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名师课堂|虞永平:幼儿园课程改革之路究竟走向何方?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收录于话题

#名师课堂

名师课堂|虞永平:幼儿园课程改革之路究竟走向何方?-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名师课堂|虞永平:幼儿园课程改革之路究竟走向何方?-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虞永平: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曾出版专著《学前教育学》《学前课程价值论》《多学科视野中的学前课程》《幼儿园课程评价》等。

当前,许多幼儿园教了不该教的东西、用了不适合的方式,“小学化”现象在有些地方还比较严重。幼儿园课程结构有别于中小学课程结构,它是以幼儿发展为导向,以经验获得为过程和目的的动态结构。幼儿园课程应坚持“以学定教”,关注生活,走向整合。

01 /

幼儿园课程不能脱离“以学定教”     

最近,上海市全面推行小学“零起点”教学。小学教学应按照国家的课程标准进行,要遵循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规律,从小学课程的起点开始学、不抢跑,幼儿园教育也应该如此。幼儿园教育也不要抢跑,不要跟小学教育重复,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拒绝“小学化”。

按照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来实行教育,就是要“以学定教”。从宏观上说,“以学定教”就是要关注学习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避免跨龄教育、揠苗助长,要通过学习《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真正理解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结合幼儿园幼儿生活的现实,使儿童和儿童发展具体化、情境化。从微观层面看,“以学定教”意味着关注自己面对的特定班级儿童的需要、兴趣和现实的学习状况,关注现实的社区、家庭和幼儿园环境资源条件,选择和组织教育内容,采用适合儿童的活动方法和策略,确保活动的有效性。

有的幼儿园教师会问:“现在幼儿园课程很多,有国内的,有国外的,有那么多课程,到底用哪几个?怎么用?”其实,在课程使用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把课程逐步转化成为适合自己幼儿园、适合自己班级的课程,这个过程是适应的过程,也是让课程更加适合自己所面对的儿童的过程,这就是“以学定教”的重要内涵。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与《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里,“生活”一词分别出现了32次和81次,“活动”分别出现了47次和83次。而且,这两份文件里面都强调“综合”“整体”“渗透”等,而这些词语可能是影响我们理解、学习这些文件最关键的词语。

幼儿是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的。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儿童在多样化的活动中,主动探究、体验、交往和表达,不断获得新经验。幼儿园的活动重点不是教师准备讲解什么,而是准备让儿童做什么、获得怎么样的经验、应该为儿童的行动创设怎样的环境和条件。

名师课堂|虞永平:幼儿园课程改革之路究竟走向何方?-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学前教育就是要还给儿童一个真正的童年,自主、愉快、充实是幸福童年的重要特征,应让儿童过好每一天,并对生活充满期待,充满幻想;学前教育就是确证儿童期的意义,确证理解当下的生活对儿童整个生命成长的意义,努力寻求能让儿童经历和感受到美好世界、美好生活的科学的课程,为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生态系统。学前教育工作者应该用专业的态度和方法,努力维护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参与权、游戏权,等等。

02 /

生活是幼儿园课程的基础和来源

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就是他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影响到幼儿的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生活是综合性的活动,是没有边界的,是整体的,在生活中学习就是综合的学习,就是整体的学习。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来源、出发点,生活也是课程的进程。幼儿园一日生活每一个环节都有特别的意义,对孩子的发展都是有贡献的。

教师的生活态度、生活意识、生活能力直接影响教育的质量,家庭、幼儿园和社区生活的相容与和谐有利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教师不仅要深入地分析和把握幼儿园的生活,还要关注孩子的家庭生活,关注社区生活、社区资源。幼儿园不仅要有适宜幼儿阅读的书,还要有多种多样的资源。这些资源完全靠买是不现实的,也是办不到的,要充分利用家庭和社区丰富多样的资源,可以买一些积木等幼儿玩的器材,但更要充分利用生活中安全、多样的材料。

在幼儿园教育中,需要树立“师幼共同生活”的理念。教师不是仅仅照护幼儿的生活,而是参与幼儿的生活,与幼儿共同生活,在此过程中理解儿童的生活需求和向往,把握幼儿的生活趣味,变审视儿童生活为体会和反思儿童与自己的生活。在与幼儿共同生活中,教师要充实幼儿的生活环境,扩展生活的范围,创造活动的机会和条件,让幼儿不断获得新的经验。共同生活意味着教师要感受幼儿的心灵,向幼儿学习,让幼儿成为课程的重要决策者之一。

其实,《指南》里面也有许多生活的观念:

? 发现生活中的事物和资源。生活中有许多生活的事物和资源可以用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要到生活中寻找和发现有价值的课程资源。


? 要努力让幼儿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和挑战,这是重要的学习。许多学习只有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和挑战的过程当中,才真正是有效的。


? 要利用生活中的机遇和条件。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机遇,如交往的机遇、操作的机遇等,需要我们去充分把握和有效利用。


? 形成生活中的习惯和规则。幼儿园里的习惯和规则不是教师给予的,应该是跟幼儿共同商量决定的。

“我们提倡的幼稚园课程,首先应注意的是实际行为,凡扫地、抹桌、熬糖、炒米花以及养鸡、养蚕、种玉蜀黍和各种小花,能够实际行动的,都应让他们实际去行动。在行动中所得的认识,才是真实的知识;在行动中所发生的困难,才是真实的问题;在行动中所获得的胜利,才是真实的制驭环境的能力。我郑重地再说一句,幼童一定先有了直接经验,然后才可以补充想象。”著名幼儿教育专家张雪门认为,“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这份课程也和一般的课程一样,包括了工作、游戏、音乐、故事等材料,然而这完全根据于生活:它从生活而来,从生活而开展,也从生活而结束。不像一般的完全限于教材的活动。在今日以教材为中心的气氛中,我们特别提倡行为课程。”

我曾经在一所幼儿园里看到一片竹林,离竹林很远的地方看到了一棵竹笋。一位教师带了一队孩子正在参观。我就问:“竹林在那边,为什么这个地方有一棵竹笋?”接下来,他们围绕我的问题开展了探索活动,他们发现越是靠近竹林竹笋越多,越是远离竹林竹笋越少。他们把地挖开,挖开以后在地里就看到了竹根,发现原来在地底下有竹根不断地往前延伸,所以其他地方才会出现竹笋。这些发现是孩子们通过动手、观察和推理去获得的。这就是探究式的学习,等他们再去看竹笋的时候,感受就不一样了。

因此,幼儿教师要充分把握一日生活中的各种机会和条件。锻炼身体、学习语言、社会性的发展都要通过生活的机会。现在许多幼儿园都有科学发现室,但内容过于规制化,设备过于高档化,基本上是中学的实验器材,这些科学发现室是不可能让孩子获得真正的科学经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科学发现室和器材,而是生活中的科学我们怎么去把握,生活中的科学问题我们如何去解决。在生活中,还有许多美的东西,要感受生活中的美。

名师课堂|虞永平:幼儿园课程改革之路究竟走向何方?-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生活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来源。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直接经验对幼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要让孩子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去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获得经验。


03 /幼儿园各类课程都需要有机整合

儿童是一个有机体,幼儿园教育要让儿童以整体的方式去感受和表达这个世界,建立对世界整体的认识。因此,整合对幼儿园教育非常重要,整合的核心意义就是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整合的要求是“有机”:符合生活和经验的逻辑,是自然延伸,有自然联系,不是重复和机械拼接,是补缺和扩展。整合是幼儿园各类课程的共同原则,整合不只是领域之间的,领域内也需要整合。幼儿园教育应杜绝教师分人分科。整合的前提是教师熟知儿童的发展,并对幼儿各领域发展的关键经验有敏感性。

《指南》中五大领域是相对的划分,五大领域之间是有机联系、相互渗透的。五大领域的核心经验不是课程本身。课程就是依照核心经验展开的经验分解、教师和幼儿为获得经验所进行的环境和材料准备及幼儿多感官的参与和努力的过程。整合是幼儿园课程的原则,不管什么课程类型,都应贯彻整合的原则。经验或行动是幼儿园课程的现实表现形态,幼儿园课程结构就是行动结构。

因此,幼儿园教育应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

幼儿园课程是一个以思考为纽带的综合行动结构,而不只是静态的知识结构,幼儿发展的关键是不断获得新经验,只有在行动中才能获得真正的经验。幼儿园课程结构有别于中小学课程结构,它是以幼儿发展为导向,以经验获得为过程和目的的动态结构。行动是没有学科边界的,行动的课程一定是整体的、关联的。

名师课堂|虞永平:幼儿园课程改革之路究竟走向何方?-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儿童是在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中进行学习、获得经验的。因此,不断变化的活动对象和环境,是儿童不断感知外部世界并扩展和更新经验的重要方式。但感知世界和获得经验不是学习的全部,儿童将已有的经验组织起来,并以各种方式表达出来也是重要的学习,这有助于儿童经验的系统化和重组,有助于经验的整合和拓展。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曾经用“五指活动”(陈鹤琴所说的五项活动跟《指南》里面说的五项活动是一样的,只是他当年没有说“语言”,而是说“语文”)来形象地说明幼儿园课程的整体性:五指活动的五个方面就像人的五个手指一样,是有机联系、血脉相连的;五个手指是各不相同的,每个手指都有自己的功能,缺一不可;五个手指要共同、合理地使用,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五个手指是灵活有弹性的,不是死板的;五个手指都长在手掌上。陈鹤琴认为这个手掌就是生活,孩子的五根手指必须长在孩子的手掌上,不能长在成人的手掌上。如果孩子的手指长在成人的手掌上,这个手就是畸形的。幼儿园的课程必须基于孩子的生活,不能基于成人的生活。手掌就是生活,课程来自生活。幼儿园的课程一定是以孩子的生活为基础的。对孩子的生活研究得越透,幼儿园的课程就越适宜。

推荐活动:线上课堂|王海英《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解读及细化

线上课堂|王海英“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发展评价”系列课程

名师课堂|虞永平:幼儿园课程改革之路究竟走向何方?-幼师课件网第6张图片

关注“幼教论坛公众号:回复 名师课堂 领略更多名师观点

名师课堂|虞永平:幼儿园课程改革之路究竟走向何方?-幼师课件网第7张图片

推荐阅读

名师课堂 |鄢超云:“”安吉游戏”与发现儿童

名师课堂|徐志国:幼儿园角色游戏区的“出路”在哪里?

名师课堂|丁海东:幼儿园游戏课程的实践路径

名师课堂|赵南:幼儿教师理解儿童的依据与层次

名师课堂|成尚荣:给老师们开展教育科研的几点建议

名师课堂|原晋霞:儿童视角下的幼儿园区域活动

名师课堂|杨志彬:学前教育立法要尊重历史,化解现实难点

名师课堂|周念丽:中国幼儿园教师的“好心”

名师课堂|王声平:三孩生育政策下我国城镇幼儿园布局调整

名师课堂|郭良菁:幼儿观察与评价不能舍本逐末

名师课堂|鄢超云:幼儿园儿童节庆祝活动中“演”与“玩”的抗争——教师儿童观的冲突与调和

名师课堂|丁海东:游戏怎样融入课程,课程怎样接纳游戏?

名师课堂|程丽、张葵:幼儿园教研共同体发展的困境及其突破

名师课堂|朱家雄:如何认定幼儿园课程中的关键经验和关键概念

名师课堂|徐则民:基于目标的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几个建议

名师课堂|郭力平: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新思路——

名师课堂|周兢:幼儿教师如何做好游戏的支持和指导?

名师课堂|刘占兰:幼儿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名师课堂|华爱华:幼小衔接到底衔接什么?

名师课堂|华爱华:探寻游戏的真谛

名师课堂|华爱华:对幼儿来说,游戏才是他们正当的行为

名师课堂|贺蓉:关于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七连问”

名师课堂|虞永平:饲养区(角)与幼儿园课程

名师课堂|张明红:早期阅读是什么?读什么?怎么读?

名师课堂|张晖:课程游戏化项目“六个支架”的解读

名师课堂|虞永平:陈鹤琴的科学精神

名师课堂|徐则民:幼儿园活动要体现幼儿主体

名师课堂|丁海东:幼儿园优秀游戏活动案例的意义

名师课堂|叶圣陶:我如果当教师,决不将我的行业叫做“教书”

名师课堂|刘占兰: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

名师课堂|武建芬:幼儿园特级教师到底“特”在何处?

名师课堂|胡华:孩子的学习和发展究竟是什么样的?

名师课堂|杨晓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幼儿园课程设计

名师课堂|虞永平:生活化是幼儿园课程的根本特性

名师课堂|朱家雄:幼儿园课程中的关键经验与关键概念

名师课堂|汪劲秋:教师在儿童游戏时应有的观察视角

名师课堂|刘焱:我们应该怎样观察儿童

名师课堂|程学琴:安吉游戏是一场深刻的儿童游戏革命

名师课堂 |朱继文:我对《评估指南》品德启蒙的理解和践行

名师课堂 |刘霞:幼儿园课程创生的内涵、价值与实践路径

名师课堂 |松居直:怎样才是真正的“读绘本”?

名师课堂 |崔利玲:从幼儿园到小学究竟应该衔接什么?

名师课堂 |杜传坤:破解绘本“自主阅读”的伪命题

名师课堂 |陈鹤琴:作为父母必须清楚的五件事

名师课堂 |周燕:园长胜任力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

名师课堂 |邱学青: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愿景与展望

名师课堂 |宋乃庆 :什么是“劳动教育”?

幼小衔接|虞永平教授:幼小衔接应在回归中走向科学

幼小衔接|丁海东:如何理性应对幼小衔接?

名师课堂 |潘月娟:幼儿园游戏的困境与突破

名师课堂 |姜勇:幼儿园课程范式转变——从智力启蒙到情感启蒙

名师课堂 |朱家雄:幼儿园教师急需“松绑”!

名师课堂 |王春燕等:儿童立场:尊重儿童,理解儿童,促进儿童发展

名师课堂 |刘铁芳:儿童教育的整体性及其实现

名师课堂 |刘晓东:“幼小衔接”应向“小幼衔接”翻转

名师课堂 |虞永平:孩子不需要专门的兴趣班(附音频)

名师课堂 |徐则民:如何科学地制订活动目标(附音频)

名师课堂 |叶平枝: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原因、危害及对策(附音频)

名师课堂 |虞永平:幼小衔接需要充分关注三个问题(附音频)

名师课堂 |虞永平:幼小衔接应回归常态(附音频)

名师课堂 |虞永平:从“活教育”原则看课程的变革(附音频)

名师课堂 |侯莉敏:幼儿园学习环境该走向何方?(附音频)

名师课堂 |朱永新:这10点教育心得,关乎孩子的未来 

名师课堂 |虞永平:理解课程游戏化比创设游戏化环境更重要

线上课堂|王海英教授直播:《评估指南》关键解读及细化系列课程

名师课堂 |黄进:如何从儿童的兴趣出发设计和实施课程?

名师课堂 |孔起英:如何撰写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目标?

名师课堂 |蔡守龙:开题报告说什么?(幼儿园开题报告点评)

名师课堂 |王坚:写故事是提高幼师实践智慧的有效途径

名师课堂 |南钢:学前教师如何撰写教育科研论文?

名师课堂 |周兢教授:从阅读到悦读——早期儿童阅读与读写成长之路

名师课堂 |丁海东:幼儿园区域环境的游戏性缺失与回归

名师课堂 |江玉印:疫情期幼儿园网络教研的组织与实施

名师课堂 |幼教名师大课堂合集(二)

名师课堂 |幼教名师大课堂合集(一)

名师课堂|虞永平:幼儿园课程改革之路究竟走向何方?-幼师课件网第8张图片

以您举手之劳,普及科学保教!

 感谢您的关注,欢迎收藏转发!




名师课堂|虞永平:幼儿园课程改革之路究竟走向何方?-幼师课件网第9张图片

版权说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原创者版权,除我们确实无法确认作者外,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在此向原创者表示感谢。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在文章底部留言,注明原创地址,编辑部会第一时间处理,谢谢。欢迎您投稿youjiaoluntan@yeah.net,分享给更多人。编辑:幼教论坛ID:youjiiaoluntan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教论坛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名师课堂|虞永平:幼儿园课程改革之路究竟走向何方?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