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一日生活皆课程,
一个游戏,一个话题,
甚至一块木板、一个图形
都可能成为孩子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课程带给孩子的是什么?
当我们轻轻俯下身,
倾听孩子们的童言趣语,
课程故事就在我们身边悄然展现
★
一天,在骑行游戏中,忽然传来晨晨的声音:“老师,这个轮胎掉了。”
熙熙:“轮胎怎么会掉呢?”
晨晨:“轮子好像有点歪,一骑它就掉了。”
玥玥反映她的车子也有问题,玥玥用手一顶,车轱辘中间的螺丝就冒头了。
★
教师让孩子们将有问题的车子都放进储藏室,孩子们去储藏室放车时查看了一番,发现了坏车的两个普遍问题:一是脚踏板会掉,二是轮胎内部塑料碎掉。这些车还能修吗?
“打电话叫我爸爸来修。”
“车坏了,不好骑,只能送去停车场。”
“要修好了才能骑。”
“幼儿园对面有个修车厂,可以拿到那儿去修。”
“修车时需要很多工具。”
“我知道修车时得用上扳手、螺丝、锤子、钳子等工具。”
让我们一起去修车场看一下吧!
★
教师的思考
当教师捕捉到孩子们对修车的兴趣后,以“车子坏了怎么办”的问题引发孩子们讨论,并且遵从孩子们的需要,组织了参观车行的活动。
天气晴朗,孩子们怀着好奇的心情来到了学校对面的“车享家”。
★
孩子们又参观了修车间,发现了很多工具。
这里有很多轮胎,如果轮胎戳坏了可以换。
我认识螺丝和扳手。
有东西可以把车子顶起来。
我看到了有电风扇。
教师的思考
通过实地参观车行,孩子们了解了“车享家”的区域布局,观看了洗车的整个流程,认识了修车的工具,激发了孩子们对修车的探索兴趣,为回园实战修车奠定了基础。
我知道千斤顶,千斤顶能轻松抬起汽车。
我知道锯子可以锯东西,锤子是可以钉钉子的。
我知道老虎钳可以旋转螺丝。
我知道汽车举升机,修车的时候把汽车抬起来的,我还知道三叉扳手,拆卸轮胎用的,我的调查表就画了这个。
教师:现在你们认识了很多工具,可以开修车店啦!
幼儿:我们要给修车店取个名字。
教师:想给修车店取个什么名字呢?
(经过一番讨论,孩子们决定取名为“车享城”)
★
教师的思考
通过调查表交流和分享,孩子们认识了修车店中常见的修车工具并了解了简单工具的用途,激发孩子们的科学探索兴趣,为接下来的修车活动作了铺垫。
知识储备
孩子们通过观看科普动画《螺丝钉》学习汽修技能,了解生活中不同工具的工作原理。
★
实践探索
探索实木、仿真修车工具
讨论:为什么绿色的螺丝钉可以敲进去,银色的敲不进去呢?
小结:原来不同的螺丝不仅长短不一样,粗细也不一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型号的螺丝进行匹配。
探索真实修车工具
讨论:如何把钉子用锤子钉到泡沫板里?
我挑了个粗的螺丝钉,敲不进去。换了个尖的,敲一会钉子歪了。
要用手扶着,这样钉子才不会歪。
我是先把螺丝钉敲进去一点,敲完之后再用手拧进去的。
尖的螺丝钉能钉到木板里、垫子里、墙里。
讨论:怎么样才能把这些螺丝钉取出来呢?
教师的思考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发现孩子们运用了很多方法,会合作、会相互间比较螺丝的大小与粗细、会钉钉子、会用老虎钳取钉子,会按螺丝规格拧螺丝。在这个探索过程中,孩子们的手部精细动作、专注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车座螺丝松的解决办法
踏脚板松的解决办法
尝试1:双面胶粘
孩子们想用双面胶把踏脚板粘在车杆上,可缠上双面胶后,杆子变粗,踏脚板插不进去,失败。
尝试2:细绳绑
孩子们想用线将踏脚板绑在车杆上,但是绑不紧,失败。
尝试3:透明胶
孩子们用透明胶把踏脚板粘在车杆上,可转几圈后又松了,再次失败。
尝试4:胶枪
孩子们找来美工区的胶枪,用热熔胶把踏脚板和车杆黏合起来,终于成功了。
前、后轮坏的解决方法
步骤一:拆卸
步骤二:重新组装
孩子们合作,将踏脚板与轮胎组合在一起,拧紧螺丝,车轮组装好了。
两辆坏的车子重组成一辆“新车子”。
★
骑行区的故障小车引发孩子们对修车的探究,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真实的修车过程中孩子们始终保持着积极热情的状态,分工合作,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与合作能力都得到提高,真正体验到了修车的快乐。
以您举手之劳,普及科学保教!
感谢您的关注,欢迎收藏转发!
版权说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原创者版权,除我们确实无法确认作者外,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在此向原创者表示感谢。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在文章底部留言,注明原创地址,编辑部会第一时间处理,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