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看完央视这档纪录片,被这群孩子“震”住了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看完央视这档纪录片,被这群孩子“震”住了-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每一个小孩儿,终将长成大人。每一个大人,曾经也都是小孩儿。”如果我们愿意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把心低下来,倾听孩子,或许你会发现一个个独立的、特别的生命个体。”


最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CTV播出的纪录片《你听见了吗》大家看了吗?

看完央视这档纪录片,被这群孩子“震”住了-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追完短短的七集纪录片,我被里面孩子们大胆、犀利、真实、温暖的内心独白“震撼”到了:

“你都不给我说话的机会!”

“没有了反思,没有了仁爱,你们两个大人搞得过分了啊!”

“你天天对我那么凶,搞得我有一天差点不爱你了。但是我现在还是很爱你很爱你。”

“我很感谢爸爸妈妈爱我,很想跪在他们面前磕一个头,说一声谢谢。”

“我的爸爸妈妈,我知道,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爱我的人。”

…………


看完央视这档纪录片,被这群孩子“震”住了-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这部聚焦亲子关系的记录片,呈现了不同家庭亲子关系的相处模式。当镜头视线平等对准孩子,给予他们充分的表达权利时,我们发现:孩子小的仅仅是“身体”,但他们对世界的认知、他人的感受、平等交流的需求、父母无条件的爱,一点也不小。

看完央视这档纪录片,被这群孩子“震”住了-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我们只要孩子“听话”

却忘记了好好听孩子说
“都说了多少遍了,怎么还听不进去?”“你为什么不能听话一点?”……面对孩子,有多少家长说过类似的话。
纪录片《你听见了吗》里全职豆宝妈就是这样一位强势、气势汹汹,对孩子高要求的妈妈。

看完央视这档纪录片,被这群孩子“震”住了-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女儿弹琴时,忘记指法,坐不住,走神,想磨蹭一会儿,这些都会让她怒不可遏,忍不住责骂起来。哪怕豆宝妈和女儿提前制定好规则,不轻易生气,但只要看见女儿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标准,也会失控地一遍遍要求女儿“听话”。
这种高控的教育方式,遭到了从小思想就很独立女儿的激烈“对抗”。“你以为我没长眼睛吗?”“我说话的时候不要插嘴!不要插嘴!”“每次骂好久,我都快被逼疯了!”“你有好好学习吗?你干嘛把学习仍了?”“你一点不把专注力放在学习上,你会唱谱吗?舞蹈会吗?乐高会吗?”……

看完央视这档纪录片,被这群孩子“震”住了-幼师课件网第6张图片

女儿越来越明显的“叛逆”,让豆宝妈心里忐忑不安。她明显意识到亲子关系相处出了问题,“我管不了她了,上了小学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当被问及为什么总是强调孩子要“听话”时,豆宝妈有点懵,她说,从小到大“听话”这个词也贯穿了自己的成长历程,听着听着,不知不觉也变成了自己养育孩子的口头禅。
可是到底什么是“听话”?又为什么要“听话”呢?如果叩问下去,或许连很多大人自己也无法回答。然而很多亲子关系的沟通因“听话”二字而停滞,甚至成为双向的一种折磨。
面对孩子,是时候换一种沟通方式了。很多时候,要求孩子“听话”背后是父母单向的“教育霸权”,高高在上的心态,可是,如今的孩子比以往的我们更早通过网络手段接触外界信息,形成了自己的判断,思想更加独立,也更加需要一种相互理解、平等交流的对话空间。
比如,豆宝愤怒指责父母“没有了反思,没有了仁爱,你们两个大人搞得过分了啊!”豆宝爸听了很惊讶,他不知道女儿从什么地方学来这些陌生的词汇,原来,豆宝在百度上看到的,并有着自己的理解:“仁爱就是反思了,知道自己错了,那么,人人都会爱你。”
如果不听孩子说,父母永远也不知道孩子在表达什么,愤怒什么,需求什么。


看完央视这档纪录片,被这群孩子“震”住了-幼师课件网第7张图片

好的亲子关系,始于倾听
倾听看似是一件小事,实则是亲子关系中很重要的一环。

看完央视这档纪录片,被这群孩子“震”住了-幼师课件网第8张图片

片中另一个妈妈是一名幼儿园老师,她整日早出晚归,忙着陪伴班上的孩子,忙着在游戏中观察别人家的孩子,甚至“有时只需要一个眼神,就知道他们需要什么”。
但她唯独无法陪伴自己的两个女儿,只能交给奶奶和姥姥帮忙照看。在老师和母亲两个身份中,她长期以来怀着巨大的愧疚之心,有一天,小女儿生病住院,她因仍然无法陪伴而情绪崩溃。
孩子心理会责怪妈妈吗?会认为妈妈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吗?女儿们答案是:不会。

看完央视这档纪录片,被这群孩子“震”住了-幼师课件网第9张图片

有时候,在孩子眼里,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似乎“听话”“搞好成绩”“学好才艺”,才配得上父母的爱;但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他们不会因为父母的样貌、身份、地位、性格而改变。
就像纪录片中一位男孩,母亲因夫妻关系恶劣,把积压在心里所有的愤怒、绝望都发泄到孩子身上,最终,男孩几乎跟母亲同时患上抑郁,把自己封闭在游戏中,身处至暗时刻,问及男孩当时对父母的感受,他只说了一句“我舍不得恨他们”。
倾听,不简单只是一种言语上的交流,更重要的是情感和心灵的互动。它好比一把钥匙,只有我们手里掌握了这把钥匙,才能获得走进孩子心灵、理解孩子、支持孩子成长的机会。

看完央视这档纪录片,被这群孩子“震”住了-幼师课件网第10张图片

而孩子,也渴望父母给予他们平等表达的权利,用心听他们在说什么。尤其那些性格敏感,缺乏沟通技巧的孩子,我们更需要提供开明、温和的养育氛围,给孩子倾诉、解释、表达自己的机会。


看完央视这档纪录片,被这群孩子“震”住了-幼师课件网第11张图片

做好倾听,我们可以注意这些
其实啊,最初,每个孩子都有着旺盛的表达欲,也把对爸爸妈妈很多的“我爱你”“我需要你”“多陪陪我”藏在不太注意的各种“废话”里。当孩子愿意“唠叨”时,作为父母,一定要好好珍惜这样的机会,认真倾听。
四川师范大学鄢超云教授曾谈到父母应避免一些错误倾听方式,例如

看完央视这档纪录片,被这群孩子“震”住了-幼师课件网第12张图片

假装听


孩子是非常敏锐的,他们在说话时,我们是不是真正认真地听、尊重地听、欣赏地听,他们完全能感受到。有的父母一边听,一边敷衍做其他事,这种“听”是象征性的,并没有真正想去听孩子的想法,理解孩子的需求。

看完央视这档纪录片,被这群孩子“震”住了-幼师课件网第13张图片

选择性地听

很多父母并不能耐心且完整地听孩子的表述,并且,在孩子述说之前,已经先在头脑里有了固定的想法:我只听我想听的。所以,导致了很多大人只是选择性地听,并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诉求。

看完央视这档纪录片,被这群孩子“震”住了-幼师课件网第12张图片

轻易打断孩子说

孩子说话时,往往表述比较慢,甚至喜欢在倾述过程中加上很多自己天马行空的想法,有的父母耐心不够,总是轻易打断孩子说,这会让孩子丧失表达的欲望。

看完央视这档纪录片,被这群孩子“震”住了-幼师课件网第13张图片

没听完

家长还会以“忙”为借口,听孩子说话,只听一半,不向孩子解释便匆匆埋头做自己的事情。

看完央视这档纪录片,被这群孩子“震”住了-幼师课件网第16张图片

我想,倾听孩子,难的不是蹲下身的动作,而是我们成人那颗浮躁、焦虑、高高在上的那颗心。唯有把心放到和孩子一样高度位置的对话,才是真正的倾听。那么,以下这些真正倾听的样子,你能做到吗?


◆小孩讲话时大人不要嘲笑。

◆小孩讲话时大人不要插嘴。

◆小孩讲话时大人要看着孩子,不要东张西望。

◆小孩讲话时大人要尽量让其多说点,而不是自己讲很多。


欢迎大家评论留言~



看完央视这档纪录片,被这群孩子“震”住了-幼师课件网第17张图片


文字/许丽丽

图片/网   络

排版/朱   海

主编/黄小容


推 荐 阅 读




假期太无聊了,10件可以和他一起做的小事

暑假里孩子只认手机不认妈,怎样赢得“手机争夺战”?

你有一个游戏礼包待接收!和中国特有珍稀动物做朋友

超500例!患儿高烧不退,多地报告病例,医生提醒:正值换季,这些情况要注意


看完央视这档纪录片,被这群孩子“震”住了-幼师课件网第18张图片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儿童游戏之家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看完央视这档纪录片,被这群孩子“震”住了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