礼物再合适不过啦!
提问:“有什么方法是既能保存住颜色,又能留存住它的形态的呢?”
用敲捶花瓣的方法将它们拓印在布上。
作为妈妈们的“三八”节礼物再合适不过啦!
我们还发现,美丽的幼儿园里到处都藏着可以拓染的植物……这让孩子们兴致高涨!
(二)清明·艾草扎染
“三八”节刚走,端午节便紧跟着来了,在和孩子们介绍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时,大家对艾草这种植物颇为感兴趣,听说艾草煮水后可以作艾草浴,孩子们便萌生了用艾草汤来泡一泡布,看看能不能染色的想法。
于是,我们便收集来艾草叶,和孩子们一起煮汤、浸染、固色……有了之前的经验,孩子上手格外熟稔,不出一会儿,一块块青绿色的带有棕黄的艾草色布便染好了,可是大家伙儿看着这黯淡的并没有之前染布时的惊喜,曹程迪小声的说:“这个艾草染的布……一点儿也不好看嘛!”
艾汁染出的颜色不好看,那怎么办呢?还有让布变好看的办法吗?“老师老师,之前桃子老师(实习生)给我们上过一个美丽的花花布的课,我们可以把布也‘画’上白色的花纹!”诺诺灵机一动想出了主意,我更正她:“那些白色的花纹可不是画上去的哦,那是用绳子扎染出来的!”“扎染?”听上去很有意思,孩子们一下来了兴致。
为了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同时也为了提高自己的染布经验,我特地去温州的蓝夹缬非遗扎染坊体验了一把地道的植物扎染活动,并将学到的各种扎染手法和孩子们边说边画,绘制成他们看的懂得步骤,用橡皮筋代替绳子,孩子们便有模有样的上手了,他们还给这些有趣的扎染法取了自己独特的名字“扇子折叠法”、“雨伞折叠法”、“乱七八糟折叠法”……古老的文化传统在孩子们手中竟玩出了新意和创想,历史与我们之间遥远却又如此贴近。
“扇子折叠法”、“雨伞折叠法”、“乱七八糟折叠法”……这些有趣又独特的名字。
(三)亲子趣味染
艾草植物染带来的扎染体验让孩子们意犹未尽,但用橡皮筋代替传统的绑绳虽简易失误率却高,很容易因为绑不紧就染不出白色的线条,于是利用长长的“五一”假期我们让孩子们回家和父母来一个“亲子染”,有了一对一的大帮手一定可以让染色更加成功,同时也鼓励他们找一找更好的捆扎方法以及更多的染色方案,孩子们早就迫不及待的想要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在幼儿园学到的这项新技能和新鲜事儿啦!
这不,在假期的尾声,我们就收到了各式各样——“美丽的花花布”:有用天然的橙皮、枇杷叶、栀子等;有用特地搜罗来的各色染汁;更有爸爸干脆开了红酒边喝边染……家长群里也沸腾起来,大家津津乐道的分享自己的染布经验,加明矾还是蓝矾,如何用小揪揪扎成漂亮的花纹,用酒精能更好的提取颜色等等,一个个带领着自家宝贝探索、研究化身染布专家,着实令人赞叹不已。
回园后正是阳光灿烂的好天气,大家欣欣然拿出在假期里的成果晾晒、展示,孩子们嬉笑着在飘扬的染布间钻进钻出,欣赏着、感受着,满是喜悦与成就感。
亲子趣味染。
各式各样“美丽的花花布”。
大家津津乐道的分享自己的染布经验。
将我们的成果晾晒、展示。
(一)梦想的衣裙
这些“美丽的花花布”既是孩子们劳动的成果,更是他们对美的理解,对此大家都爱不释手,区角游戏的时候,女孩子们更是喜欢将这些花布围裹在自己身上,转圈、想象、沉醉……见此这番,我们便召集孩子们干脆来一个“化妆舞会”,让他们心爱的花花布们物尽其用,也满足他们“美丽”的幻想,孩子们听闻便一齐欢呼了起来,“随便怎么穿都行吗?”这可太令人期待了!
说是如此,我们还是认真的动过脑筋的!孩子们围坐在一起,托腮思考着“梦想的衣裙”该有的样子,并仔仔细细的将这些有趣的想法画下。
(二)化妆“午”会
而现实和他们的“设计稿”有多么的不同呢?可以说是“群魔乱舞”的现场,为了这个期待已久的化装“午”会,孩子们早一天晚上便从家里搜罗出:高跟鞋、宝剑、金箍棒、花环、皇冠等等道具,在现场一通演绎,有变身超级勇武的铠甲战士、有提裙摇扇的纤纤小姐、也有“没头没脑”的怪物鬼怪……总之“各方神圣”应有尽有。
(三)六一真美丽
尽兴过后,孩子们迎来了真正属于自己的节日——“六一”儿童节。听说这次“六一”走古风主题,那么这些凝结着孩子们辛勤的汗水与探索的智慧的美丽花花布怎能不“隆重登场”一下呢?
在孩子们的提议构想下,爸爸妈妈们一齐助力,巧手将这些美丽的花花布根据孩子们的设计缝制成真,眼前的这些梦想的衣裙真真可谓是从染色到设计到最后落地成型,每一次的“问题”、每一步的探索都凝聚着孩子们的发展与求真的本性,在“六一”欢乐的氛围里,穿上自己的劳动成果,过独一无二的自己的节日。
对于引导了这场“染色”活动的我们而言,因循着孩子们的脚步,意外的从“染”和“色”这两个方面看到了孩子们对探索世界的诸多可能——探究“染”有哪些不同的方式,以及“色”都可以从哪里来?通过这些活动,丰富了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更提高他们对美的理解与感受,是此次班本活动的初心和最终意义。
来源温州市机关第一幼儿园
以您举手之劳,普及科学保教!
感谢您的关注,欢迎收藏转发!
版权说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原创者版权,除我们确实无法确认作者外,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在此向原创者表示感谢。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在文章底部留言,注明原创地址,编辑部会第一时间处理,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